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題教學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嘗試論文
說題教學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嘗試論文
物理習題教學、物理概念與規律教學和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三大支柱。新穎高效的說題教學法對鞏固概念及規律,深化、活化物理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發展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對教與學效果的資訊反饋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學改革中,探索科學有效的習題教學法則成為當前教改的首要任務之一。筆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學中,經過不斷實踐,總結了一種較為理想的習題教學模式:說題。下面作一闡述,供參考。
一、說題概述
說題是近幾年教學改革與實踐中湧現出的一種新型雙邊教學摸式,它是教師從事教學研究,學生探索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雙邊互動的重要方式之一。概括地說:說題是教師和學生在精心做題的基礎上,闡述對某道習題解答時所採用的思維方式、解題策略及依據,進而總結出經驗性解題規律。但有一點需說明,說題不是對解題過程的簡單敘述,也不是對解答方法的簡單彙總,它是在教法、學法理論指導下,將講、議、練三者高度昇華,透過全體學生的說、做,達到會學,進而促進全體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等綜合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的目的。
二、說題方式及關係
實踐中,說題的方式較多。從活動物件上分,有教研說題和授課說題兩種;從形式上分,有教師說題、學生說題、師生共同說題三種。儘管方式多種多樣,其功效是相同的,即教師之間進行的教研性說題是服務於授課說題,授課說題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作為鍛鍊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重要手段,說題是中學物理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雙邊互動模式。本文主要介紹一下授課說題。
三、說題內容及要求
原則上說題主要是在習題課和複習課中進行,說題的範圍一般是一道典型題或同類型題。題型包括判斷性、應用性、實驗性、探究性、計算性等。每次說題的內容大致包含說條件、說思維、說策略、說注意、說規律五個環節。從意義上看,說條件是基礎,說思維是關鍵,說策略、說注意是重點,說規律是目標。
1、說條件。在解題時,吃透題中各個條件及關係是展開思維的基礎。要求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主要指各物理量的資料、單位及圖示含義、器材等;說出題中的未知物理量及所求量;說出本題考查的知識點及考查意圖。
2、說思維。思維是掌握事物本質規律、獲得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重要途徑。掌握合理的思維方法和邏輯推理規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要求說出思維的方式及依據;說出思維的過程及依據。
3、說策略。物理定律、公式等是架設未知量與已知量的橋樑,因此必須運用正確的策略,尋找最佳解題法。常見的策略有轉化策略(特殊問題變為常規問題)、守恆策略(找不變物理條件)、極端策略(找極限值)、整體策略(建立整體的物理模型)等。要求說出問題解答所必需的步驟,包括所運用的物理定律、公式等;說出儘可能多的其他解題方法。
4、說注意。要求說出解題時應注意的事項,包括單位問題、公式問題、知識運用問題;說出本題答案是否需檢驗或討論。
5、說規律。形成概念、掌握規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實施應用是學習物理的最終目標。要求說出經驗性解題規律,主要包括一題多解型最佳方案,一題多問、一題多變的擴充套件原理,獨特、新穎的創造性解法等。 四、幾點說明和範例簡介
在說題的活動中,其內容及要求並不是千篇一律的,它是根據題目的型別而有所側重,必須靈活確定每次說題的基本內容、基本要求和基本重點。下面作一介紹。
對於判斷性題型,主要透過對物理原理的理解,鍛鍊學生的.思維品質,其重點應以說策略和說規律為主。例如,一箇中間被挖空後又灌滿鉛的鐵殼球,試問:若剝去一層鐵後,密度變_____(填寫“大”或“小”,下同);若將球去掉相同體積的鐵和鉛後,密度變_____。
說策略:方法一,根據常規思維順推法,由密度公式:=,m=m鉛+m鐵,V=V鉛+V鐵
當鐵和鉛的質量、體積變化時,則剩下球的密度由公式:=,推匯出球變化情況。方法二,根據發散思維變通法取極限值,即將“剝去一層鐵”變通為“正好將鐵全部剝去”,則只剩下鉛;將“去掉相同體積的鐵和鉛”變通為“正好鉛被全部剝去”,只剩下鐵。
說規律:其一,取極限法是最佳解題方案,口算可得出答案;其二,只要題設中某物理量無明確數值但有變化範圍,則直接取最大或最小的極限值;其三,融會貫通,推廣到電壓表、電流表示數範圍、變阻器變化範圍、靜摩擦力變化範圍等均存在極值變化規律。
對於應用性題型,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根本,以社會經濟、生產和科技的最新發展為背景建立物理模型,充分利用學科知識分析解決生產和生活的實踐問題,是應用性題型的特點。其目的是透過對物理概念及規律的深層次理解,將物理學活,此種題型是當前教改的特色之一,實踐中應以說思維為主。
五、應注意的問題
說題的活動目的是:透過面向全體學生的“說”,帶動全體學生的“學”,實現全體學生的“會”。為了使全體學生透過說題活動,都能有所心得、有所發展、有所提高,實施時,必須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1、說題過程的循序漸進性。說題活動大致經歷三個階段性發展過程:即教師示範(學生感悟階段)→學生模仿(學生體驗階段)→學生正式說題(學生掌握運用階段);說題的關鍵要讓學生清楚說題的目的和要求,明確說題在實踐中的具體意義和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引起學生的重視,為此,要做到“四適”:示範適中、點撥適時、啟發適當、評價適度。
2、說題內容選擇的廣泛性。題目的選擇應具備四性:靈活性、代表性、典型性、綜合性。過難或過易都不適宜。堅持的原則是:難度上先易後難,程式上先教材後課外,知識上先點後面,數量上先單一後成批,廣度上先封閉後開放。
3、說題主體參與的全面性。學生群體間有優中差的差別,因而必須堅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則;既保證人人參與,又各有側重。如讓優生完成說題全部環節,差生只說某項內容,或採取小組內分工與協作的形式,充分調動全體學生說題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六、教學模式的特徵
1、適用性強。實踐證明,此種模式既適用於中學物理習題課、複習課的教學,又適用於中學其他理科課程的教學。
2、教學目標得以深化。由於說題形式、內容、物件靈活多變,因而教學氣氛輕鬆、融洽,且教學物件兼顧優中差,強化了創新及潛能的培養。
3、教學思想符合現代課程標準,實現了教學側重點由“教”向“學”的轉移,符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思維創新為主線的素質教育思想。
總之,說題活動,是教學實踐中提煉出來的一種新型雙邊教學模式,它是學生擺脫題海戰術減負增效的有效手段,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思維品質鍛鍊有很大益處。因此,這種雙邊教學模式是當前課程改革過程中的教改產物,有必要加以深化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