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之源的論文

關於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之源的論文

  論文摘要: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知識理論的核心,透過對學科教學知識的研究,可更好地促進教師知識的最佳化和發展。研究學科教學知識,首先要對它準確定位,並認真分析它的發展源泉。依其來源的重要性程度為標準,學科教學知識的來源可分為三個層次,即最重要的來源、重要的來源以及一般的來源。

  論文關鍵詞:學科教學知識;發展;來源

  一、學科教學知識的界定

  20世紀80年代早期,由於美國大眾對教育研究現狀的不滿逐漸增加,促使教育研究者進行反思。在一系列的文章中,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舒爾曼(leeshulman)提出一個新的關於教師知識的模式和系列假設範疇。他指出教師對學科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這種理解與教師提供給學生的教學之間關係的研究可能是教育研究中所缺少的。他區分和提倡三種制式理解型別(學科知識、一般性教學法知識和課程知識)及其對課堂實踐影響的研究。後來他做了一系列有關教師知識的教學研究,歸納結果則建議教師除了具備學科知識與一般教學知識,必須在教學中發展另一種新的知識。即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簡稱pck)。pck是教師個人獨一無二的教學經驗。教師獨特領域學科內容和教育學的特殊整合。是教師自己對專業理解的特定形式。此外。pck也是區分學科教師與學者的一種知識體系,學者去創造某一學科領域上的新知識,教師則是幫助學生去理解這些新知識。pck也是優秀教師與新任教師的差別所在。

  同時也是學科專家和經驗豐富教師的區別所在。可惜的是該領域研究被長期遺漏,曾被舒爾曼(1986)稱為“缺失的正規化”。此後。他把教師知識又修正為:學科知識、課程知識和pck。

  舒爾曼的名字常常與研究教師的pck聯絡在一起,是因為pck是由舒爾曼發起的研究專案,該專案主要研究教師把自己的學科內容知識轉化為與學生原有知識相聯的知識的教學方法。舒爾曼把pck描述為:最有用的知識代表形式;最強大的類推、闡述、示範和解釋。1987年pck被舒爾曼列為七個教學知識基礎之一,除pck之外。還有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學生知識、教育情景知識和教育目的、價值等知識。pck的提出。引起人們對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極大興趣。隨後。舒爾曼及其同事繼續探討pck。儘管有時pck被包含在學科內容知識裡面。但是它被認為對教師的課堂行為影響最大。而且在其他形式知識的綜合及轉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來源

  教師是怎樣發展他們的pck,換句話說,他們是如何獲得pck的?誠然。發展pck的來源很多。我把這些來源按照其重要性的不同分為三個層次。即最重要的來源、重要的來源和一般的來源。

  (一)學科教學知識的最重要來源

  pck發展的最重要來源包括“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反思”以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兩方面。

  1.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反思

  20世紀80年代以來。“反思”(relfection)一詞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歐洲大陸被人們越來越多地加以引用。並很快影響到了西方世界以外的各國教育。現已成為國際教師教育領域廣泛流行的時代性語言。成為凝聚教育改革力量的標識或口號。可以說。“反思性教學”、“反思性實踐”和“反思型教師教育”現已成為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近年來,我國教育學術界也開始對“反思性教學”(erflcetiveteaching)或“反思型教師教育”(erlfectiveteachereducaiton)展開了探討,如熊川武教授的《反思性教學》一書就對反思性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嘗試構建符合我國實際的反思性教學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型。

  反思是心靈對自己的活動及活動方式的關注和反省,是產生“內部經驗”與知識的途徑。黑格爾把反思看作是一種反覆思考的過程,一種思想的自我運動,一種把握事物內在本質的方式。以此看來,反思是以自我及自我的思想、活動為意識的物件,透過不斷地內省、反省,去獲得知識,把握客觀規律的一種途徑或方式。可以說,反思是一種自我觀照、自我揚棄、自我確認和自我追求。大凡人的進步,都需要自我的反思。美國學者波斯納(g.j.posner)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會有所滑坡。”為此,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教師的成長。該公式體現了教師成長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無獨有偶,我國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全國特級教師袁蓉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成功經驗中總結出:教學成功=教學過程+反思。更有學者指出,21世紀教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自我反思能力。可見,教學經驗和反思對教師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一個教師如果不能自覺地把教育實踐作為自己認識和監控的物件,不會從自己的親身經驗中獲得感受與提高,那麼只能像澳大利亞學者斯坦託姆所說的“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教師透過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的反思,就能正確地認識和把握教學活動中的種種本質特徵,由此才能更好地促進pck的發展,並能成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學實踐者。

