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共享型資源庫建設教育論文

中職學校共享型資源庫建設教育論文

  摘要:分析中職學校資源庫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符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特點的共享型資源庫建設的要點和建議。

  關鍵詞:中職;共享資源庫;教學資源

  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打破了傳統教育資源獲取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豐富、開放、多元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隨著我國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教學資源的大規模多媒體化、數字化、網路化,教學資源的互換共享變得更加頻繁和便捷。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依賴於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和學生能夠跨越時空進行實時或非實時的互動;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或特點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地點,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成為學校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然而,由於我國各類中職學校不同於高職高專學校,學生專業理論低,自主學習能力差,專業不統一,在課程設定、教學內容、特點與要求、培養目標上有著極大的不同,因此在資源庫建設大都各自為政,隨著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積累和建設,各中等職業學校在資源庫建設中遇到了許多複雜的問題:建設缺乏統籌規劃、資源良莠不齊、資源特色不明顯、課程設定不合理、資源組織調理不清,校際間資源不能交流、管理不力、資源匱乏、使用效率低、操作複雜等諸多問題。因此如何建設適合中職學校的共享型資源庫已成為各類中職學校共同研究的課題。

  一、中職學校共享型資源庫建設的要點

  第一,在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嚴格遵循各項資源標準是實現廣泛共享的基礎,因此各中職學校教學資源建設首先要遵從已有的教育資訊化資源技術標準,例如教育部頒佈的《現代遠端教育資源建設規範》以及國際通用的LOM標準、SCORM標準等。另外要規範專業領域中關鍵詞的稱謂和定義,遵從統一的術語表,倡導使用為廣大教師熟悉的教學術語。教學資源的建設必須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和特點,對學科、年級、資源種類、檔案格式等進行定義時要依據統一的規範標準。

  第二,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平臺要以資源共享為目的,以建立精品資源為核心,面向海量資源處理,成為集資源分散式儲存、資源管理、資源評價、知識管理為一體的資源管理平臺。中職學校的資源庫建設應該包含網路教學平臺、精品課程、資源庫建設三個方面內容,有些學校在建設中將這三個方面分開建設,筆者認為這樣會造成重複建設,不僅資源浪費,而且增加使用者的工作量,因為它們最核心的就是教學資源,教師上傳一次就可在三個方面一起使用,不僅減少工作量而且便於資源的管理和檢索,提高使用率。資源庫必然要從單純的資源的集合走向基於資源庫的應用系統。因此建議中職學校在建設中將這三個平臺統籌考慮,使系統之間無縫聯接,提供一站式資源查詢服務。

  第三,中等職業學校應統一規劃整合學校各類教學資源,結合學校實際,在一致的、標準的架構原則下,實現共享教學資源庫。專業教學資源與應用平臺設計要遵循開放性、共享性、可擴充套件性和高可靠性的原則,要有序建設、科學地策劃和具有前瞻的意識。從建立資源單元起步,建立庫資源建設的規劃標準與架構模式,使構建的各個單項部分都能成為共享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充分利用現有的網路硬體平臺,解決學校建設資金缺乏的問題。

  第四,教學資源的組織與整合應建立在專業改革與建設的基礎之上,為使教學資源建設更貼近中職學生人才培養要求,各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要從崗位調研開始,所有參與資源庫建設的老師都要不斷去企業調研、去一線工作學習,瞭解企業的真實需求。根據調研結合企業需求,設計建設具有中職特色和適用性的專業課教學資源庫。認真研究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群所覆蓋的工種及相關專業技能標準,認真研究中職學生的專業方向,系統設計中職學生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要以專業理論、教改方向、專業類別、學科範圍、課程目錄為指導,根據課程特點及教與學的需要設定體系,在實踐中整理資源,在資源建設過程中應用資源,在應用過程中完善資源。資源庫要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體現出多元智慧,與生產實踐、崗位緊密結合起來,以實現教與學的高效能、最最佳化。

