淺談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發展現狀建築工程論文

淺談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發展現狀建築工程論文

  1 建設背景

  目前社會資源的消耗基數是非常大的,而且每年都以15%左右的比例在遞增,包括總的用水量、用鋼量、水泥用量,這些都與建築建造方式有直接的關係。據統計每年建築產生建築垃圾的總量大約在1500萬立方米,建築施工的用水大概相當於21個大中型水庫的容量,施工過程中使用木模板的木材消耗,相當於40萬公頃的森林。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城鎮化程序的日益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建築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實行裝配製造已成為建築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據統計,在現場澆注的施工技術中,每平方米建築物約消耗19.11kg標準煤的能量、1.43噸水、0.015立方米木模板,帶來約3%混凝土的損耗和3%鋼材的損耗。另外,由於毛坯房提供模式,住戶在裝修過程中,每戶還會帶來2噸以上的裝修垃圾消耗。透過推進裝配式製造,改變混凝土澆築的方式,在建築垃圾、水資源、木材、鋼材上都會帶來大幅度的改變。可降低約20%的施工能耗,減少約63%的用水量、混凝土損耗和鋼材損耗以及約87%的木材損耗,減少建築垃圾90%以上,節約工期30%以上。

  透過裝配建造方式,可使現場工作量會減少到最低程度,同時可以大量節水、節材、減排,是節約社會資源的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2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優勢

  2.1 標準模數化

  目前現澆結構在建設過程中由於粗放型手工作業,導致門窗洞口等尺寸非標準化,部分門窗廠家需逐個測量各個洞口尺寸,大大加大了生產成本和製造時間。

  採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可實現結構構件的標準化、模數化設計和製造,所使用的門窗及構配件都為統一規格,批次生產。使用同一規格、同一標準的成型部品、構件,根據規模經濟的原理,可以大大降低部品、構件的生產成本,從而降低建設成本。

  2.2 施工快捷化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可以縮短現場施工的'時間,加快建設速度,只需在節點連線處採用現場澆築,在冬雨季現澆結構無法施工時,裝配式結構施工的優勢就尤為體現,可先製作出部品進行存放,待氣候可施工時再進行現場作業,相當於施工過程前移,加快施工速度,減少施工流程的交叉,尤其在北方特別寒冷氣候這種優勢更為明顯。

  2.3 質量可控化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是在工廠加工製作好再運到現場,預製梁、板、柱、陽臺、樓梯等在車間內製作,標準化蒸汽養護,產品質量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抗裂效能大為增強。

  2.4 節能環保化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現場施工過程幾乎不產生揚塵,現場鋼材堆放減少,並且有效減少建築垃圾,施工工地和現場周邊的環境可以得到保護。根據萬科住宅工業化實踐經驗,裝配建造在節能減排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工業化建造方式的水耗、能耗、垃圾和汙水排放量較傳統建造方式都將顯著降低。

  3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存在問題

  (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持續完善,現行業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2014已出臺,進一步推進裝配式建築的發展。國家將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分為兩大結構體系,現裝配式剪力牆結構體系圖集已出臺,緊接著裝配式框架結構體系圖集也即將出臺。對於該結構體系的預製柱之間的連線,預製梁、柱之間的節點連線等研究較少,第五屆CCPA主要攻克此方面的研究。

  (2)標準規模化推廣應用有難度,目前人們追求建築個性化,很難做到標準化。據統計,採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築大於10萬平方米,建造成本才可降下來,考慮生產所用的模具使用需使用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生產成本方可減少。現裝配式結構多由行政部門投資建設保障性住房,具有建設規模大、時間週期短、戶型規格較少、個性化需求低的特點,但保障房利潤空間很低,很多承包商不願採用,至使推廣應用難。

  (3)緊缺專業技術人員。裝配式建築是從2000年以後才被國內市場所接受,時間短,發展快,現大部分專業還從事現澆結構設計,裝配式結構深化設計也是“現澆”改“預製”,無疑加大了設計成本。

  製作、施工技術人員都需進行正規化、標準化的培訓,企業需在這些方面花費更多精力和費用。

  (4)暫缺完善的施工驗收標準。《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2013中將裝配式工程劃分為分項工程,而現行的很多地方標準將裝配式工程劃分為子分部工程驗收。筆者考慮以子分項工程或分部工程驗收可根據預製率的多少進行劃分,最新出臺《工業化建築評價標準》GB 51129-2015中預製率的概念進行細分,同時可根據建造過程進行評價。

  4 結語

  目前裝配式建築越來越受到關注,國家也相繼出臺相關鼓勵性政策,技術力量不斷完善,相關規範、標準的建立和完善,為裝配式建築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繼續探索新的技術、管理途徑,以此推動裝配式建築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