  教學經驗和反思是教師pck發展的最重要來源之一。在教師教育中,一定要培養教師的反思意識和能力,使他們學會反思,並養成反思的習慣。

  2.和同事的日常交流

  pck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尤其對於新任教師而言,更應注意與同事特別是老教師的交流和合作。同事或老教師的一個輕輕點撥,可能會使你在某個問題上茅塞頓開。許多相關研究也指出,當新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受挫時,最願意也最常請教的物件是同校有經驗的同事,其原因是因為學校同事與新任教師身處類似情境,因此成為新任教師仿效與請教的物件。

  單純的自我反思,有時難以深入,不夠周全,因而還需要交流反思。交流反思不僅是個體行為,還是群體之間反思火花的碰撞。“教師個體透過語言,將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思考與解決過程展現給小組的其他成員,在充分交流,相互詰同的基礎上,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為,可以加深對自己的瞭解,並瞭解不同的觀念。”當然,交流反思要以自我反思為基礎,而交流反思又能使自我反思更深刻、更敏銳。所以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和同事日常交流在教師成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不但促進了教師pck的發展,而且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越來越成熟。

  (二)學科教學知識的重要來源

  pck發展的重要來源大致有“作為學生時的經驗”、“有組織的專業活動”、“教科書與教學參考書”、“在職培訓”和“閱讀專業書刊”等幾個方面,下面分別加以闡述。

  1.作為學生時的經驗

  教師從小到大經歷過許多不同教師的教學,觀察他人的教學過程,對其學科教學知識的影響頗為深遠,此即所謂的“旁觀學藝”(apprenticeshipofobservaiton)o在“旁觀學藝”的歷程中,新任教師所習得的,不僅是pck,還包括教學態度。例如考爾德黑德和米勒(calderheadandmiller,1986)的研究即指出,新任教師會從他們昔el教師的教學態度中,評判出何種行為是屬於正面的,哪些是屬於負面的,並向正面者學習。

  除了受教經驗外,早年的生活經驗也對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影響頗深。教師許多根深蒂固的想法,有時是在進入師範教育前即因某種原因而形成,其力量與師範教育相較起來,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教師的pck,具有個人化的.特質,並且和教師個人的情意及個性有相當大的關係。克蘭丁寧(clnadinin,1986)曾指出,教師個人的獨特風格與人格特質不僅對其課堂行為影響極為深遠,甚至左右教師對pck的選擇。凡此種種,皆顯示出教師的個人特質對其pck發展的影響至為深遠。

  2.有組織的專業活動

  教育改革中人們一直不斷地呼籲強化教師的專業地位,教師作為一種專業,可以透過有組織的專業活動來提高他們的教學知識和促進他們的pck發展。

  教育機構、社群或學校及時適當地組織一些必要的教師專業活動,如專題講座、課程研討、學術報告等,對於促進教師掌握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最佳化教師的知識結構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尤其在飛速發展的新世紀,這—做法更加必要。

  另外,還可以組織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經驗交流,就一些教育的熱點問題組織討論,就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普遍問題、有代表性的重要問題組織大家進行診斷分析等,這既有助於教育教學工作,又有助於pck的最佳化和提高。

  3.在職培訓

  在職培訓也是教師pck的一個重要來源。教師在職培訓受到重視之初,其目的只是幫助教師勝任教學工作,使師資水平得以達標。但現在遠遠超出這一目標。現在的目標是多樣的,如對新任教師的培訓,目標就是幫助他們儘快熟悉教育教學工作,掌握課堂教學的技巧,提高教學能力;對所教的學科進修培訓,目標是幫助教師補充相關知識,提高專業知識水平,掌握新的教育教學理論與方法;透過基礎教育教學專家的培訓,能幫助他們總結經驗,把他們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以便推廣。而且這些目標對培訓過程來說更為重要,表現為教學技藝的增進、相互協作精神的培養、專業知識的更新、思想素質的進步等。透過在職培訓,可以提高教師的認識,豐富教師的知識,改進教師的教學技能,從而促進其pck的快速發展。

