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就業現象拷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論文
被就業現象拷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論文
【摘要】本文從當前大學生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出發,分析了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再回到大學教育,尤其是大學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上來,希望給教育的參與者帶來些許反思,並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關鍵詞】被就業 拷問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作者:孫仕仙 趙龍慶 楊思林
大學生就業問題目前成為了社會的焦點和熱點,畢業就失業的論調更是影響著諸多對大學充滿嚮往的高中學生,於是放棄高考提前就業的新聞不斷見諸報端,近來“被就業”現象更是成為了媒體炒作的熱點。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教學窘境呢?筆者看來被就業現象的出現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用人單位的選人標準存在弊端,例如太注重工作經驗等短期效益,忽視人力資源增值這個重要的特性。二是教學存在弊端,例如理論過多,實作太少,從筆者自己的教學情況就不難看出。三是互動不夠,教與學脫離。對於一名大學生的培養而言,其實要讓他能夠畢業之際就成功就業,最關鍵的就是在校期間一定要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否則即使成功就業之後,用人單位也倍感失望,對學生和學校來說,都是潛在的威脅。因此“被就業”現象反襯的不僅僅是當前大學生缺乏實作教學的鍛鍊,更是對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一個拷問。
1 被就業背後的無奈
“被就業”,這是時下流行的字彙。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被就業”這樣無奈的現實呢?首先這與經濟大環境有關,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企企面臨諸多難題。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加,而學校又需要在就業方面對社會各界有個交代,於是被就業也就理所應當出現。拋開社會層面的問題,從橫向對比,在同檔次學校中,實際的就業率同樣有高有低,原因何在值得深思,雖然其中牽涉到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師資力量及生源狀況等問題,但我們不懂得直面的是其同樣也反襯了高校目前教學體系或者說教學評價體系中一定存在問題。
2 被就業現象的成因
為什麼會在就業形勢相當嚴峻的當下出現被就業現象,這是值得去深思的問題。不過從表層次來分析,被就業現象的成因有以下一些,第一是企業選人標準存在問題,其實直白一點就是很多的企業根本不注重所謂的人力資源培養,而是太急功近利,希望招到一名員工馬上就是熟練工,在什麼崗位都能勝任。這對於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來說無可厚非,但是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說,在招人時一味注重工作經驗的企業卻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人力資源的管理不是一種成本,而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只要合理配置和主動開發就有極高的增值性。可惜這對於企業來說需要時間和前期的成本墊付,所以很多的企業不願意。第二是之所以出現學生被就業現象,其實與教學有關,也就是說教學也存在弊端。從筆者瞭解的情況來看,儘管目前各所高校都有嚴格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但是仍然有一些老師一本教材年年用,一本教案天天拿,知識不更新不說,就是目前很多高校要求的實作能力培養更是無法體現。從筆者的個人經驗來看,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課程,完全不能脫離實作的教學,例如筆者從事的《動物產品加工》課程,就透過製作茶葉蛋、酸奶、香腸、牛肉乾等實際操作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從筆者的切身感受來看,這樣的實作課程對於大學生來說相當重要,尤其是那些從小長在衣食無憂家庭中的孩子,不要說動手製作香腸,就是動手洗洗衣服都是困難的事,這樣的學生就業前景當然無法預期。因此透過課堂實作教學來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刻不容緩。還有就是之所以出現被就業現象,教與學的互動不夠或者說完全脫節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筆者瞭解到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教案講學,不要說跟學生互動,就是起碼的提問都難見到,教與學根本達不到期望的效果。而從筆者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的大學生很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很希望與老師交流,交流他們對該課程的基本看法,交流他們對社會的看法和未來就業的觀點等等。因此教與學的互動不僅僅是體現在課堂上,更要在課堂之外去互動,這樣才能瞭解學生們真實的想法和自己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這樣作為老師就可以透過教代會提案等方式對教學提出改革意見和建議。
3 被就業現象的杜絕
作為一個培養或者說打造社會需要人才的大學來說,要想徹底杜絕被就業現象,其實就需要對現有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重組或者說完善。
就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而言,許多高校都有各自的評價標準或完善的評價體系。例如:徐錫寧、郭寶星在一篇“建立合理的高校教學指標評價體系”文章裡列出的完整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其分成四個大的方面,即教師自評、學生評教、專家評價和單位評價、各佔不同的權重,而各個部分又細化成很多佔不同權重的方面,非常全面,但總的來看,注重的大多是教學內容的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等問題,雖然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教書育人方面也佔到一定的權重,但這部分在整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裡只佔了很小的權重,因此筆者認為各部分權重的問題值得教育參與者好好研究。在現有的評價體系面前,有些老師過多的注重專家評教等結果,學生的評價和在同檔次院校中的認可度。這樣勢必會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使得有些教師把評價結果看得很重,而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道德教育等方面有所忽視。而在此並非針對某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只是認為應該更多的注重學生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上來,同時,應該把畢業生實實在在的就業率放在教育考慮的很重要的方面,而不是被媒體吵翻天的“被就業率”。例如,同樣的計算機專業,一些職業培訓學校出來的學生甚至比四年苦讀出來的計劃招生學生就業形勢還好,這就是實作能力的體現。這些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當下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對學生的實作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因此要徹底杜絕被就業現象,除了上面所述的制度政策和經濟環境等因素外,至關重要的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實踐教學,從而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例如搞測量的學生,如果在校期間就給他們諸多的實作機會,那麼招人單位招錄後馬上就可投入使用,在節約培訓等成本的同時,還能成為人力資源儲備,其增值性在不斷的工作中就得到體現,從而給企業帶來效益。以此為我們教育參與者的目標,相信我們能和大學生們一起解決我們面臨的許多問題。
綜上所述,被就業現象拷問的是教學評價體系問題,今後的教學評價體系應該更加註重實踐教學的考核。當然也不能放鬆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畢竟被就業只是暫時的一個現象,從長遠來講,一個知識淵博或者說專業知識雄厚的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只是需要一個時間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徐錫寧等.建立合理的高校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高校理論戰線[J].2002(1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