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雙語教學探討教育論文
淺談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雙語教學探討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礎上,主要體現為知識情景建構觀,學為中心觀,教學互動觀。結合雙語教學的特點,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必須從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改變目前雙語教學效果不佳的狀況,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對雙語教學的啟發作用,提出了雙語教學的一些建議。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 雙語教學 建議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國際化的程序加快,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培養人才日益綜合化和國際化。此外,教育部對於高等院校雙語教學的要求也將雙語教學的推進提到了教學改革的日程。因此,思考適宜的、富於實效雙語教學思想、模式、方法等問題就成為了比較現實與迫切的問題。本文試圖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嘗試提出提高雙語教學效果的一些建議。
二、理論基礎
(一)關於雙語教學的界定
雙語教學,教育部評估方案中對於雙語教學給出了一個描述性的定義:雙語授課課程指採用了外文教材並且外語授課課時達到該課程課時的50%以上的課程(外語課程除外)。雙語教學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浸入型雙語教學,即在學校使用學生非母語進行教學;保持型雙語教學,即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母語,然後逐漸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課程的教學;過渡型雙語教學,學生進入學校後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後逐步全部轉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從目前來看,國內高校採用的主要是保持型雙語教學。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該理論最早由認知發展理論領域的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該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透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藉助他人的幫助或透過人際問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建構主義蘊涵的教學思想主要體現在知識觀、學習觀,師生角色定位和環境等方面。
知識情景建構觀。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資訊,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外部資訊主動的加工、選擇和處理,獲得自己的理解。這裡麵包含同化與順應兩種模式。同化是把外部的資訊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豐富和加強了已有的思維傾向和行為模式。順應是學習者已有的認知與外部資訊出現了矛盾,引發原有認知結構的調整和變化,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學為中心觀。知識是學生透過新舊知識與經驗的反覆、雙向的相互作用構建而成的。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是主動者,學生對獲得的資訊透過理解、提問、解釋和應用等方式進行建構與再建構,才能得到認知結構中知識的同化與順應。
學互動觀。教學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基礎,在教師的指引下,透過學生獨立思考產生新知識的過程。它是師生合作互動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具體包括教學目標的導向、教學形式的多樣、自然的學習氛圍等。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於雙語教學有著一定的啟發作用。雙語教學需要有所突破,改變教學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建構主義從新的視角探討學習問題,強調學習是在新的情境下,與他人的交往活動中互動的結果。融專業教育與外語教育為一體的雙語教學,非常需要學生以更大的主動性、自覺性去學習。需要師生共同營造生動、模擬的環境,利用授課、質疑、查詢、討論、總結以及課外活動等形式來學習,最終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外語水平都得到提升,實現雙語教學的目的。
三、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雙語教學建議
(一)明確雙語教學的目的
雙語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與層次的重要措施。雙語教學是將同樣的科技知識,採用不同的語言進行闡述與研究,由於思維差異和方法的不同,從而最終的理解與效果也就有所不同。雙語教學,不是語言教學與專業知識的簡單相加,而是兩者相融的教學過程,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進行教與學的一種方式,使學生在學科知識的獲得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外語的應用能力。具體來講,開展雙語教學,對於教師而言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也提高了自身的外語水平,更重要的是拓廣了視野,對於今後開展的學術交流奠定了基礎;對於學生而言也可以實現以下目地:教學內容的接軌。雙語教學中教材大多是國外原版教材,能將國外比較新的科研成果、學科發展動態介紹給學生,實現課程內容的更新;專業外語的應用,雙語教學將外語學習由傳統的研究式轉入應用式,是外語由課堂到實際場地的模擬;此外雙語教學提高了學生資訊資源的利用能力。學生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需要大量國際前沿的資訊資料,學生的運用外語進行閱讀、寫作和提煉資訊的能力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
(二)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
首先,加強學生對雙語教學的'理解與認識;其次,選擇合適的教材。目前中國的雙語教學選擇教材的途徑有三種:選用國外優秀的原版英語教材;以國外教材為基礎的國內選編出版的英語教材;自編教材。由於國外英文教材的價格比較高,同時原版教材的邏輯與國內教材存在非常大的差異造成學生很難把握,即使是中文版學生也很難適應。自編教材耗時費力、質量又很難保證。所以筆者根據循序漸進的思路在課堂上採用國內出版的教材進行嘗試,但效果也不佳。原因是學生雖然很感興趣,但是在課堂上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聽不明白,案例討論的時候學生囿於口語水平或心理原因羞於表達造成了效果的不理想。所以筆者認為保證取得教學實效的比較重要因素之一一是學生的外語能力,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實行分級教學。目前大學一般面臨這種現實情況:同一專業辦學形式不同,同一班級語種不同,同一語種水平不同。如果可能建議先對學生進行外語測試,然後按成績分班,對於不適合雙語教學的學生採用漢語授課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目前雙語教學處在摸索與啟動階段,在相同的授課時數內要達到相同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英語的使用要適可而止。否則專業知識沒聽懂、英語也沒有長進,達不到雙語教學的目的。
為營造氛圍,可以更多的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積極營造互動式教學氣氛。改變重課堂教學、輕能力培養、教師單純教、學生單純學的傳統教學思維和方式。逐步適應西方文化的外文原版教材的教學理念。主講教師可以先把原理與概念用英語進行表述,然後用母語進行解釋,透過口語化的案例討論、熱點剖析等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培養學生利用英語思考與表達的習慣。
考核方面建議不採用傳統的試卷考核,代之以綜合考評的方式。透過課上考核、課下作業兩維進行。課上包括出勤、聽講、討論發言等。課下包括課前預習與課後作業,作業鼓勵學生以英文形式完成,這樣一方面鍛鍊了學生英文寫作能力,還鍛鍊了學生獲取外文資訊資料的能力。
(四)政策鼓勵,提高教師的能力與積極性
教與學,教師與學生的能力是為關鍵。教師的作用發揮與相應的激勵水平是有正相關關係的。筆者所在學院已經建立長效培訓機制,與英國格林威治大學長期合作培訓,一方面學習外語,另一方面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與理念。請具有雙語教學經驗的專家講示範課,嘗試成立教研組乃至專業外語教研室,提供交流的平臺,交流雙語教學的經驗與心得、互相學習幫助才能使雙語教學形成影響。也就是說,一兩門課,一個學期採用雙語教學的效果畢競有限。只有形成層次、規模、梯隊才能發揮作用。
在雙語教學的推進上,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動態的調整英文比例以及課程比例。開始時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可以降低英語的比例要求,隨著經驗與水平的提高慢慢提高英文比例的要求。
雙語教學中教學理念的改變重於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筆者參加了所在學院組織的外教培訓,外國教師的親和力、活力以及人格魅力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課堂氣氛輕鬆愉快、不知不覺學習興趣就被帶動起來。教學理念與態度的改變一部分在於教師自身的學習、提高,另一部分在於環境。由於雙語教學難度大、投人多,所以應給予更多的物質上的、制度上乃至精神上的支援。同時也要注意到讓所有教師都採用雙語教學也是不現實的,只要讓有能力採用雙語教學的教師能夠實施其效果也非常不錯。
四、結語與展望
雙語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推進是一個不斷髮展、完善、充實、提高的過程。本文只是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其進行了結合,試圖在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其他還有很多問題會在雙語教學的推進過程中需要探索,比如具體的專業教學計劃、課程教學大綱、雙語教材的編撰、案例與熱點的選擇等都要進一步研究。我們相信,在各個院校大力提倡與支援以及教師的努力下,雙語教學定能夠取得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