  4.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

  教科書是各科專家、教育家、心理學家和有經驗的教師精心編寫而成的,是人類文化遺產的精華,是學生學習的材料之一,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在學校教育的歷史上佔著重要地位,對人類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社會的文明進步具有重要作用。教科書不僅提供了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還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指導。有了教科書,教師就不必每一科目、每一節都自編教材,可以節省相當的精力和時間做其他方面的教學準備及更好地輔導學生學習。教師認真閱讀教科書,能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把握知識的邏輯聯絡,並可以獲得一定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等的知識,從而豐富pck。

  教學參考書是供教師備課時參考用的輔助讀物,有的叫“教學指導書”,有的叫“教師教學用書”。叫什麼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認識它。對於編者來說,他所關心的是要研究編入哪些內容,才能對老師備課時確實有“參考”價值,教學中確實“管用”。而對於使用者來說,則要對教學參考書的性質和作用有個正確而清醒的認識。我們認為,各科教學參考書的作用僅僅在於“參考”,它只是對課本內容的編排意圖作一點說明,對有關內容作一點分析,對練習題的命題意圖和解題思路加以提示,在教法上提一些建議,提供一些備課資料而已,不能任意誇大它的作用。教學參考書只是教師鑽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的“嚮導”,而不應該成為束縛教師手腳的“緊箍咒”。所以,我們應從正反兩面來看待教學參考書,好的教學參考書的確能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支援與幫助,並能豐富其pck,但另一方面,又不能過分迷信於教師教學參考書,以至於“銷蝕”了自己的教學個性。

  5.閱讀專業書刊

  教師是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他們可閱讀專業書刊,或與同事討論有關問題,並對新的教學策略進行試驗。無疑,當教師養成了自定目標和選擇實現目標的活動方式的習慣時,他們的專業水平會得以提高,因此,閱讀專業書刊是值得在教師知識發展中提倡和推行的。教師應儘量抽出一些學習時間,用來閱讀專業書刊,以便促進pck的發展。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教師對教學業務缺少鑽研精神,過於依賴現成的教學參考書,不肯花功夫去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不去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注意吸取別人教學改革的先進經驗,教學缺乏時代性、靈活性、創造性。很多學科教師沒有發表過學術文章,平時不去閱讀專業書刊,知識陳舊,知識面狹窄,對課文內容理解缺少真知灼見,激發不起學生求知的慾望、學習的興趣,這又怎麼能形成具有鮮明個性和特色的pck呢?

  閱讀專業書刊可以使教師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它能全面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閱讀是教師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而進行的一種求知活動,閱讀是教育由過程昇華為藝術的階梯,是教育者放射人生光華的必需儲備。閱讀專業書刊也是發展pck的重要來源之一,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重視它所起的作用。

  (三)學科教學知識的一般來源

  職前知識對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的豐富和發展也起著一定的作用,所以它是pck的一般來源。

  就目前的現狀而言,欲從事教師職業的大學生,皆須接受師資培育課程,學習教學的專業知識。許多相關研究指出,新任教師的教學知識來源,的確與在學校期間所接受的專業訓練有關,但由於師資訓練課程較偏重學理的探討而缺乏實際的運作,以至於新任教師往往不知如何具體運用以前所學的教學知識,因而慨嘆“當了老師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老師”。

  欲從事教師職業的大學生的學科知識背景和專業教育課程,同樣對教師的pck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些研究表明,新任教師的學科知識背景影響著他對某一特定學科的概念理解。比如,在物理方面是專家的教師不能識別生物課本里的中心概念;而生物教師不能糾正物理章節裡的錯誤概念。

  專業教育課程也會促進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專業教育課程是特定學科的方法課程,是專門為學生獲得特定學科內容知識而設計的。從理論上來說,方法課程是關於講授某一學科必要的知識。它主要涉及學科的結構、講授該學科的可供選擇的基本原理、學生獲得該學科知識的階段和過程、該學科的改革趨勢以及特定的教學技巧等。

  儘管職前知識被視為pck的一般來源,但它的作用也不應完全忽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