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舞蹈藝術教育現狀與發展論文
大學生舞蹈藝術教育現狀與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
大學生舞蹈藝術教育現狀對策
論文摘要:
文章在深入分析應用型高校舞蹈藝術教育現狀的基礎上,指出了當前大學生舞蹈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對策與思考。
高校教育是一種全面的、系統的和科學的教育事業,藝術教育尤其是舞蹈藝術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藝術教育課程的設定和開展有利於豐富大學生對生命、社會和世界的審美體驗和感知能力,有利於激發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對於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和諧人際關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然而,由於歷史因素和現實諸多條件的共同制約,當前我國高校舞蹈藝術教育的發展仍然遠遠落後於大學生對舞蹈藝術和自身發展的強烈需求。本文結合徐州某應用型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發展狀況,對此展開具體分析。
一、舞蹈藝術教育的基本內涵與特性
舞蹈藝術是以提煉“加工”的人體動作為基本表現手段,綜合運用舞蹈語言、節奏、表情和構圖等多種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觀性和動態感的舞蹈形象,藉以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舞蹈藝術教育是藝術教育構成中的特殊形式,有利於培養受教育者對舞蹈藝術的興趣,以此引發對其他藝術的廣泛興趣和愛好,促進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個性心理;有利於強化受教育者的觀察力、記憶力、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等,對於受教育者的智力開發、心靈培育和審美取向等都有較強的教化和塑造功能。舞蹈藝術教育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特性:
第一,在教育形式上,舞蹈藝術具有生動的形象性、互動的愉悅性和強烈的感染力。因此,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養的問題上,以舞蹈為媒介的教育形式要明顯優越於空洞抽象的理論說教,更能提高受教育者對事物的直接觀感,使之更好地接受這種寓教於樂的教育形式。舞蹈藝術教育還具有“說理移植”功能,可以將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內涵進行生動而形象的移植與轉化,促進道德內容的抽象灌輸轉化為人性美的形象化展示,從而利於有效喚醒受教育者的同步感受與生命認知,促進他們的心理意向明朗化,實現道德知行的有機統一。
第二,在教育效果上,從藝術實踐上來看,舞蹈藝術教育是追求身心和諧、團隊協作的教育形式。在這種強化密切協作的教育模式下,透過激發參與者的表現訴求,有利於塑造和培養受教育者的動作協調能力與生命感知能力,有利於增強個體的責任感、認同感和集體榮譽感與團隊協作精神。透過對舞蹈作品的體悟和感知,能夠有效緩解壓力、愉悅身心,並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真、善、美的藝術薰陶與感染,全面提升與發展自我。
二、舞蹈藝術教育的現狀與原因探析
應用型高校是在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後,為擴大高等教育內涵,適應市場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多方面要求而產生的,主要是培養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促進知識、技能和職業的結合,直接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高校。本文以徐州某應用型高校為例,分析並總結目前我國應用型高校大學生舞蹈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專業的舞蹈課程和訓練場所,舞蹈教育覆蓋面不大。目前,舞蹈藝術教育僅限於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更多的是透過參加各類演出和比賽來學習舞蹈作品,多為短期集訓形式,沒有固定成系統的舞蹈訓練,校園普及的軟硬體基礎都不具備。突出表現在學校舞蹈藝術社團規模較小,只能覆蓋到有一定舞蹈基礎的學生,對於大多數普通學生,雖然他們內心向往,但缺乏足夠的組織容量,特別是理工科專業學生,能接觸並被納入到舞蹈藝術社團的更少。據調查,徐州某高校在校學生中,有9%的學生喜歡不同種類的舞蹈藝術形式,其中,有5%的學生對舞蹈藝術非常感興趣,希望接觸並學習舞蹈。然而,該校大學生(不包括藝術學院音教系的藝術生)中,在入校前接觸過舞蹈藝術或者曾有過舞蹈學習經歷的學生僅佔0.1%。雖然該高校已於2001年成立了校大學生舞蹈團,但是至今都沒有專業的舞蹈課程設定和專門的舞蹈訓練場所。學校只是以選修課程的形式在體育學院和藝術學院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了體育舞蹈形體課、健美操和舞蹈形體等5門相關課程,遠不能滿足學生對於舞蹈藝術的追求。
