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要著眼於創造力的培養論文

高中語文教學要著眼於創造力的培養論文

  創造力培養不僅是語文教學所具有的功能,也是語文教學提高效率、擴大效益的內在動力。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學生必須要有強烈而持久的語文學習動力。按心理學的原理,學生學習動力有外在動力(如獎勵或懲罰等刺激所產生的動力)和內在動力(人的認知需要--認識和發現的需要與審美需要所產生的動力)。外在的動力是短暫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需要不斷地進行獎勵或懲罰刺激。持續不斷地反覆使用相同性質的刺激手段,刺激效果會逐漸降低,甚至還可能產生與刺激目的相反的效果。內在動力則沒有這些侷限。內在動力來自人的認知需要和審美需要,這兩種需要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因而它具有強烈的求新特點,這種求新的認知探索和審美追求,就是學習的內在動力。

  教學如果能夠充分激發、誘導和利用學習者的內在動力,讓它充分發揮出來,它就表現為一種創造力;創造力一旦得到充分發揮,又會反過來進一步產生學習者的內在動力。語文的性質決定了語文學科是最具產生認知探索和審美追求的學科。如果語文教學能把創造力培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教學過程始終表現為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創造性價值的過程,那麼語文教學中的教與學雙方都永遠具有強大的內在動力,其教學效率與效益便自然得以提高。

  1.消除歷史習俗和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對語文教學的影響

  由於語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具有鮮明的人文性,所以歷史習俗和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澱很深厚。我們的歷史習俗和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有許多精華,不但過去有用,今天有用,將來也還有用。但必須看到,它也有不少消極因素,這些因素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它在語文教學中的突出表現是忽視了創造力的培養,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觀念和封閉性教學模式、僵化的思維模式。反映在閱讀上,突出地體現為“解經”;反映在寫作上,突出地體現為“宗經”。這種僵化觀念和方法在今天的語文教學中仍佔據統治地位;文字理解上的貼標籤化;理解依據上的唯教參是遵化;課堂結構上的刻板程式化;教學方法上的填鴨灌輸化;作文內容上的瞎編抄襲化;作文形式上的陳腐八股化。這樣的教學結果,不只是學生語文能力低而已,更為有害的是它造就出大量“循規蹈矩、按部就班、謹小慎微、墨守成規、俯首貼耳、唯命是從”的人,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在其身上蕩然無存。所以,語文教學要體現出創造力的培養,首先得消除歷史習俗和傳統文化中消極因素的影響。

  2.教師要走出“傳授式”和“應試式”教學觀的誤區

  創造力培養能否在語文教學中得以體現,首先取決於語文教師是否具有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觀。教學觀左右著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學評價的標準等。由於受傳統的影響和應試教育的干擾,從整體上看,當前語文教師的教學觀還很不適應創造力培養教育的要求,其佔主流的教學觀有兩種;

  ①認為教學的本質就是傳授知識的傳授式教學觀,

  ②認為幫助學生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是教師最主要任務的應試式教學觀。

  這兩種教學觀使大量的語文教師不敢把課文當作例子,而只能做課文的奴隸;無法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沒有把學生會學當作教學追求的目標,而把會考試作為終極目標。這樣的教學觀所指導下的語文教學,當然是保守封閉的,談不上創造力的培養。那麼什麼是創造力培養教育所需要的教學觀呢?這就是以“三個面向”為指標,以激勵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教學的主要方面,以幫助學生具備語言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為教學的本質內涵,以使學生懂得如何做人為教學的根本目標。有了這樣的教學觀,在教學中才能處理好教師、學生和教材的關係,才能使師生的創造力都得到發揮和發展。

  3.處理好創造力培養與語文基礎建立的關係

  創造力培養必須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和語文課本技能和習練,但不是把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作為教育的終極目的性價值來追求,而是把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作為實現教育目的工具性的價值來追求;不是把已習得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儲存起來,而是拿去應用,去獲取新知,在獲取新知中學習創造。基礎知識的習得積累和學習創造,既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層次,又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如果沒有知識的積累和基本技能的習練,創造就失去了基礎,學生的創造慾望即使被激發出來了也難以上升為真正的創造力,只能停留在兒童的水準上;如果只重知識的積累和基本技能的習練而不創造,則不但創造力無法形成,基礎本身也不能真正建立起來。那麼基礎建立與學習創造怎樣有機統一呢?基礎要從語言的特性出發去確定,從立足語言應用去構建。什麼是語言的特性呢?於漪老師說得極科學,她說:“語言文字不是單純的`符號系統,而是一個民族認識世界、闡釋世界的意義體系和價值體系,它與深厚的民族文化聯絡在一起。”現行的中小學“語文基礎知識”必須加以更新,因為它存在兩大弊端。

  ①它不是從立足於語言的應用來確定的基礎知識、技能系統,而是把大學的研究型課程中的那套基本知識加以簡化和濃縮而構成的。

  ②它丟棄了“人文性”,所得出的一大套名詞術語不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和應用語言。

  這些弊端極不利於創造力的培養,所以必須對現行的"語文知識"進行重新認定和構建。語文教學必須圍繞語文基礎內容,花足夠的時間和力氣,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它們,建立起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學生理解知識如果沒形成自己合理的認知結構,哪怕知識積累得再多,也無助於創造力的形成。正如杜威所說的:“如果所溝通的知識不能組織到學生已有的經驗中去,這種知識就變成純粹言辭,即純粹感覺刺激,沒有什麼意義。”注意知識的應用,特別是在生活中的應用。至今我國的語文教學基本上還停留在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層面上,忽視了知識的應用。教學中只有重視知識的應用,才能實現創造力的培養。從另一角度說,學生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去獨立解決問題,獲取新知,這本身就是一種廣義的創造。

  4.重視生活經驗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

  當前的語文教學缺乏創造力培養功能,忽視生活經驗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又一重要原因。由於我們長期以來對語文的性質未能全面科學地把握,由於應試教育的嚴重干擾,導致了語文教學越來越遠離生活,成為象牙寶塔。語文一旦失去了生活這一活水,創造力自然枯竭。在基礎教育階段,語文學習對生活經驗的依賴較之數理化,更加離不開。因為中小學的語言學習,主要是一種言語訓練應用,而不是像大學那樣,將其抽象為語言學來研究。這就決定了脫離生活的語言習得便成為空談,培養創造力也自然只是奢望。所以,語文教學要把重視生活經驗積累與語文學習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創造力的培養。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自覺樹立“大語文觀”,擺脫“應試教育”束縛,讓語文教學真正迴歸生活,從而獲得創造源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