  第五,資源庫建設中要注重完善庫類別、規範資料格式、合理組織資源結構。要實現網路課件庫、網路課程庫、學科資訊庫、試題庫、音訊資源庫、影片資源庫、圖片資源庫、教學案例庫、學生作品庫、文獻資料庫建設。使用者不僅可自己維護資源庫,還可以自主定義庫的型別,同時還應統一檔案的格式和型別,便於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透過網路訪問、上傳下載存放和使用庫中資源。透過最佳化,使數字資源得到合理組合,取得最好的組織結構和組織功能。透過提供多套儲存方案,實現資源在任意地點部署,透過建立符合規範的資料格式,在不同型別的資源庫之間實現重構、交換資源資料,甚至與遠端教學平臺無縫連線。資源庫應基於WEB的應用模式,使教學資源製作、管理,資訊釋出、教學交流、資源共享與交流都能在網上進行。實現多種檢索功能,如按照學校導航、年級導航、學科導航、資源型別導航等,方便學習者使用。提供各類線上或離線網上交流、輔導。提供完善的網路課程庫、課件庫、素材和案例庫、專家答疑輔導系統,使用者可以自主完成學科課程學習。 第六,資源庫建設中根據學校投入的資金及現有的裝置和其他資源情況,確定能滿足實際應用需要、有利於發展擴充、價效比較高的建設方案。既要滿足目前的需求,又要具備可擴充套件、可升級的能力,必須考慮將來的發展,在系統關鍵的裝置配置中留有適當的`餘量,符合當前和長遠的資訊傳輸要求。儘量採用比較成熟的技術和構架,以面向服務的標準構造出共享資源的框架,在統一的規劃下做好整體資訊利用,在網路通訊、資源配置、系統服務和網路管理上有良好的分層設計,使結構清晰,便於使用、管理和維護。在登入方式上建議透過實施單點登入功能,使使用者只需一次登入就可以根據相關的規則去訪問不同的應用系統。資源庫平臺使用者介面要簡潔合理,使用便捷;使用者不需要網路或計算機專業知識,就可以輕鬆地進行遠端網路的教與學。資源庫系統在考慮提供豐富功能的前提下,實現了介面友好,使用便捷,以及管理和維護方便的方便性。若使用複雜,將會導致使用者望而卻步。因此,在設計時,凡是可有可無的模組堅決不要,對於較複雜的模組,力爭在介面上、人機互動方面進行最佳化,有效提供了系統的可用性。

  二、中職學校資源庫建設的成敗在於管理

  管理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軟體方面的管理,二是人員的管理,兩者缺一不可。

  第一,軟體方面要有完善的許可權管理機制,透過個人會員、學校加盟、共建共享和積分等激勵機制,鼓勵使用者貢獻資源,貢獻越多,積分就越多,回饋就越多,可下載使用的資源就越多。另外,針對IP控制的方式,可以實現校內外使用者不同的共享許可權,比如,提供本校使用者免費下載等設定。

  第二,人員管理可分為學習資料的製作者(教師)和學生兩大類,對於教師管理學校應有相應的激勵機制,透過評優、評先、職稱、工作量評定激勵教師製作和上傳教學資源。

  學生管理應改變中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加大中職學生透過資源庫平臺學習的考核力度,學校一方面在資源庫教學平臺上,建立適合學校本專業適合學生的課程。另一方面教師在學生資源庫平臺使用的過程中,也應全面發動,積極引導,充當學生隨時學習的重要支持者,有效強化資源庫平臺的學習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隨時學習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需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全力支援他們的創造性,引導並鼓勵他們開展進一步的學習活動。同時根據不同學生群體,按層次設定學生課程,吸引不同層次學生參與其中,構建網路分層管理,開展個性化學習平臺。更重要的是要將學生在資源庫平臺上的成績納入到學生考試評定當中,從制度上保證資源庫平臺的正常執行,提高資源庫的使用率,解決教學庫資源建設的長效機制等問題。

  三、中職學校資源庫建設的幾點建議

  第一,中職學校的資源庫首先要根據中職學校的特點,針對職業崗位要求,強化就業能力培養,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搭建公共平臺,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要,為實施“雙證書”制度構建專業認證體系。

  第二,中職學校的資源庫建設必須有企業參與,開發相應的培訓課程方案,以便更好地為畢業生進入這些企業就業服務,更好地為合作企業培訓使用者、員工提供有效便捷的教學資源支援。為了確保資訊資源的豐富與不斷更新,調動所有能調動的相關人員,按照教育資源庫建設標準,在統一規劃與指導下參與到資源建設中來,以發揮職工、教師、學生的智慧與創造性,及時為教育資源庫補充新鮮血液。同時可以實時跟蹤專業技術在企業的發展,鼓勵企業的技術人才將自己的技術理論和現場經驗透過共享型資源庫平臺進行交流,使學生和職工受益。

  第三,基於中職學生專業理論水平低,起點低,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在資源庫建設中應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在素材庫中加大動畫、虛擬模型、軟模擬等具有較強互動性和指導實踐性的課件、軟體系統資源所佔比例,減少文字等枯燥素材所佔的比例,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藉助這樣的資源在實際操作前進行反覆模擬實驗、設計、操作、演練等,從而提高在實際操作時的準確率並縮短學習時間,取得良好效果。因此中職學校的教學資源必須具有較強的演示性、互動性、指導實踐性。

  四、結束語

  中職學校資源庫建設以提高中職學生髮展能力為重點,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而不在於建設的理論有深技術有多先進,重要的是適合中職學生的特點,通俗、簡單、易懂、易操作、有吸引力,實施全覆蓋、多層次、高質量的網路線上學習平臺,努力使中職學生形成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創新的良好學氣,全面提高中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資源庫建設系統工程是教學創新,是將崗位技能虛擬形象化的表現,以實現其教育與培訓的功能。這種教學方法必將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啟一個廣泛、高效、終身的學習環境和教學平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