2.舞蹈藝術的內容定位不夠準確,形式單一,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貫通度不高。目前,我國非藝術類高校的舞蹈藝術教育,在教育內容上多以舞蹈形體課、健美操課程為主,鮮有開設舞蹈欣賞課程,更少有開設中國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在教育形式上多以選修課為主,這種課程選修體制又以任選課和限選課為基本方式,因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據調查,徐州某高校從未開設過舞蹈欣賞課程,其所開設的舞蹈課程都是體育舞蹈類和其他舞種(國標、瑜伽、肚皮舞等),更沒有開設中國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課程,缺乏對傳統舞蹈藝術的正確認知和準確定位。舞蹈藝術不僅是肢體動作的形象展示,在更大程度上也是一種情感表達的基本方式,是一種情感構造、抒發和情感體認的過程,是一種教育主體雙方有效互動的藝術欣賞過程。因此,舞蹈藝術的教育應該與美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建築學等融合貫通,綜合轉化為獨特的藝術感受力,進而促使大學生將自己的獨特感受拓展和延伸到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中,達到豐富和完善藝術素質教育的目的。在這方面,我們的工作還有差距,突出表現在舞蹈藝術教育與其他人文社會學科脫節的現象比較明顯,活動組織過於獨立,活動實施過於分散,活動效果不高。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思想上看,對舞蹈藝術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受傳統“知識教育”觀念的限制,高校在教育內容的選擇方面,更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一定程度上輕視了舞蹈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至今很多應用型高校還沒有正式成立大學生藝術教育中心,這必將影響和制約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藝術修養的提升。
第二,從條件上看,缺乏有力的資源支援和制度保障。當前,各應用型高校的現有資源很難滿足舞蹈藝術教育的發展需要,其現有的文藝團體普遍缺乏專業的舞蹈師資隊伍和舞蹈設施。以徐州某應用型高校為例,該校僅有舞蹈教師1人,沒有專門的舞蹈訓練場所和舞蹈訓練器材。此外,由於課程設定等制度性因素的存在,直接導致了舞蹈藝術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氛圍的匱乏。
三、高校發展舞蹈藝術教育的措施選擇
1.統一思想認識,加大舞蹈藝術教育宣傳普及力度
要端正舞蹈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加強教育宣傳力度,統一家庭、社會和學校的思想認知,促進師生同心協力、校社共建,樹立正確的藝術審美教育觀,共同營造舞蹈藝術教育的良好氛圍。具體到高校自身,要在校園內透過各種方式營造舞蹈藝術的學習氛圍,做到講座與交流融合、活動與演出並舉、比賽與學習同步,加強並支援新聞宣傳報道,最大程度地激發理工科學生對舞蹈藝術的熱情和參與度。
2.構建“三位一體”的舞蹈藝術教育驅動機制
21世紀的藝術教育尤其是舞蹈藝術會被提升到與語文、數學、歷史等核心課程同等的地位,不僅如此,舞蹈藝術課程將從單一的舞蹈教學演變成綜合的藝術欣賞課程。為此,需要構建一種以學校管理為前提、以培育師資隊伍為核心、以培養藝術骨幹為關鍵的“三位一體”的長效機制。一是學校領導思想重視。領導重視並給予制度保障是舞蹈藝術教育發展的前提。二是充實舞蹈師資力量。挖掘高校內對舞蹈藝術感興趣,並有較豐富的舞蹈活動經驗的教師,鼓勵他們承擔起舞蹈藝術教育的重任,發展舞蹈藝術教師隊伍。三是注重骨幹培養。在普及舞蹈藝術教育的同時,選拔並培養有一定舞蹈藝術特長的學生,對其進行素質拓展與能力開發,培育強勁的學生舞蹈力量。
3.在舞蹈藝術教育的實施上堅持“三步走”戰略
根據徐州某應用型高校舞蹈藝術教育現狀,“三位一體”的長效驅動機制需要分階段進行,不可一蹴而就,可以分三步實施:
第一,“請進來”戰略。引進國家、省、市級高水平的各類舞蹈藝術團體來校演出,有組織、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舞蹈審美教育。邀請專家學者講解藝術與人生的關係,普及舞蹈藝術欣賞,將舞蹈藝術請進校園,培養學生的興趣與愛好。
第二,“深紮根”戰略。一方面,鼓勵專業的舞蹈教師與其他教師通力合作,採用各種方式和渠道,在校園內普及舞蹈藝術教育;另一方面,調整課程結構,把舞蹈藝術課程納入學校總體教學計劃。在文科學院的全體學生當中,開設舞蹈形體基礎必修課程,逐步推廣為理科學院乃至全校的舞蹈形體必修課程;在全校範圍內開設舞蹈欣賞選修課,尤其是中國舞和民族民間舞的選修課。
第三,“走出去”戰略。鼓勵師生多與社會進行文化交流,形成以進校園為主、學校和社會互動的“舞蹈藝術審美教育”新格局。要加強舞蹈藝術教師的隊伍建設,將具有一定舞蹈基礎的教師外送學習和深造。此外,要將愛好舞蹈的學生與有基礎的學生糅和在一起,加強日常訓練,提高舞蹈隊整體水平。積極創造登臺表演的機會,在更高的平臺上展示藝術特長,拓展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陶國富,王祥興.大學生審美心理[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
[2]黃明珠,中國舞蹈藝術鑑賞指南[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3]貝弗裡奇.科學研究的藝術[m].科學出版社,1979.
[4]蒙雅森,楊珍妮.當代大學生人生修養論[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