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本功在初中語文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論文

淺談基本功在初中語文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論文

  【摘 要】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全員發展,強調以智育為主體,因此我們必須抓好各學科的課堂教學,認真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注重基本功的訓練。語文基本功是否紮實是一個人素質高低的表現,它直接影響今後的工作、學習。只有每個學生都具備過硬的基本功,今後的全民素質才有可能提高,我們推行的素質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關鍵詞】素質教育 基本功 語文

  凡稍有教學經驗的教師,誰不知道素質教育,誰不正在大力推廣素質教育。然而,不少學校的則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多開展一些活動,多建立一些興趣小組,這不是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嗎?至於課堂教學,更是花樣品種極多,這可真是用心良苦,但效果怎樣呢?據筆者調查得知,許多學校的“合唱隊”連簡單的識譜能力都不具備,“文學社”雖然有很好的寫作素材,但寫出來的文章錯別字、病句數不勝數,這可苦了教師,歌曲要一句一句的教,文章要逐字逐句的改,當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數月奮戰,一首首動聽的歌曲在校園內迴盪,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在報刊上刊登。這難道就是素質教育嗎?如果這樣下去,素質教育豈不變成一種“花樣”式教育,學生的真正素質又怎能提高呢?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全員發展,強調以智育為主體,因此我們必須抓好各學科的課堂教學,認真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注重基本功的訓練。“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學生沒有紮實的基本功,那麼不用說將來不能成為新型的建設者,就是當前的學業也難完成。如何抓好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呢?下面本人就自己從事的語文教學實踐,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望能與同行商榷。

  一、加強漢語拼音訓練,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

  漢語是我們國家各民族之間交往使用的主要語言。要準確使用漢語,首要條件就是要學好普通話,要學好普通話就必須學好漢語拼音。但從我所教的學生來看,近年來卻出現這樣的怪現象:普通話比以前的學生說得流利多了,但拼讀漢字的能力卻下降了不少。原因何在?據調查瞭解,因素之一,是近年來,全國上下掀起學普通話的高潮,為學生營造了很好的氣氛;因素之二,經濟的發展使得電視走進千家萬戶,又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這樣一來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於是,老師、學生都忽視了漢語拼音的教與學,這樣就出現了學生遇到難字不會拼讀的現象,較為嚴重的是部分學生居然連聲、韻母都認不全。

  當然,聽人說普通話,跟人學普通話,這確實是件好事,如果把它的當作唯一捷徑,那不太好吧。試想,把一個一字不識的人放到北方,幾年後他也能說出一口很好的普通話。也就是說,聽人說普通話、跟人學普通話是任何人都能辦到的,不能算捷徑,況且漢語中這麼多字你能全憑聽去學會嗎?要是這樣的話,漢語拼音早就被取締了。

  因此筆者認為,加強漢語拼音訓練是提高普通話水平的重要途徑,各級各類學校應當重視起來,多開展漢語拼音知識競賽,語文教師應把它作為教學任務放到課堂教學中去,切實抓好學拼讀基本功的訓練。

  二、擴大學生的識字量,糾正常見的錯別字

  “新大綱”規定初中生“在小學的基礎上擴大識字量,認識3500個左右的常用字。”但現在的學生認識的漢字較少,常將最常見的字寫錯寫別,譬如:“奶奶”寫成“女及”“女及”,“吃飯”寫成“口氣”“飯”,“玩耍”寫成“玩”“需”等等。我們常開玩笑說把“吃飯”寫成“口氣”“飯”的同學是想多吃“一”口,然而笑過之餘,我們不得不反思,如若不及時糾正學生這種錯別字連篇的'現象,那麼他們的素質怎麼能提高呢?識字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本素質,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根本所在。學生只有認識了大量的漢字,才能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但擴大識字量並非一日之功可見成效的,它需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恆。學生的能力有限,毅力不一定堅強,要擴大識字量需要他人的幫助,這個幫助我們語文教師應當首當其衝,但其他人決非責無旁貸。故此,筆者建議:學校、教師、家長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首先,決不能看見書中難字就放過,學生讀錯寫錯字也不管;其次,教師、家長不能寫錯字以免學生模仿一錯到底;再次,學生作業出現的錯別字應及時糾正,尤其是非語文教師不能將責任推卸到語文教師身上,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習慣,指導學生寫好規範字

  書寫能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俗話說“字如其人”,書寫不僅能看出一個人的精神品質,而且能體現其處事態度和審美能力。漢字之所以能在世界各種文字中佔有重要地位,其重要因素是因為它有獨特的外型美,這是美、法、俄等文字無法比擬的。我國人民根據漢字的特點創造了各種字型,同時湧現出無數的書法家,其作品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寶。

  書寫如此重要,可是不少學生卻亂寫亂畫,“龍飛鳳舞”的現象較為嚴重,這難道不是對漢字的一種醜化嗎?我參加書法培訓時,曾聽一位老師講了這樣一則笑話:有一位中國官員與日本簽訂合同,桌上放著兩支毛筆和硯碗,日本官員拿起毛筆流利地寫下自己的名字,中國官員卻像拿筷子一樣將毛筆抓在手中不知所措。這則笑話雖然有些誇張,但我們清楚認識到書法(尤其是毛筆書法)在現實生活中已不大被重視了。針對這種現象,國家教育部已規定學生必須寫好規範字,中考、高考作文評卷應有書寫分這個專案。

  由此看來,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習慣,指導學生寫好規範字勢在必行。因此,我們應切實做到:(1)從平時抓起,作業中書寫必須規範,寧可少寫,決不能亂寫;(2)教師要以身作則寫好規範的漢字,為學生樹立榜樣。

  四、教會學生熟練使用工具書,養成勤查字典、詞典的好習慣

  “新大綱”規定:學生必須“熟練使用字典、詞典、學會利用工具書和多媒體。”可見教會學生熟練使用工具書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可是現在的學生帶工具書到課堂的少了,因為它們早被一些“新編”的《課文生字、新詞手冊》等書籍取而代之了。在學生看來這些書既輕巧又方便,不需要考慮查什麼音序、部首,只要翻開相應的課文一對照就行了。部分教師對此也表示默許,因為這可以節省時間,殊不知這樣一來,學生連簡單的《新華字典》也不會使用了。

  本人認為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應該多舉行查字典、詞典的比賽,讓學生養成勤查字典、詞典的良好習慣。

  語文素質教育中基本功還很多,如說話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但僅從上面四點來看,基本功的訓練在教學中就有重要的地位。基本功是否紮實是一個人素質高低的表現,它直接影響今後的工作、學習。因此,評價一位教師,不僅要看他教得如何,所教學生成績怎樣,還要看他所教的學生是否有過硬的基本功。只有每個學生都具備過硬的基本功,今後的全民素質才有可能提高,我們推行的素質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