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發展現實條件研究論文

現代農業發展現實條件研究論文

  摘要:新絳縣區位優越明顯,區域特色突出,發展潛力較大,悠久的文化歷史和多年來手工業品集散地的優勢為其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再加上新絳縣發達的蔬菜發展平臺,更奠定了其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本文從分析新絳縣現代農業發展的自然基礎條件和經濟條件入手,在比較其發展優勢和限制條件的基礎上得出促進新絳縣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絳縣;現代農業;現實條件

  1新絳縣現代農業發展的條件基礎

  1.1新絳縣現代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基礎

  1.1.1區劃概況。新絳縣古稱絳州,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地區北部,隸屬運城市,全縣轄8鎮1鄉1區,總面積593.4km2。地理座標為東經111°1′-111°26′,北緯35°27′-35°48′。地處臨汾盆地南緣,汾河下游,南北長41km,東西寬25km,呈不規則四邊形狀。全縣33.9萬人,農業人口20.7萬人。

  1.1.2氣候條件。新絳縣屬於暖溫帶大陸性氣候,雨水和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為496mm全年日照達2464h,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為194d,適合多數農作物的生長,尤其是是其所處緯度更適合蔬菜的生長。1.1.3土地資源。新絳縣的土地面積除去水域和非農業用地外,按土質和經濟性可以分為五個等級。

  1.2新絳縣現代農業發展的經濟條件分析

  1.2.1農業產業的'經濟地位分析。從農業的地位來看,近三年新絳縣三次產業結構的比重幾乎沒變。農業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均保持在23%左右,與全省比較,新絳農業所佔的份額還較大。第一產業產值三年的增幅分別為8.0%、6.4%和5.4%,增幅不明顯。從人均GDP來看,總量呈上升趨勢,受整體經濟發展影響,2012年和2013年增幅較小(見表2)。從財政收入來看,2011-2013年財政收入增幅依次為23.8%、15.1%和-5.0%,增幅在大幅減緩,甚至在2013年出現負增長,說明這三年新絳縣的財政收入受經濟影響較大,但是從新絳這三年農業的發展來看,尤其是蔬菜發展取得的成效,可以看出,新絳縣是屬於典型的“民富縣弱”。2013年全年財政收入為47575萬元,佔GDP的比重僅為6.7%,說明全縣的財力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新絳縣第二產業嚴重領先於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說明已初步具備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發展的條件(見表2)。

  1.2.2農業發展情況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2009-2013年間新絳縣農林牧漁總產值呈穩步增長趨勢。在各項的增幅中農業產值增幅最大,說明近兩三年之內新絳縣的農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林業產值在2010年之前波動較大,2011年之後維持在4%左右的增幅;牧業產值除在2011年出現69.55%的增長外,其餘年份維持在8%左右的增長;漁業產值在2009年僅為0.31%,2010年之後保持了6%的增幅;服務業產值在2009年取得了288.89%的增長,這主要是之前的基礎過去薄弱了,2010年出現了負增長7.14%,2011年之後的增長態勢與當前的經濟大環境相一致。

  2新絳縣現代農業發展的優勢條件與限制條件分析

  2.1優勢條件

  2.1.1自然氣候條件優勢。新絳縣雨量充足、日照時間長、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自然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土壤多屬紫色土疏鬆肥沃,有機含量為1.1%~2.0%,全氮為0.075%~0.10%,特別適合各類蔬菜生產,且處於全國發展日光能溫室最適宜範圍(北緯34°~43°)的中心位置。2.1.2區位優勢。該縣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轄區內侯禹高速、晉侯高速、大運高速一起構成便捷的交通網,為該縣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2.1.3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優勢。政府透過實施基本農田整理開發專案、農田林網建設工程等專案積極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建設。新絳縣具有良好的水利、電力、道路、通訊設施基礎,這為其現代農業的推進速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2限制因素與不利條件

  2.2.1勞動力文化程度低,不利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養。在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勞動力中,小學、初中文化程度的勞動者佔了較大的比重,現代農業的生產和經營都需要較高素質的勞動者,尤其需要其參與者具有一定的市場知識和應對風險處理風險的能力,偏低的勞動力文化程度不利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養。

  2.2.2農業組織化程度低。近年來專業合作社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日漸凸顯,但是相對於全縣的農業發展規模而言,數量還較為偏少,且執行機制不夠完善,導致農業組織化程度偏低。具體表現為:在生產方式上,農民之間合作化程度不高,合作社之間合作程度不高,農民與合作社之間合作化程度不高,生產技術落後,機械化水平不高;在組織方式上,以家庭經營為主,集約化程度和抗風險能力較低。

  2.2.3農業產業化程度低。新絳縣目前主要有絳州綠集團、億家康、恆偉達生物科技、牧旺達養殖、新興生態農牧業等幾家初具規模的龍頭企業,從新絳縣整個的農業經濟環境來看,龍頭企業的規模化程度不高、專業化程度欠缺、帶動性不足、後續加工能力較弱、產品附加值不高。

  2.2.4農業基礎條件薄弱。水利工程配套差,節水灌溉建設步伐滯後,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農業機械化作業程度低,農業產出較低且不穩定,受耕地資源條件的限制,還有很大部分農業生產“靠天吃飯”。

  3新絳縣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加大政府投入,促進農業發展

  發展現代農業需要廣泛的資金支援,而農業又是一個週期長見效慢的行業,在發展現代農業的初期就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具體表現為:一是要繼續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不斷改善生產條件;二是要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財政投入,健全完善監管隊伍,加強檢驗監測體系和認證體系建設,提高監測能力,確保監管到位。

  3.2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實施品牌化戰略

  利用新絳縣現有的蔬菜產業發展平臺,發揮區域優勢,結合市場規律要求,引進先進品種,壯大原有品牌,積極增加名、優、稀、新、特品種的比重,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培育龍頭企業打響名優品牌。

  3.3實施科技興農,提高農業科技含量

  強化科技興農戰略,要引導農民自覺接受新科技、新知識,逐漸從傳統的自然農業束縛中解放出來,逐步從產量型生產轉向質量型、出口創匯型的方向發展,透過科技知識普及應用,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增加農業科技含量,增強加工能力,努力開發出高、精、尖、稀、優的產品。

  參考文獻:

  [1]陳錫文.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幾個主要問題[J].改革,2012(10):5-8.

  [2]傅晨.廣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1999—2007[J].農業經濟問題,2010(5):26-33.

  [3]李麗純.後現代農業視角下的中國農業現代化效益水平測評[J].農業經濟問題,2013(12):7-14.

  [4]詹慧龍.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0(5):1067-1074.

  [5]王英姿.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要重視舒爾茨模式[J].農業經濟問題,2014(2):41-4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