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分組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1999年高校擴招後,大學英語教學班規模加大,教師很難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養,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減少,大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難以提高,使得很多學生過早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該文透過研究分組教學的優勢,總結了分組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班;語言交際能力;分組教學法;教學

  1大學英語教學實行分組教學的原因

  教育部頒佈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規定: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分為基礎、提高、發展三個等級。在三級目標體系中,基礎目標是針對大多數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基本需求確定的,提高目標是針對入學時英語基礎較好、英語需求較高的學生確定的,發展目標是根據學校人才培養計劃的特殊需要以及部分學有餘力學生的多元需求確定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

  1.1教學環境的驅使

  我國自1999年開始進行高等教育不斷擴大招生人數的教學改革,明確提出了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適齡青年的15%。高校擴招直接導致高校學生數量大幅增加。在學生數量激增,師資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很多高校對公共課實行50人以上的大班教學,包括大學英語。大班教學,增加了教師在單位時間內教育指導的物件,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然而,大學英語不同於其他學科,只有小班教學才有利於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聽、說、讀、寫、譯方面的訓練,才是大學英語教學最理想的教學模式。因為真正有意義的學習只有發生在所學內容具有個人相關性和學習者能主動參與之時(Rogers,1969),尤其是以交際使用為目的的語言學習更是如此。

  1.2教學內容的驅使

  現在很多高校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多為每冊書十個單元,每個單元除了括PrereadingActivities,TextA,TextB和AdditionalTheme-relatedActivities四個部分外,還附有大量的課後習題。每節課有限的教學時間使得教師把大部分時間安排在課文講解和分析上,導致教學形式單一。教師要完成正常的教學計劃,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進行互動。而語言教學的實質不是向學生機械地傳授語言知識,而是要創造有利於語言學習的條件和環境,為學生主動地利用語言進行交際提供便利(Benson,1997)。

  1.3教學目標的驅使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使他們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要想完成大學英語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就要加大學生課堂實踐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機會進行聽、說、讀、寫、譯的訓練。而人數激增的大班教學把學生禁錮在各自的座位上,課堂實踐活動僅僅侷限在少量的師生互動,教師因為時間關係,很難與每個學生進行互動,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學生鍛鍊機會大大減少,最終導致語言交際能力差,難以達到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

  2大學英語教學實行分組教學的必要性

  分組教學出現在19世紀末。由於工業生產迅速發展和資產階級自由競爭的需要,不僅要求教育培養大批人才,而且要求教育適應學生個別差異,於是出現了分組的教學形式。50年代後期,由於國際科技競爭加劇和培養尖端人才的需要,分組教學在美、英、法等發達國家再次受到重視。分組教學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單位,以小組成員之間的良性互動為基礎,以實現既定的學習任務為目標,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考核標準的學習過程,被認為是現代教學中最重要、最成功的教育改革。在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性發展的今天,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Richards,Rodgers,1986)。教師的任務不再僅僅是教學生知識及如何學習知識,而是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手段,至於應當如何學習則應由學生自己決定(Rogers,1969)。但大班授課的形式嚴重的束縛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因為班級人數過多,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仍是課堂上的主體,教師對課文的講解分析佔用了課堂絕大部分時間,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少有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學習積極性大大減弱,主觀能動的學習能力減弱,英語應用能力下降。離開教師和課本,學生便失去了方向,茫然不知所措。很多學生課後不知道學什麼,怎樣去學。本來是檢驗在校大學生英語能力的四、六級等級考試,也成為大學生的負擔。背單詞,做題海,完全背離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很多大學生在透過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後,不再主動進行英語方面的學習,語言知識的迅速退化,使得十幾年學習英語的努力付諸東流。

  3大學英語教學實行分組教學的可行性

  大學生正處於從青少年到成年人的過渡階段,他們的學習特點具有複雜的學習心理特徵,這在英語學習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大學生學習目的性強,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和現實性。競爭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使得他們把很多的精力放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上。有些順利透過四、六級考試的學生,因為成績不理想,繼續報名,期待取得更好的成績。每年,越來越多的學生參加託福、雅思、GRE等語言考試,幫助自己將來畢業後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獲得一席之地。語言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而學生是具有獨特興趣、目的和需求的不同個體(Richards,Rodgers,1986)。大學生對英語教學環境要求很高,他們願意汲取更多更廣更豐富的知識,更多地瞭解英語國家的背景文化,希望在課堂教學中被教師重視,得到自我表現的機會,在英語學習中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行分組教學可以很好地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得到大學生的歡迎與支援。

  4大學英語教學中實行分組教學的優勢

  4.1提高出勤率和聽課率

  大學的大班教學,課堂紀律鬆弛,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師的教學效率。面對人數過多的大班,教師無法一一顧及,有些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會做些與課堂學習無關的事情:看小說,玩手機,甚至是公然在課堂上睡覺。遲到、早退、曠課的現象也經常存在,而教師不可能每次上課都點名,檢查人數。儘管有相應的考勤機制,也會有學生點過名就溜走,或點名的時候替沒來的學生答到,給教學秩序帶來很大的不便。分組教學,出勤已經不再是學生的個人行為,不僅受到教師的制約,也受到同組同學的監督和牽制。個人遲到、早退、無故曠課的行為會影響小組的整體成績。分組教學,能夠讓出勤率一目瞭然。以小組為單位,發言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也會更好的避免學生做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活動中,提高聽課率。

  4.2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分組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分組教學把教學物件從個體變成了小組。分組學習是一個集體性的活動,把教學任務分配給各小組,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在展開充分討論和交流的同時,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鼓勵、互相監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小組個體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來共同解決問題,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組教學還可以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講解為重點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互動的機會,減少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幫助他們形成自學的能力,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檢驗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分組教學還給更多的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提高了語言輸入的效率。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與比較,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有利於個體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在課後進行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從而實現英語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

  5結語

  作者多年的大學英語教學經驗,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驗證,分組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師生、生生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是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王坦,2002)。在大班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利用分組教學,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使大學英語教育的大班教學透過分組教學創造和諧、民主、愉快、互動性強的課堂氣氛,真正的提高學生參與英語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