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階段研究論文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階段研究論文
體育,在不少人眼裡僅僅是打打鬧鬧、蹦蹦跳跳的群體遊戲,它能使全球數十億人如痴如醉、神魂顛倒,簡直令人不可思議。但在“一切向錢看”、又“從一切看出錢”的西方企業家眼裡,體育的這種近乎神靈崇拜式的、永遠處於癲狂期的吸引力,就是從不停歇的印鈔機。
據報道,目前世界體育產業的年產值已達4000多億美元,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這一數字相當於我國去年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
目前世界體育產業的產值,其絕大多數份額來自職業體育發達的北美、西歐和亞洲的日本。體育產業“老大”美國,早在10年前體育產業的年產值已達631億美元,超過了石油和航空工業。英國體育產業的年產值為70億英鎊,其就業人口38萬,超過了農業和煤炭業。日本體育產業的年收入達4.2萬億日元,在其國內十大產業中排名第六。
體育從娛樂業的`邊緣成長為一種潛力無窮的主體性產業,下述三件事起了助推作用:
80年代,NBA主席戴維·斯特恩給所有球隊制定了一項薪金封頂制度,實現了富隊與窮隊的平衡,使NBA比賽日趨精彩,NBA經濟也得以復甦。NBA的一整套促進比賽精彩紛呈的規則和挖掘每一個角落來賺錢的技巧,已被各類專案的聯賽所吸收,使職業體育日趨完善。
1972年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和1980年的蘇聯莫斯科奧運會,都是血本無歸,從而宣告政府出資主辦奧運會模式的死亡。到1984年奧運會時,居然只有美國洛杉磯一家申辦。商人出身的美國人尤伯羅斯沒有要政府一分錢,靠集資的七億美元,幾乎是單槍匹馬地籌辦了洛杉磯奧運會,結果淨賺2.15億美元,開創了民間辦奧運會的成功模式。此後,奧運會和其它大型體育比賽就成了你搶我奪的肥肉,韓國和西班牙更分別靠漢城和巴塞羅那奧運會,獲得了經濟振興的契機。
電視轉播全面介入體育比賽,成為大型運動會和職業聯賽的最大買主,已徹底改變了體育的面貌。墨西哥世界盃足球賽期間,為照顧歐洲電視觀眾,球員們不得不在中午最炎熱的時候踢球。漢城奧運會時,為了讓美國觀眾在黃金時段舒服地看比賽,各專案決賽都提前到運動員最不興奮的早晨舉行。而為了與電視轉播合拍,排球比賽第五局開始實行直接得分制。體育在委曲求全的同時,也獲得了空前的開放度和影響力。體育更從電視網中得到滾滾財源。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出售電視轉播權收入為5.6億美元,佔總預算開支的1/3。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大廣播電視公司,為獲得奧運會和世界盃足球賽的轉播權而爭得劍拔弩張,結果是投標價碼扶搖直上,下幾屆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權已賣到30多億美元。與世界體育產業這一超級巨人比起來,中國體育產業僅僅處於胚胎期。目前中國體育部門收入的自給率僅佔體育事業支出的47%,除了發行體育彩票和足球聯賽初具產業規模,其它都是零打碎敲“討”來的。
過去五年,中國共發行22億元體育彩票,籌集資金6.6億元。但以前這些資金幹什麼用了沒見報道。只知道去年國家體委宣佈說從1996年發行體育彩票的收益中撥出3000萬元,在31個省、市、自治區建設了500個城市社群體育活動場所。這對於居民的急切需求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據估計,世界足球市場的年交易額達2000億美元,而中國前年12支甲A足球俱樂部的年收入只有一億元人民幣,也就是1200多萬美元,不及拳王霍利菲爾德打一場比賽的收入。國外的各類職業和大眾體育俱樂部都是自負盈虧的企業,而中國足球實行職業化已經五個年頭,國家每年還要投入五六百萬元,許多俱樂部與當地體委沒有脫離關係,其人事變動和經營危機甚至要市長、省長出面干預。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中國排協在各種準備都不到位的情況下匆忙推出男女排球主客場聯賽,結果在’97至’98賽季投入1000萬元,不僅沒有賺錢,也沒能吸引觀眾、啟用球迷市場。
中國體育產業的落後緣於體育改革的滯後。說來令人惋惜,20多年前,體育界是作為改革開放的象徵最先走出國門的,但在風起雲湧的改革大潮中,體育改革卻逐漸落後於經濟改革。最先在西方市場經濟環境中闖蕩的體育界,在國內可能是文教領域最後踏入市場經濟大門的行業。遲遲到1994年,國家體委才以足球為突破口開始了職業化嘗試。束縛體育改革的一個主要觀念,是長期把體育單純定位為振奮民族精神的政治武器,否認它具有創造產值的經濟屬性,因而多年來只強調國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業開發。國家隊出國參加大型比賽,拉贊助,從來都回避創收的動機。
美國各類職業體育聯盟都公開宣稱只有一個動機:滿足大眾的娛樂需求,使有關各方儘量多賺錢。這就把體育定位為與餐飲、零售業沒有什麼不同的一種商業活動,它提供的產品是比賽,產品的質量要求是精彩。它刺激大眾的體育消費,從而使各方有利可圖,其中包括比賽的主辦者各俱樂部老闆、比賽打工者運動員和比賽的推銷者電視臺。
當然,體育在任何時候都具有振奮民族精神的政治作用,只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推動體育發展上要依經濟規律辦事,使之從自身產生動力,而不是空喊愛國的口號。這就像振興民族工業是以經濟效益為第一追求目的,但並不背離愛國主義一樣。中國體育與世界體育強國的最大差距其實不是以奧運金牌為標誌的運動成績和競技水平,而是以利潤多少和企業化程度高低為標誌的產業化水平。沒有產業化支撐,中國競技體育將因缺乏經濟動力而走入死衚衕,作為一種消費方式的全民健身也將因供應短缺而難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