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力學教學實踐探討論文

流體力學教學實踐探討論文

  [論文摘要]論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為輔的教學方法。結合例項講清楚基本概念,夠用為度重點突出理論公式的應用是常規教學應遵循的模式,並與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課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多樣化,既能保證課堂資訊量大,又能避免單純多媒體授課的不足,達到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論文關鍵詞]流體力學 教學實踐 傳統教學 多媒體技術 教學質量

  一、前言

  《流體力學》是研究流體所遵循的宏觀運動規律以及流體和周圍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的科學,它建立在現場觀測、實驗室模擬、經典理論分析、數值計算基礎上,具有嚴謹的理論性、原理的抽象性、概念多、方程推導繁雜等特點,對學生具備高等數學知識及綜合分析與處理問題能力的要求較高,因而大部分學生覺得該課程抽象、枯燥、難懂,普遍缺乏對流體力學理論的感性認識,都有某種程度的畏懼感,導致教師難教、學生難懂成為較普遍的現象。

  我校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採礦工程、環境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建築環境與裝置工程、工程力學等專業的學生都須具備不同程度的流體力學知識和技能,它是各專業後續課程如:液壓傳動、水力學、流體機械、空氣調節、傳熱學等課程的基礎。

  為此,作者透過教學實踐,就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更新的教學內容、引入高科技的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提高《流體力學》的教學質量。

  二、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

  《流體力學》的課程體系分為基本理論、基本應用和專門課題三大知識模組,它要求學生具備紮實的微積分知識、力學知識等。學生在接觸流體力學課程伊始,對抽象的理論理解速度慢,對枯燥的公式及其推導過程容易厭煩,因而《流體力學》的教學應該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因為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主要是聽教師講課,透過板書教師細緻耐心地闡述概念、推導公式、突出重點、強調難點,以學生容易接受的講課速度,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消化的時間,再配合上教師的表情、手勢、師生之間的互動,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結合例項,講清楚基本概念

  流體力學的概念多、現象多,且很多概念和現象比較抽象,難以理解,諸如:拉格朗日法、尤拉法、流線、跡線、邊界層等。因而利用身邊的例項對這些抽象的概念進行講解,例如在講授描述流體運動的兩種方法——拉格朗日法和尤拉法時,學生們很難理解。為了將概念通俗化,上課時筆者以城市公共交通部門統計客運量所採用兩種方法為例:①在每一輛公交車上安排記錄員,記錄每輛車在不同時刻(站點)上下車人數,此法類似於拉格朗日法的質點跟蹤,它與跡線的定義對應;②在每一公交站點安排記錄員,記錄不同時刻經過該站點車輛的上下車人數,此法等同於尤拉法,與流線的定義對應。

  在講解伯努利方程原理的時候,例舉1912年“豪克”號鐵甲巡洋艦與同行疾駛“奧林匹克”號遠洋輪相撞的船吸現象,讓學生清楚掌握流體的壓強與它的流速有關,流速越大,壓強越小;反之亦然。

  概念是公式推演的基石,沒有準確的概念,後續的公式推演幾乎難以為繼,清晰的概念會使公式的講解和推演變得更加簡易。利用淺顯易懂的生活例項來闡述抽象的概念及其之間的內部聯絡和區別,教師易教、學生易懂,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用為度,重點突出理論公式的應用

  伯努利方程是能量守恆定律在流體力學中的具體應用,是流體靜力學和流體動力學的'基礎,始終貫穿著整篇教材。在講解該理論公式的時候,先從容易理解的靜力學平衡微分方程推導開始,強調公式所依據的原理是牛頓第二定律,假設條件是平衡、理想、靜止的流體,重點引導學生如何理解公式各項的幾何意義和物理含義,掌握公式的實際應用。這樣學習到後面的動力學伯努利方程時,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學生就覺得不會那麼深奧。在講解相對平衡的流體壓強分佈規律時,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推導過程,因為它在解決一般平衡流體內部的壓強分佈規律及其對固體壁面的作用力問題時非常重要。而對於連續性方程和動量方程的學習,只強調記住結論和理解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含義。這樣做,有效地避免了大量公式繁瑣的推導給學生帶來的畏難情緒,也能夠做到以用為度、重點突出。

  不可否認,依靠粉筆與黑板的教學條件、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手段不先進,教學效率不高,適應不了課程教學學時少、受教育學生數增加的情況。

  三、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輔

  當前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為主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已經普遍地應用於高校的教學中。製作教學用的影片、多媒體軟體、電子課件等素材,作為課堂教學有力的輔助教學手段,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利用圖文並茂的資訊傳播方式,將課程內容及有關背景資料以影像、圖片等形式,直觀地傳播給學習者,將流體力學中抽象的概念和理論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從感性認識開始,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進而能夠達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流體力學精品課程的建設,教學團隊製作了流體力學多媒體電子教案,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逐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設計與製作多媒體課件時,遵循課堂教學的基本規律,既發揮傳統板書教學中容易帶動學生思路、逐條在黑板上書寫的特點,在課件製作中根據講解的進度逐條展現公式條目等內容,同時又將難以理解、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拉格朗日法和尤拉法、流線、邊界層和紊流等抽象概念和流動現象,以多媒體的方式在課堂上直觀地呈現出來,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印象。教學團隊收集、製作了大量的多媒體素材,例如在講解雷諾判據的時候,製作了雷諾實驗的FLIASH素材,以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流體流動的兩種不同狀態,以及流態判據—雷諾數與流動速度、管徑、流體種類有關係。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表達後,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課程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技術,還可以製作需佔用大量時間板書和不易透過板書表述的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的內容一定要做到提綱挈領、重點突出,有所為有所不為。多媒體技術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合理使用與不當使用之別。但是實踐應用中,發現有的教師完全拋棄以往的黑板式教學模式,離開多媒體手段就上不了課;有的教師將教材內容全部照搬到了課件中,自己就成了的幻燈片放映員,“照機宣科”;有的教師製作的多媒體課件過分追求課件的美觀性,介面過於華麗,淡化了教學重點;也有的教師忽略學生對課件內容理解消化的時間,致使學生的思維跟不上教師講解的速度,降低了教學效果。上述現象將會造成一種新形式的“滿堂灌”,只不過是由“人灌”變成“機灌”而已。

  四、總結

  流體力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教學模式能夠將前後知識貫通,突出重點,化煩就簡、引入例項形象闡述概念原理,促進知識的系統化程序;多媒體教學能將難於理解的知識透過圖文、音像生動地顯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性記憶。藉助於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課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多樣化,既能保證課堂資訊量大,又能避免單純多媒體授課的不足,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以上是筆者在流體力學教學實踐中的體會,願與同行共同切磋。

  基金專案:2009年安徽省教育廳《流體力學》精品課程

  [參考文獻]

  [1]許賢良,王傳禮,張軍等.流體力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2]梅鳳翔,周際平,水小平等.“工程力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0):39-40.

  [3]陳傳堯.啟發式教學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流體力學[J].高等教育研究,1998(5):62-6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