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認識我國西北地區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論文
科學認識我國西北地區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論文
從生物多樣性、生態景觀、環境質量等三方面分析了公路建設對環境的影 響,以寧夏回族自治區某一級公路工程為例,並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和建議,為公路 工程的景觀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參考。
1 前言
隨著我國公路交通的飛速發展,公路工程建設對當地生態科學環境、景觀風貌造成的影響,對施工區域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衝擊,也引起了多方的關注。特別是生態環境脆弱的西北地區,公路工程的施工對景觀環境的影響極可能是不可逆的。本文透過分析公路施工對景觀環境造成的影響,提出了相應的景觀環境防治措施,為公路工程的景觀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參考,以減少公路施工給景觀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2 沿線環境特徵
寧夏回族自治區某一級公路工程位於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800~1500)m,最高海拔3556m。可利用草場46×103km2,主要為荒漠、半荒漠草原。沙漠面積34×103km2,主要是騰格里、烏蘭布和兩大沙漠。為典型的大陸型氣候,以風沙大、乾旱少雨、日照充足、蒸發強烈為主要特點。年降雨量(80~220)mm,年蒸發量(2900~3300)mm。日照時間3316h,年平均氣溫7.2℃,無霜期(120~180)天。
本專案在地理區域上屬溫帶荒漠乾旱區,由於受降水稀少、蒸發量大、風大沙多、土壤貧瘠、地上地下水源相對缺乏且分佈不均等自然條件的制約,植被具有顯著的荒漠區域植被特點,表現為區系貧乏、種類稀少、結構簡單、分佈稀疏。形成了以旱生、超旱生、鹽生和沙生的灌木、半灌木為主的建群種和優勢種。隨著氣候乾旱風沙頻繁,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地表植被退化嚴重,生物多樣性脆弱。土壤鹽漬化面積同趨擴大、加重。由於沙漠化面積的逐步擴大,而引發產生的沙塵暴頻率和強度越來越高。
3 公路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其主要出現在施工期和營運期。表現為建設工程對土地的佔用,工程的開挖對水體、植被等生物環境的影響,以及由車輛行駛噪聲、施工機械噪聲、汽車尾氣、施工營地、工程現場形成的汙染對沿線環境和當地居民生活的影響。
根據擬建公路的工程、公路沿線地區的生態、噪聲、空氣等環境特點,對擬建公路的環境影響因素進行篩選,從而確定了嚴重影響、一般影響和影響較小因素,其結果見表1。
受擬建公路影響的環境因子篩選 表1
工程活動
環境因子 前期
工作 施工期 營運期
自然環境 水土流失 ● ○
植被破壞 ●
空氣質量 ▲ ●
噪聲 ● ●
土壤質量 ○ ○
土地利用 ●
地表水 ▲ ○
社會環境 工業 +○ +●
農、牧業 ▲ +●
交通 ▲ +●
社會經濟 ▲ +● +●
公眾健康 ○ ○
居民生活質量 ○ +○
拆遷 ▲
注:●明顯影響 ▲一般影響 ○影響較小“+”表示有利影響
3.1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公路工程對植物資源的影響主要發生在施工階段,運營階段對植物資源的影響極小。
在道路施工期間,施工方投入大量物資和勞動力,人員較多,活動範圍較大,對施工區周圍植物資源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施工方的活動對動物棲息地生境的影響,施工機械對動物的干擾,施工中對所經過的灘塗、草地挖方和填方將對兩棲和爬行類,特別是對兩棲類動物小生境的破壞等。工程建設用地將永久徵收一定數量的灌草叢,使資源面積減少。道路施工時取棄土石方、人流和車流進入,運輸車輛產生的揚塵,施工過程灑落的水泥,都會對周圍植物的生長帶來直接影響。該專案區處在荒漠區域,植被結構簡單、分佈稀疏,大量施工機械,人員的進入,如不加以防範會對已經脆弱的植被結構造成毀滅性的損害。
營運期也可能因公路對生態環境的分割會對野生動物產生阻隔影響,主要表現為因生境碎化,可能使個別動物所需的生境面積縮小,或遷移它處,從而導致公路沿線周圍環境的動物數量有所減少。
3.2對生態效能和景觀風貌的影響
公路建設將使施工區域內草場資源減少,特別對於分佈在荒漠化、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這些區域的草場資源可以防治水土流失、淨化空氣、防風固沙、降低噪音、改善環境。工程建設一旦開始還會造成一定數量的生物量損失,造成地質結構、地表植被的破壞,工程建設勢必會降低施工區域的生態環保效能。
