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導遊詞:黃帝故里導遊詞

河南導遊詞:黃帝故里導遊詞

  河南新鄭古為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降於軒轅之丘,定都於有熊。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後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莊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黃帝。”如今的黃帝故里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聖地,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2000年被公佈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州市十大旅遊景點之一。

  黃帝故里景區位於新鄭市區軒轅路,佔地面積100餘畝,黃帝故里祠始建於漢代,後曾經毀建,明清修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鄭縣令徐朝柱立有“軒轅故里”碑。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緬懷始祖功德。近年來,新鄭市人民政府對黃帝故里景區進行了擴建。

  擴建後的黃帝故里景區共分五個區域:廣場區、故里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祠前廣場、千年古棗樹、國槐蔭蔭、百年銀杏松柏參參,“乾坤浮雕圓盤”立於中道,軒轅橋下姬水可潺潺橫流,“軒轅黃帝之碑”立於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門、正殿、東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軒轅黃帝中年座像,兩配殿有黃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後建有黃帝寶鼎壇,樹九鼎,黃帝寶鼎置於中宮,高6.99米,直徑4.7米,重24噸,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銘文鐫刻萬年曆史故事;兩側立有56個民族圖騰玉柱;鼎壇四周建有楹聯迴廊,掛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在鼎壇的北面是軒轅丘舊址,高大的丘內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築軒轅黃帝紀念館,採用虛幻手法,展示黃帝風采。軒轅丘一側,建有黃帝文化藝術苑,薈萃了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

  葉落兮歸根,故里兮牽魂。黃帝故里景區熱忱歡迎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尋根拜祖,旅遊觀光。

  軒轅黃帝故里,位於新鄭市區西北部。漢代建祠,明隆慶四年(1570年)修繕 ,於祠前建軒轅橋,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於祠前立“軒轅故里”碑,1992年至今天重修、擴建。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號有熊,為五帝之首。早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有熊氏部落曾在新鄭一帶定居。其部落首領“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黃帝、炎帝”。黃帝是少典的次子,生於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西北),故稱軒轅氏。黃帝幼時聰明異常,既長見識淵博,才幹出眾,遂繼承父親少典被擁立為有熊部落首領,故又稱有熊氏。

  五千多年前,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的我國中原地區,氏族林立,大小部落成千上萬。當初炎帝部落勢力強大,最有威望。各部族聽從他的號令,相安而居。到了黃帝時代,炎帝部落勢衰。部落之間不斷髮生磨擦,甚至互相侵伐掠奪,侵佔土地,搶劫財貨,虜殺人口。炎帝不能禁止,人民生活不得安寧。黃帝修德整兵,習用干戈,以道義促使部落之間相安友好,以武力征伐強暴,制止侵略。許多部落慕其戚望,前來通好,仰仗歸從。當時炎帝侵凌周圍部落,黃帝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與之三次交戰,打敗了炎帝,使其歸順於已。這時,東方九黎部族興起,強悍兇橫,鍊銅製作兵仗刀戟大弩,侵略其他部落。其首領蚩尤更是凶神惡煞,每次出征作戰都身披斑斕虎皮,頭帶雙角銅盔,所向披靡。其他部落聞聽蚩尤到來,驚魂落魄,潰散四逃。蚩尤在東方掃平諸部落後,一路西上,侵佔炎帝部族。炎帝與之交戰,竟一敗塗地,於是丟棄境域,率領部族奔往涿鹿,向黃帝求救。黃帝親率部族,九次與蚩尤交戰而不能勝,就聯合以熊、羆、貔、貅、shu、虎為圖騰的六個部落,會合炎帝部族,在涿鹿郊野與蚩尤展開決戰。傳說,蚩尤有八十一個兄弟,個個銅頭鐵額,兇猛無比,又慣使刀戟弓弩等武器,炎黃兵卒戰勝不過。黃帝即命風后製作戰車,採用戰車合圍戰術衝殺。蚩尤大敗逃至中冀,被黃帝大將應龍擒殺。

  黃帝平定蚩尤,威名大掁。各部族對他欽佩得五體投地,一致擁戴他為部落聯盟首領。從此炎黃部族逐漸融合為一。接著,黃帝又打敗北方前來侵擾的葷鬻部族(匈奴族的前身),在釜山(今河北懷來東)召集“萬國”首領,慶賀天下太平,並“邑於涿鹿之阿”,休整士卒,養息生民。後來,他為了氏族的安全,又率領部族復歸故里,“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為安撫百姓,他曾巡行四方,東至於海,南抵長江,西及崆峒(今甘肅隴右),北至河北燕山,初步奠定了中國的規模。

  黃帝定都有熊,致力於各部落的繁榮與發展。他選賢任能,設官司職,治理天下。“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仰天地置列侯眾官,以風后配上臺,天老配中臺,五聖配下臺,謂之三公;置左右太監,監於萬國(諸部落),建立起完備的部落聯盟管理體制。

