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安全管理論文

淺談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安全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危重患者如何安全地進行院內轉運。方法對109例危重患者的院內轉運過程行回顧性分析。結果1例在等待檢查時發生呼吸心跳驟停,現場給予心肺復甦後立即轉到最近的急診科搶救室搶救無效死亡,餘均安全轉運至相關科室。結論應針對危重患者轉運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採取相應對策,減少患者在轉運途中發生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保證轉運快速、安全、有效。

  【關鍵詞】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安全管理

  各種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診科經過初步搶救後,常常由於明確診斷和繼續治療等原因,在病情允許情況下,進行院內轉運,根據是否需要輔助檢查以及檢查時間長短不同,轉運時間一般在10min~45min。據據文獻報道,高達71%的轉運患者在轉運途中或檢查過程中發生輕微甚至嚴重的併發症,轉運患者的病死率比平常高9.6%[1]。因此,做好危重患者在轉運過程中的觀察和護理,對降低危重患者的轉運風險有著積極意義。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對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護理經驗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本組109例急危重症患者中男85例,女24例;創傷42例,心血管疾病27例,腦血管疾病30例,急性中毒10例;其中留置針靜脈輸液者109例,鼻導管吸氧者65例,留置引流管者81例,機械通氣者4例。

  2轉運方法

  2.1轉運前的準備

  2.1.1患者的準備

  經過初步搶救,患者的病情相對平穩後即可轉運。確認靜脈輸液通道通暢,保證藥物治療的順利進行;各引流管道引流通暢,固定妥善,搬運前夾閉引流管,搬運後開放,防止引出液逆流造成感染,必要時放空引流袋,記錄出量;分泌物較多者轉運前再次吸痰,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鼻導管給氧;對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檢查並記錄氣管導管距門齒的長度;對體位有特殊要求者要確保體位正確,使用必要的支撐物和固定;監測生命體徵,觀察意識、瞳孔並記錄;注意保暖,躁動者給予保護性約束。

  2.1.2醫護人員的準備

  文獻報道轉運意外事件大部分與轉運人員有關[2],護送人員的資質和能力直接關係到患者生命安全。實施轉運的人員要熟悉患者的病情,具有較強的應急能力,能熟練掌握各種急救技能和搬運技巧,善於處理轉運途中可能出現的風險[3]。

  2.1.3儀器裝置的準備

  檢查轉運時攜帶的裝置運轉正常、電池電量及氧氣袋(瓶)儲氧量充足,使用呼吸機者另備簡易呼吸囊。將儀器放置於合適位置,便於醫護人員在轉運過程中使用和觀察病情。

  2.1.4藥品準備

  除按常規備好基礎生命支援藥物外,如患者病情需要另備特別的藥品。

  2.1.5科室間的溝通

  轉運前打電話通知接收科室,告知患者病情、搶救經過、陽性體徵、使用的藥物、儀器裝置,使之提前做好接收準備。

  2.2轉運中的護理措施

  2.2.1管道的.護理

  觀察液體滴入是否通暢,有無外滲,注意控制輸液速度,及時更換液體;各引流管無扭曲、受壓,固定妥當,引流通暢,引流袋放置於低於引流口位置,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質;機械通氣患者確保呼吸道通暢,隨時觀察氣管插管的位置,如有脫管,按應急預案處理。

  2.2.2呼吸道的護理

  昏迷患者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使用氧氣枕時適當加壓;分泌物多時及時吸痰;嘔吐時及時清理口腔、鼻腔嘔吐物,防止誤吸。

  2.2.3病情觀察

  護士位於患者的頭部位置,觀察面色、呼吸情況,注意與患者交流,傾聽主訴,及時發現意識變化,增加患者家屬的信任度和安全感;創傷出血的患者觀察敷料滲出情況,必要時加壓包紮;觀察各項生命體徵指標是否正常。

  2.2.4應急處理

  如途中發生病情變化,按照及時、就地、就近的原則進行搶救,待病情穩定,重新評估後再行轉運。

  2.3轉運後的交接

  2.3.1安置患者

  交接雙方一起將患者搬到病床上,搬運方法正確,防止二次損傷,安置合適體位,理順各管路。

  2.3.2書面交接

  規範交接流程,使用危重患者轉運交接記錄單,急診科護士與病區護士以表格的方式進行交接,採用打勾形式,簡化書寫記錄,保證交接內容完整,有效避免部分醫療資料遺漏,提高交接質量,將危重患者交接工作標準化。交接完成雙方簽字確認。

  3結果

  轉運的109例急危重症患者中有1例在等待檢查時發生呼吸心跳驟停,現場給予心肺復甦後立即轉到最近的急診科搶救室搶救無效死亡,餘均安全轉運至相關科室。

  4小結

  院內轉運是急診危重患者治療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雖然時間不長,但由於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且受到轉運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急救條件的限制,對患者而言存在極大的風險。實際工作中我們在轉運前做好相關科室的溝通、患者評估、相關儀器裝置及藥品的準備,轉運時配備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轉運中保持合適的體位,嚴密觀察病情,迅速有效地處理危急狀況,轉運後交接時快速全面,注重危急值和既往史的交接,即可減少轉運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轉運風險,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

  參考文獻

  [3]韓瑾琪,何晴.危重患者轉運的危險因素及防範措施[J].基層醫學論壇,2007,11(7):660-66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