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構建職業教育新型師生關係論文

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構建職業教育新型師生關係論文

  關鍵詞:建構主義構建職業教育師生關係

  摘要: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構建新型師生關係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重大的歷史作用;調查情況顯示學生髮展需要、教學目的要求闡釋其必然性;教師角色多元化,突出主導性,以學生為中心,突出主體性,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積極建構職業教育新課程標準,以適應未來教育現代化要求。

  1.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理論依據。

  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建構主義(con一structivism)學習理論給教學或學習帶來一場革命啟示。有以下觀點: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是在與環境互動作用的過程中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徵的過程;學習活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是真實的;意義建構是學習的目的;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四大要素;學習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聯絡的,透過“同化”與“順應”達到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同化與順應離不開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知識、經驗與表象。”

  2.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現實意義。

  教育是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展開的,師生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構建新型師生關係是體現學校辦學理念的需要,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教育事業發展,在學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社會發展呼喚新型的師生關係。

  2.1新型師生關係的內涵。師生關係是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關係。新型師生關係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教與學的關係,也有情感行為的心理關係等。它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是教師與學生在日常的正式與非正式的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受制於一定的制度、教學規範。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與人之間的新關係,教育的本質就在於建立個人與集體和社會這種實際聯絡和關係的體系,以保證個人的社會化”。‘

  2.2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作用。良好的師生關係能促進教師個人魅力的輻射和滲透,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使學生全面成長成才。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OnNewTeachers舢dentRelationship),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是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歷史使命。

  2-3.1調查情況醒示。據北京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調查,北京市93.1名的中小學教師感到當教師越來越不容易,壓力很大,如有機會想調換工作的佔50.8%,只有17.5%的教師願意終身從事這一職業。分析原因:~是教育改革與發展對教師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二是生源減少引發教師崗位的競爭,三是學生考試成績與教師業績評價導向,四是社會對教師職業過高要求。國內研究者對中小學生選擇最有威信的教師的型別進行了研究。調查表明,學生最佩服、最喜愛的教師都具有開明、溫和、理解、信任等人格特徵。調查警示我們,一是要引導教師增強危機意識和自我發展意識:二是要改進管理思想和方式,尊重學生人格和合法權利;再者,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

  2.3.2學生髮展的需要。學生髮展的前提是自信。自信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石。教師要保護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就要承認人才的多樣性,發展先後性,特長側重性,多看學生的長處,允許他們存在缺陷和不足。

  2-3-3教學目的要求。教學目的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養學生在已知基礎上探求未知的能力。一是教師要善於把已知當未知。教師要努力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見解,不當“傳聲筒”。二是教師要善於把學生當先生。“教學相長”成為真正的現實,正如《新課程標準實施綱要》指出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3.教師角色多元化

  3.1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教師與課程同步發展,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習是學校發展的源動力,教師創設一種每個人都參與學習,發表見解,獨立或協同學習的班組氛圍。教是為了不教,使學生成為追求知識的主人。二是系統思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在與學生平等對話互動中點撥和指導,實現教學相長。

  3.2綜合資訊的提供者。教學中,教師是各種綜合資訊的提供者,學生新知識學習的“先行組織者”。一是更好地“用教材”、“用資訊”,不是“教教材”。二是教師給學生的學習提供適當的“腳手架”,以縮短學生原有知識經驗與新的知識經驗之間的距離。

  3.3技能操作的合作者。職業教育教學必須突出實踐性。教師要選擇出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形態。一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二是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三是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把技能操作過程變成師生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3.4創新能力的培養者。創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終極目標。教育目標是透過教學活動實現。特點是將教學目的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向以學生髮展為中心;教學過程以封閉式轉向開放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情感、創新思維的創新能力。

  3.5校本開發的研究者。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尤其體現在校本研發。一是要有教科研精神,追求教育教學新境界。二是教學過程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教學情景中,以研究者眼光審視和分析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3.6就業服務的指導者。職業院校教師是學生就業服務的指導者。一是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指導學生理性分析形勢,堅持相關原則,適應市場經濟雙向選擇。二是指導學生具備一定技能以適應,儘快順利擇業、就業、創業。

  4.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性。

  提倡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是教學中的引導者、促進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為主體,學生學習知識時的意義建構,是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中,合作與對話中實現。使“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

  總之,教師必須具備現代教育理念,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素質,職業品質及教育教學能力,扮演好多元角色,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主體性,構建新型師生關係。像美國著名課程專家多爾所說: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