  黃帝總結神農氏炎帝時代的農業生產經驗,祭祀天地百神,劃野分州,計田設井,教民因時播種五穀蔬菜,馴養畜禽。黃帝和他的臣下,有很多發明創造。傳說他命大撓制定天干地支,用來計算年月日,從此中國有了年月日的計算,後人稱之為“黃帝歷”。命容成製作蓋天(渾天儀之類),觀察天象;使羲和佔日,常儀佔月,臾區占星宿;命隸首作算數,制定度量衡之制,用來計量物之輕重、長短、多寡;命倉頡總結前人經驗,製作象形文字;命寧封為陶正,製作釜、甑、碗、碟,進一步完備人們的飲食器物;命赤將為木正,共鼓、化弧刳木為舟,剡木為楫,邑夷作大輅,揮作弓,夷牟作矢,雍父作杵、臼;命伶倫定律呂,將竹管截成十二個長短不同的竹段,按照聲音的高下清濁分為十二個音階,製成各種樂器;命榮猨鑄十二鍾,以和五音;命元妃嫘祖教民養蠶制絲,供作衣料;伯余製作衣裳和鞋子。黃帝作冕垂旒充纊,定玄衣黃裳,於是袞冕衣服之制興。建築宮室,以避寒暑。與岐伯、雷公探討醫藥之學。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脈;巫彭、桐君處方餌,防治疾病。黃帝時代,發明創造繁多,成就輝煌宏大,遂使中國躋身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因而被尊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黃帝在位百年,死於荊山(又名覆釜山,今河南靈寶閿鄉鎮南),葬於上郡橋山(今陝西黃陵西北)。相傳有子25人,得姓者14人,分為後世各國,不斷繁衍,逐漸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由眾多民族相結合的中華民族。因此,後人共尊黃帝為祖先,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河南新鄭古為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降於軒轅之丘,定都於有熊。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後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莊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黃帝。” 黃帝故里景區佔地面積100餘畝,黃帝故里祠始建於漢代,後曾經毀建,明清修葺,於祠前建軒轅橋。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鄭縣令徐朝柱立有“軒轅故里”碑。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家、鄭州市等各級政府和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大力支援下,新鄭市人民政府對黃帝故里景區進行了重建。如今的黃帝故里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聖地,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2000年被公佈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州市十大旅遊景點之一。

  穿過軒轅廣場,現在我們來到了山門之前。各位看一下門口的這對看門獸。它是石熊。因為在五千多年前,黃帝父親少典氏領導的'有熊部落所居住的新鄭一帶的中原地區,有很多熊。熊在當時是一種很威武、強悍的動物,有熊部落人們為了表示對它的崇拜,就把它當作自己部落的圖騰。左側這座“中華民族子孫千禧龍年尋根祭祖紀念”碑是由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提寫的。

  請各位進入故里。這門楣上是原中央領導的題詞“軒轅故里”。這屏風上是中央領導人的題詞“炎黃子孫,不忘始祖”。

  現在我們來到了大殿之前。這門楣上的匾額是原文化部部長賀敬之的題詞“人文始祖”。進入大殿,迎面看到的是軒轅黃帝塑像。上面的匾額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程思遠的題詞“人文初祖”。在大殿四周的牆壁上是8幅壁畫,生動的展示了黃帝一生的豐功偉績,我向大家介紹其中幾幅重要的壁畫。

  大家請看第三幅黃炎結盟。5000年前,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的中華大地,氏族林立,大大小小的部落成千上萬。當時居住在陳丘一帶的神農氏炎帝部落勢力強大,各部族都聽從他的號令。炎帝侵凌周圍部落,黃帝率有熊部落的在阪泉與炎帝經過三次激烈的交戰,打敗炎帝。從此後,炎黃部落和睦相處,結為聯盟,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礎。

  第四幅是征戰蚩尤,當炎黃結盟之時,東方的九黎族部落興起,其部落首領蚩尤更是凶神惡煞,所向披靡。黃帝九次與蚩尤交戰而不能勝。這蚩尤在作戰中還能夠噴霧,使人迷失方向。為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即命風后造指南車,以示四方,破蚩尤大霧,依風后《握奇經》設八陣,經“五十二”戰,蚩尤大敗,逃至中冀(今河北翼縣),被黃帝手下大將應龍擒殺。

  接下來是建都有熊和高擎龍旗。黃帝平定蚩尤以後,定都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鄭,建立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古都。相傳黃帝於甲子元年二月二日正式登基。此後中國民間“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就源於此。黃帝建都以後,升起了象徵各族統一的龍旗。這龍圖騰是各部落圖騰的統一體。之後,龍即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徵。黃帝在位百年,死於荊山(河南靈寶),葬於橋山。相傳黃帝有25子,得姓者14人,分為後世各國,不斷繁衍,並同其他部族相融合,逐漸形成了以華夏族為主體,由眾多民族相結合的中華民族。因而,後世子孫共尊黃帝為祖先,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在大殿後邊有黃帝的出生地軒轅丘,兩側有東西兩配殿,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今天黃帝故里的講解就告一段落了,感謝朋友們的支援與配合,半小時後我們集合上車,前往下一個城市,七朝古都開封,早聽說了開封的小吃很出名,別忘空出肚子海吃一下。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