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進行調查與分析論文
對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進行調查與分析論文
[摘要]對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進行調查與分析,由此掌握調拉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的方法,以幫助教師和學生掌握有效的心理調整技術,並採取相應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體育教學 心理障礙 成因 調控
在體育教學中,心理過程始終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的心理矛盾隨客觀情況變化而變化,雖然表現形式不一,但仍有規律可循,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調節好學生的心理狀態,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礙,這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不僅要了解學生在體育過程中的心理衛生問題,還應掌握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心理障礙的成因,以便遵循體育心理健康規律,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措施來提高心理品質,排除心理障礙的影響和干擾。
一、研究物件與方法
1.研究時象。
以濱州市濱城區第二中學2008級學生6個班,共320名男、女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2.研究方法。
(1)採用調查分析法、資料文獻法、資料統計法。
(2)問卷調查情況。將學生分班集中起來,先講解填表內容和注意事項,讓學生認真、如實地填寫後當場交表。為消除顧慮,一律不填姓名。發放問卷320份,全部回收且均有效。
二、研究結果的分析
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動態過程。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複雜多樣的,既有自身的心理因素的影響,也有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全面分析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根源之所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體育工作者一項新的教育任務。針對學生對體育課態度體驗分析,筆者認為,在體育教學中引發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輕視體育課。調查結果表明,學習體育課的主要動機是為了完成考試,認為體育課不是主課,只要及格就行,而應當認真學好其他文化課的不良心態,佔被調查人數的54.4%。擔心參加體育鍛煉會耽誤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效果,從而輕視體育課。學生進人高中學校後,主要是為了考大學,由於這種思想和心態的根深蒂固,因此大都應付體育課考試,出現故意請假,無故缺席,情緒不高,不願主動去練,練習效果不好等輕視體育課的不良心理狀態。
(2)厭學體育課。認為教學內容陳舊、枯燥、乏味,缺乏新鮮感,不喜歡上體育課,並把上體育課作為一種心理負擔,佔被調查人數的59.8%。首先,高中體育課的內容與初中、小學的內容基本相似。教學中教師統得過死的軍訓式教學,枯燥的講解、示範、練習,單調的教材教法,因而導致一部分學生不願去上體育課。其次,部分學生體形較胖或較瘦,性格內向,體育基礎、身體素質又差因而產生自卑心理。他們在體育課上過分擔憂具有一定難度技術和競賽性的練習,害怕練習不好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鄙視,因而厭學體育課。
(3)恐懼、厭倦耐力跑。耐力跑教學中,產生恐懼、焦慮心理,佔被調查人數的85.2%。其一是由於耐力跑多數是在跑道上進行練習,這樣一圈接一圈週而復始地在跑道上進行單調動作的頻繁練習,極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從而在心理上對耐力跑練習產生恐懼與厭煩情緒,由此而使運動興趣下降。其二是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獨生子女佔絕大多數,普遍嬌生慣養,心理脆弱,學生吃苦耐勞精神日趨減弱,對耐力跑這樣一種枯燥的訓練內容必然產生一種迴避心理。
(4)人際關係不協調。在調查中有38.5%的學生人際關係不協調,不能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現在獨生子女佔絕大多數,普遍嬌生慣養,心理脆弱。心理症狀主要是交際範圍比較窄,缺少和別人交往的能力,經常出現退縮、害怕他人、不能容忍挫折、固執己見等。有的學生在學習動作技能的過程中不能正確理解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評價,自尊心受到傷害。有的體育教師在對學生批評和糾正錯誤時不注意方式、方法,態度強硬並凌駕於學生之上,導致學生情緒低落,並容易產生煩惱情緒,長期下去就會形成人格適應不良的心理障礙。
三、對體育教學中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調控
(1)從思想上正確引導學生。要注意培養學生刻苦頑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注意激發和調動學生鍛鍊身體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明確鍛鍊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在教學中,讓學生在思想上要樹立不怕苦、不怕累,具有頑強毅力的品質;在鍛鍊中,有堅忍不拔的意志,要有意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強化終身體育的思想。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 (2)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老師應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應將快樂教學、嘗試教學、情境教學等有機地滲透於教學之中。要發揚協作型教學,重視教學一與其他諸要素的協調,使啟發式的教法與創造性的學法有機地統一起來。在內容上強調“發現學習”,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形式上強調“過程的自組”,多為學生提供獲得成功體驗的條件和機會,努力實現參與練習的全體性,人人都有練習的機會;練習內容的層次性,確保全體學生在不同層面上獲得成功;練習要求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基礎和發展需要;練習過程的自主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目標意識,從而使他們從自學、自練、自評中,從互教、互學、互評中,從友愛團結的多向交流中,從自我肯定中得到滿足,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自我意識,發揮主體作用。
(3)精心挑選教學內容,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體育課的教材不僅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還要照顧學生的體育興趣,滿足他們的體育需要,儘可能地擴大選用教材的範圍,使學習內容彈性化。增加一些選項課、專項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應加強它的趣味性、科學性、對抗性,變“無味”教材為“有趣”教材。另外,體育課中要多講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的影響,掌握心理保健方法,能夠恰當地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
(4)創造良好的心理氛圍。在學習中多創造一些良好的心理氛圍。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可減少在練習時出現的緊張和害怕心理。教師對具有緊張、膽怯心理的.學生應多加關心,少批評,更不能譏諷,應及時鼓勵,使他們經常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滿足感”、“成功感”的情緒體驗,從而逐步樹立起信心。教師還可以利用語言對學生進行暗示。教師的語一言要生動、形象、準確,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
(5)加強體育教師的自身修養。在新的時期,舊的知識結構已經不適應當前的教育形勢,因此教師必須從健身育人的角度和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態度、行為、習慣等方面出發,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如新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組織形式和評價標準等。作為教師不但要掌握自然科學知識,還要掌握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提高人文素養。體育教師是學生模仿的物件,其品德、修養,直接影響學生。因此,體育教師必須保持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在教學中以熟練、優美的示範動作和生動、有趣的講解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結論
(1)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目前心理問題頗多的高中生,應該傾注更多的愛心,關心他們的成長,使其將來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要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專生心理素質。
(2)影響高中學生體育學習障礙的內、外因素很多,其中有體育興趣、體育意識、體育能力、教師素質、場地器材、服務設施、學生的消費水平等。因此對於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的消除措施和方法也是多渠道的。從誘發的原因來看,首先是個體心理因素,其次是外界的影響。
(3)體育向來以其內容的豐富,教育方法的多樣,特有的遊戲活動,以及相當強的實踐性吸引著喜愛它的學生。它以幾乎包含了人的所有活動(知識的、身體的、情緒的、意志的)使學生身體得到全方位的鍛鍊,可以影響人的個性成熟與發展,乃至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融知識、技術、技能、道德品質培養為一體,採用切實可行的途徑一與方法,努力使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使他們真正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4)由於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各自的生活環境不同,因此產生不良心理也帶有傾向性。要以關心人、信任人為出發點,以感情為紐帶,以內在動因激發為重點,引導學生心理機制的自我調節和適應能力。作為一名體育工作者,在當前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程序中,應加強自身的多方面的修養,全面掌握青少年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積極進行體育教學改革,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科學、合理、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健康水平,提高學生們的體育文化素養,以及培養學生體育能力和科學鍛鍊身體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