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述濱州地區跆拳道運動員後腿橫踢技術的論文

淺述濱州地區跆拳道運動員後腿橫踢技術的論文

  【摘 要】對濱州地區優秀跆拳道運動員與一般跆拳道運動員在實驗條件下完成後腿橫踢技術動作過程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兩者之間的差別,對一般運動員進行技術診斷,並透過合理建議使其動作技術達到標準化,縮短教學和訓練時間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跆拳道 後腿橫踢技術 對比分析

  1 前言

  跆拳道是傳統的體育運動專案,重視武德修養,強身健體是跆拳道運動所推崇的尚武精神。在新世紀下,人們的世界觀由以前的保守型逐步轉向開放型。娛樂、健身、觀賞、刺激性的體育運動隨之蓬勃發展。散手以它獨特的運動形式也因此成為人們酷愛的運動專案之一。它不僅在國內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也在世界上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為社會和國家練就具備優秀品質的建設者,這對青少年尤其具有潛移默化的特殊的教育意義。

  2 研究物件與方法

  2.1研究物件

  以濱州市跆拳道隊女隊運動員為研究物件,在實驗條件下對她們的後腿橫踢技術動作進行拍攝,A均在近幾年濱州地區跆拳道比賽中獲得過優異成績。B為濱州地區跆拳道隊普通隊員.

  2.2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是透過使用兩臺日本產Pansonic DP 200Sony攝像機進行三維錄影拍攝。一臺攝像機是旋轉在“運動方向”右邊,距受試者約15m處,另一個攝像機放置在受試者左邊約15m處,兩攝像機主光軸約成90°,高度約為1.5m。兩臺攝像機的拍攝頻率為25幀/s。為保證影象清晰,採用 1/250s的快門速度。拍攝日期及時間顯示於螢幕的左下角。為保證每名受試者動作能夠在A機和B機中對應,拍攝中使用一包括25個標記點的樹形框架(PEAK公司)型號為003-C,拍攝橫踢動作前將框架置於動作區域內並拍攝框架,完畢後,移走框架。每名受試者在做完充分的準備活動後,拍攝10次橫踢動作。對每名受試者隨機抽取的2次橫踢進行了詳細分析。運用一臺配置為CR1.7的個人電腦,採用會聲會影軟體和影象採集卡對所得錄影進行剪輯,用美國艾里爾( Ariel Dynamics)公司生產 the APAS System錄影解析系統,對運動員A和B後腿橫踢技術動作進行分析和研究。在解析過程中,選取擺動腿的.3個關節點,其中包括: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採用DLT法進行三維分析,X,Y,Z座標為右手系。運用計算機把技術影象進行數字化處理,並透過運動生物力學分析和研究,給出必要的數學參考模型。解析結果用數字濾波法進行資料平滑,截斷頻率為8,用Excel對提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髖、膝、踝關節的運動特徵。每次踢的分析結果、角變化、速度資料都繪成了曲線,找出他們技術優勢與不足。

  3 結果與分析

  3.1運動員A與運動員B總體變化規律基本相同

  從整體情況來看,運動員A與運動員B的後橫踢動作均符合下肢鞭打運動原理。其中小腿先摺疊後襬可提高踢腿速度。根據轉動慣量理論,I=MR2。如把整個橫踢動作看做腿繞髖關節的轉動,則小腿摺疊減小了腿的回轉半徑,也就是減小了腿的轉動慣量。這樣,在同樣大小的髖關節肌肉力矩作用下,根據轉動定律,∑M=Iβ。轉動慣量越小則獲得的轉動角加速度越大,同時擺腿角速度越快。在橫踢這一多關節連續動作中,同樣也存在牽張反射機制。當踢腿時,總是先屈膝,這一動作使以股四頭肌為主的主動肌群伸展。主動肌伸展使肌肉拉長並刺激關節感受器,導致隨後的動作中肌肉有力的收縮。同時,這裡也存在利用肌肉彈性勢能的可能性,即當肌肉離心收縮或拉長後,由於彈性勢能會很快地產生向心收縮。因此,對於一個高水平的跆拳道運動員來說,使主動肌在收縮前足夠地放鬆,使遠側環節能夠更加滯後是一種重要的技術。另外,人體四肢由近端關節至遠端關節,各關節所配置的肌肉的強弱,即肌肉的生理橫斷面逐漸減小。在生物力學中把關節處所配置的肌肉生理橫斷面大的稱大關節,反之稱小關節。這與人體活動時各關節所遇到的阻力矩由近端至遠端依次減小的情況是完全一致的。運動中當需要克服大阻力或需要表現出較高的動作速度時,肢體各關節的肌肉雖然都同時用力,但其中大關節總是首先產生活動,並依據關節的大小表現出一定的先後順序。依據關節大小表現出大關節首先發力,以克服環節或肢體的惰性,便於環節或肢體的啟動;中等關節次發力,便於環節或肢體進一步加速;小關節最後發力便於控制環節或肢體的運動方向和運動幅度。因此,在跆拳道的橫踢動作中應嚴格遵循這一規律,否則,必然造成動作結構錯誤,動作幅度、速度、力度受限,身體穩度降低以及增大動作預兆等諸多負面結果。總的來說,運動員A與運動員B均符合以上原理,但是他們之間又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3.2運動員A與運動員B髖關節和膝關節角度變化的對比分析

  在踢腿動作中,首先膝關節屈曲小腿後襬,之後小腿前擺向目標踢出。其中膝角升高和降低曲線坡度都很陡,這表明橫踢動作中屈膝與伸膝具有較高的角速度,也就是說,膝關節屈伸肌的作用同樣重要。這表明,踢腿動作中,首先大腿向前擺出,而小腿後襬摺疊,然後,當大腿擺到一定位置後,大腿制動,小腿前擺踢出,膝關節角度陡然增加。根據這一研究結果可知,跆拳道運動員在橫踢過程中正確的膝關節變化是關節角度先變小,再變大,再變小的過程。

  4 結論

  4.1跆拳道的橫踢動作中,大腿首先加速前擺,膝關節屈曲小腿摺疊。當大腿擺至體前目標方向時,股四頭肌收縮使小腿踢出。良好的技術特徵中由大腿帶動小腿踢出,小腿在踢出前應儘量放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快速、有力踢腿。這一技術動作符合關節活動順序性原理。

  4.2運動員A的技術動作的完成基本是合理和準確的,對橫踢這一技術的理解比較好,在訓練中注意加強身體素質的訓練,使其技術動作更加完善。

  4.3運動員B的髖關節沒有展出去,在提完膝後大腿沒有一個明顯的制動動作,技術動作完成的不準確。

  參考文獻:

  [1]李剛.散手擊打力之探討[J].湛江:湛江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0(2).

  [2]劉慶華,範偉.大學生初學散打運動損傷的特點及原因[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9:237-239.

  [3]陳育.對跆拳道後腿橫踢技術的分析與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0,21(4):19-20.

  [4]盧立招.跆拳道比賽技巧的運用和發展特徵[J].體育科技,1999,22(1):94-9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