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資訊科技的理論課論文

高中資訊科技的理論課論文

  受傳統資訊科技學習的影響,在學生的意識形態中,理論知識是可要可不要的,學生感興趣的只是資訊科技中實踐的操作,理論知識的學習味同嚼蠟。而很多資訊科技教師也認為資訊科技理論課沒什麼好上的,考試時學生記一下理論的知識重要點就可以了。然而,新課程下這樣的學習達不到學生學習資訊科技課程的目標。新課程的出現,要求學生既能掌握一定的操作,為日常的生活學習所服務,又能掌握紮實的資訊科技理論知識,為提高自身的資訊素養打下基礎。

  資訊科技理論知識是資訊科技實踐課的基礎。理論是實踐的基礎。沒有理論知識支援的實踐,註定是無根之木。如果學生在資訊科技學習中只會上機操作,而無任何的理論知識。那麼即使學生操作的再好,他們未必就能理解為什麼要做這些操作,最終學生只能是糊糊塗塗地上了一節課。理論課在資訊科技課中雖然所佔比例較少,但是它的教學難度遠遠大於上機操作課。

  1資訊科技理論知識的特點

  1.1資訊科技理論知識的抽象性。對於資訊科技學科中,很多的理論知識都是抽象的。

  1.2資訊科技理論知識的專業性。各學科都有自己的專業語言,資訊科技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當然也不例外地包含很多的專業術語。而好多專業的術語學生聽都沒聽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很少用,但是學生卻要掌握一些專業的術語,像DNS,ARP,BBS等等。

  1.3資訊科技理論知識中概念的相似性與關聯性。學生在絡的功能與構造中,接觸很多硬體裝置,如中繼器,集線器,交換機等。這些硬體裝置就有很多的相似性與關聯性。如集線器就可以看成是一種多埠的中繼器,交換機又叫交換式集線器。這些硬體設施的概念,學生在理解起來就容易混淆。

  1.4資訊科技理論知識的概括性。我們都知道,資訊科技課程包含的面很廣。往往一兩段的內容都有可能是一本書的內容。如在資訊的程式設計加工那一節中,我們學習用VB程式設計,VB本身就是一門獨立的'課程,要學習很多的理論知識。

  資訊科技的理論教學不同於資訊科技的操作課,操作課我們很自然地就可以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驅動法為主進行教學。而資訊科技的理論課,教師大多以語言傳遞為主的講授法教學。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來上資訊科技理論課,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只會厭學,教學的效果當然也就比較差。為了上好資訊科技理論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驗:

  2重視匯入新授課環節

  匯入新授課可以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選擇學生熟悉的例子,為其創設問題情境。如學習資訊科技基礎中資訊及其特徵的時候,在匯入新授課環節,我們就可以讓學生來舉出生活中的資訊例子,讓學生來分析生活中的資訊有哪些特徵。這樣把生活中的例子應用到資訊科技的學習中來,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有親切感。匯入新授課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雖然我們學的是資訊科技理論知識,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具體。教師要儘可能地營造一種輕鬆歡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以愉悅的心情,輕鬆地學習每一節課的內容。

  3重視教學方法的使用

  針對資訊科技理論課的特點,我從教學實踐中探索出學習資訊科技理論課要把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現把各種教學方法總結如下:

  3.1講授法教學。講授法教學在資訊科技理論課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熟練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資訊科技學科本身包含的內容就很廣泛,但是,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內容都講的很詳細,畢竟高中資訊科技的教學不是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專業的人才,而是以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為主。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新課標要求,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

  3.2演示法教學。如果教師一味地使用講授法教學,容易陷入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中去,這樣的教學勢必會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如果教師可以用生動的漫畫,一個已經做好的程式做演示,學生可以從緊張的講授法教學中轉移注意力,進行適當的放鬆,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3.3角色互換式教學。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來上一節課,既可以鍛鍊學生的獨立性,也能激發學生去充分地準備一節課。這樣的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

  4進行適當的評價

  透過對學生適當的評價,教師可以瞭解學生本節課學習的情況。資訊科技理論課對學生最好評價方式就是藉助教師編寫的本節課的同步練習。利用網上考試系統,學生既可以知道自己本節課學習的情況,老師也可以從學生練習的成績來獲取本節課的教學效果,而且好的練習也可以加強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

  由於高中資訊科技新課程推行時間不長,資訊科技理論知識在有些地方重視程度還是不夠,資訊科技理論知識教學方法也還不夠完善。資訊科技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探究,尋找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新型資訊科技理論知識教學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