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中運動傷害原因與預防對策論文
學校體育中運動傷害原因與預防對策論文
2001年,開始課程改革,即我們常說的“新課改”,體育新課改中,提出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更強調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參與。但是,新課改後的教材要求中,對於動作技術技能的要求並不高,更著重於學生的參與,即“動起來”就好。
一、研究物件與方法
1、以我校2013-2014學年初一至初三,三個年級,十二個班。全校共僅2人因身體的先天原因不能參加體育活動。
2、採用文獻資料法和調查法。在查閱學校體育相關規定,學習相關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對部分學生進行調研,最大限度對學生在運動中的傷害事故進行原因、過程、治療、恢復等相關諮詢,剖析學校體育活動中運動損傷的根本。
二、調查結果
1、體育運動損傷發生的次數。全校一個學年中,在體育活動中發生的運動損傷共計42人次,體育教師當堂解決未記錄的`約20人次,假期中訓練與比賽時發生的運動損傷8人次。
2、損傷程度。一學年中最嚴重的損傷為骨折,共2起;最多的為輕度挫傷,共21人次。
三、分析
1、損傷原因。(1)思想上不重視:麻痺大意———如過度興奮、思想不集中等;缺乏預防意識——如對地形、器材、人員等沒有提前的意識,導致遇事驚惶失措,發生損傷。(2)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主要發生在自主活動及專項訓練中,經常存在的有以下幾種情形:活動量過小,肌肉韌帶伸展性不夠;活動量過大,疲勞過早出現;活動內容安排不適合專項運動特點;活動時間或與正式比賽訓練間隔不合理。(3)技術動作錯誤。由於對老師講解不專心,或身體協調能力無法跟上老師教學的節奏,以及思想不集中等,導致練習中技術動作違反了人體結構功能特點和運動力學原理。這是初次參加運動訓練的人和學習新動作時損傷發生的主要原因。(4)運動負荷(尤其是區域性負擔量)過大。由於一個班的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等各方面的差異,在集體練習中統一的運動負荷,超過了部分運動者所能承受的生理負擔量,尤其是區域性負擔過大,引起區域性細微損傷的積累而導致勞損。這是素質強化練習和專項訓練中損傷發生的主要原因。(5)身體功能和心理狀態不良。初中學生和生理及心理均在快速成長過程中,導致學生對自身各方面的控制不能盡如人意。(6)缺乏醫務監督。由於我校為基本鄉鎮級初中,至今未能配備正規的校醫,同時,體育教師或活動課帶隊老師經驗的差異,導致監管保護不足;或運動隊中教練員和運動員不重視醫生的意見;學生們自我保護意識與知識缺乏;場地、器材或天氣等不符合運動標準,等等。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透過對本校一學年中運動損傷的發生與原因調研分析,可以看出運動損傷的人為因素佔了很重的比例,而人為因素包括了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同時,也有學校場地、環境、器材等方面的因素。
2、建議
(1)加強思想教育。平時加強防傷觀念的教育,以“健康第一”為宗旨,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與體育道德風尚。(2)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運動負荷過大是導致運動傷害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少年兒童不宜過早地進行專項訓練、過多地參加比賽和過早地追求出成績。(3)認真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是一切體育活動的基礎,不管是體育課、活動課,還是學生自發的鍛鍊,應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重點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1)準備活動的內容與負荷應依據正式活動的內容、個人身體機能狀況、氣象等因素而定;2)專項準備活動一定要有針對性;3)易傷部位的準備活動要加強、加大比重;4)有傷部位的準備活動動作要和緩,幅度、力度及速度要循序漸進;(4)加強運動中的保護與幫助。保護與幫助除了教師對學生的實施外,還包括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自己的保護與幫助,如:自高處摔下或落地時雙腿併攏;為緩衝與地面的撞擊時的各種翻滾動作;器械練習以及學習新動作時的保護與相互幫助等。(5)加強醫務監督。醫務監督要從三個層面重視:學校、教師和個人。定期並按需進行體格檢查。應特別根據運動專項的發病特點及部位定期檢查。學生應根據自身實際,加強自我監督。特殊體質或專案人群,自我監督的內容除每天記錄晨脈、自我感覺以及每週測一次體重等一般觀察外,還應根據不同運動專案特點及損傷發生規律,制定一些特殊的觀察內容和方法,如運動系統的反應,場地、器械裝置、服裝等的安全檢查。(6)合理安排教學、訓練和比賽。“教師是主導”,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加強基本技術的教學訓練;教學訓練中要遵循循序漸進和個別對待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