公路工程的實施對景觀風貌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施工階段。西北地區公路建設沿線地植被主要以生態脆弱的人工種植林為主,施工期間,路基土石方開挖填築、取棄土場開挖、施工便道修建及施工過程碾壓、附屬場地整平和基礎的開挖等都將使得原地貌遭受擾動破壞,改變區域性地形地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材料堆場、施工營地和運輸通道等臨時工程在施工期間對地表植被遭到破壞,地表裸露,嚴重影響景觀整體性。
3.3對環境質量的影響
道路施工期間和營運期間都會對專案區及周邊環境質量造成一定影響,主要包括:空氣環境、水環境、及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空氣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工程施工產生揚塵、粉塵等對空氣環境造成的影響,該專案區域;運營階段機動車尾氣排放的汙染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及多環芳烴化合物等)會產生大氣汙染。
水環境的影響主要為施工期間跨河橋樑施工、施工營地生活汙水以及建築材料運輸與堆放對水體的影響等;運營期間機動車行駛產生一定量的汙染物,公路沿線收費站的洗車廢水和生活汙,降雨時將隨著雨水被沖刷至附近的溝渠,會對沿線水體造成不利影響。
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施工期產生的生活垃圾、建築廢料、工程土石方廢棄物、拆遷垃圾等固體廢棄物,若不妥善處置,不僅會影響景觀、汙染空氣等,還會傳播疾病,危害人體健康。
4 公路工程景觀生態影響防治措施
4.1公路工程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防治措施
加強道路兩側的綠化,恢復林緣景觀,以減少公路營運對環境的汙染。對林區邊緣、隧道口和涵洞口採用加密綠化帶,並儘可能的擴大綠化面積,以有效的防止燈光和噪音對野生動物不利的影響,並保障行車安全。在野生動物的重點分佈區,儘量多設定以方便動物透過和遷徙的構築物,公路兩側應建有效的`保護設施。嚴格管理措施,限制噪聲,減少尾氣汙染等。加強隧道口、涵洞口和橋下植被的自然景觀恢復,以更有利於動物通行。加強對承包商的宣傳教育,特別是有關法規、野生動植物的簡易識別及保護方法。加強施工的生態監理,監督施工過程中的生態保護措施和行為,防止捕獵和亂砍濫伐,加強動植物檢疫和環境監測。
4.2公路工程對生態效能和景觀風貌影響的防治措施
嚴格控制路基開挖施工作業面,避免超挖破壞周圍植被,在荒漠化嚴重區域,開挖回填時應有監理人員現場監督。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設計規定的取棄土(渣)場進行取棄料作業,不允許亂取土,不允許將工程廢渣隨處亂排亂放,更不允許排入河中。路基施工和棄土(渣)場施工前,應將佔用地的表土層剝離,並在臨時用地範圍內適當位置進行集中堆放,並採取臨時攔擋和覆蓋措施,防止雨淋造成養分流失,以便用於後期的綠化和土地復墾。對於坡面工程及時採取工程或植物防護措施加以防護。凡因公路施工破壞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內外)應在施工結束後立即整治利用,恢復植被或造田還耕。在沿線有野生保護動物分佈的路段設定禁鳴標誌。
4.3公路工程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及保護措施
(1)大氣汙染物防治措施
施工現場經常灑水可有效的控制揚塵。運送砂石料的運輸車輛,用帆布、蓋套等遮蓋,以防物料飛揚,沿途撒漏。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應採用站拌方式,拌和站應離居民區和敏感點至少250米,另外拌和站須配備除塵裝置。瀝青混合料應採用集中廠拌方式,其拌和機應配備有除塵裝置,拌和廠應離居民區和敏感點不少於1公里。公路中橋樑結構應多采用預製構件。
(2)水汙染物防治措施
施工材料(如瀝青、油料、化學品等)應遠離地面水,並提供環行排水溝和滲水坑,以防意外溢位汙染地面水。現場施工人員的生活汙水應建立臨時化糞池進行集中處理,嚴禁直接排入水體。修建道路排水工程時,應建造臨時繞行渠道,以便繼續使用灌溉渠和排水溝。有河溝的地方修建橋樑時,應注意避免施工鑽樁的水或石渣直接汙染水源。
(3)固體廢棄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施工人員居住場地附近設定臨時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生活垃圾定期清運至附近垃圾處理場處置。加強施工期現場管理,垃圾及時清理,妥善處置。施工結束後,施工場地應及時平整,清場要徹底,建築垃圾用於場地回填,不可利用部分與施工人員生活垃圾一起統一收集送附近垃圾處理場處置。營運期在服務區、停車區和收費站等區域設定垃圾收集桶和垃圾收集池收集工作人員生活垃圾,分別送往臨近的城鎮現有垃圾處理場處置。
5 結語
在我國西北地區,生態一直比較脆弱,特別是荒漠化嚴重地區。公路的建設,施工週期長,動用大量重型機械,施工人員眾多,對路線區域的環境影響較大,因此分析公路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因素,對於工程建設過程認識、控制和保護當地脆弱的環境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