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價值取向的案例分析論文
幼兒教師教育價值取向的案例分析論文
摘要:做為教育哲學的重要一部分,教育價值取向一直倍受社科界的重視,對其探討和爭論一直不絕於耳。但很少能看到學者對學前教育階段的教育價值取向的論述。因此,筆者以本人在幼兒園觀察的兩則案例來闡述下兩位幼兒教師的教育價值取向和應然取向。
關鍵詞:幼兒教師幼兒教育教育價值取向
“教育價值是指教育這一事物、現象對其他事物、現象所具有的某種意義,這種意義是透過教育對社會、對人所起的作用體現出來的”;[1]“價值取向是內化於人們意識之中的公認的判斷事物的標準,它決定著所有具體的外在行為準則之間邏輯上的一致性,使人們在具體的文化場景中作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它也是文化的核心”;[2]“教育價值取向是教育主體在教育活動中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教育選擇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傾向性”[3],是從事各種教育活動的主體根據社會、時代和自身的發展需要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做出選擇時的判斷標準。學前教育處於各級教育的最基礎階段,這使得人們在學前教育階段的教育價值取向上也呈現出一些與其它教育階段價值取向的不同。本文透過對幼兒園觀察和訪談的案例來分析兩位幼兒教師的教育價值取向,並試圖指出新世紀學前教育階段教育價值取向之“應然道路”。
一、以“教學——訓斥”為主的規則遵守
案例:09:40,音樂教學活動,託班。
帶班老師要求每個孩子在鋼琴聲結束時跑向活動室中間的保育員老師,以摸到老師為活動成功的標誌。鋼琴聲響起,當老師彈到快結束時,一個叫WLQ的小女孩迫不及待地就向站在活動室中間的保育員跑去,當她跑到並摸到保育員時音樂聲才結束,此時,其他孩子伴著歡呼聲一起向中間的保育員老師跑去……
帶班老師對著WLQ大聲呵斥道:“WLQ,你沒長耳朵?怎麼沒等到音樂聲結束就亂跑了。”小女孩沒敢看老師一眼,就耷拉著頭坐到了自己的小椅子上。
從側面看,WLQ沒有了先前掛滿笑容的小臉,一直無所事事地摸著自己的膝蓋,或者撓撓自己的頭髮,再者就捋其褲子撓自己的腿,總之她沒有再融入接下來的活動。①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4]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到,孩子體驗到的與教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在老師的呵斥聲中轉變成了茫然、不知所措和無聊,甚至是對老師的討厭和恐懼。
皮亞傑和科爾伯格關於兒童的道德和規則研究證明:兒童規則的養成遵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因此,幼兒園班級生活中的'規則,對於幼兒的適應和發展而言,就有了三種情況:必須遵守的強制規則、可以選擇遵守的他律規則、自發活動中協商產生的活動規則。這三種情況,倘若不加以嚴格的區分,就會導致規則教育的混亂和效率低下。”[5]教師的規則教育應該做到“從兒童主體角度出發,將規則看成是基於兒童內在需要的一種主體品質,實現兒童規則教育從利他到互惠、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建構、從限制到指引的轉變”。[6]可是,案例中老師為了自己教學過程的整齊劃一,讓所有孩子都遵守其隨口說出的規則,就全然不顧孩子的真實感受和行動的目的就大聲呵斥、甚至給孩子實施懲罰。此種不區分規則情況和行為原因、只一味的限制而不加引導外部灌輸式規則教育低效甚至是無效的。
二、以“傳授——接納、複述”為主的知識學習
案例背景:09:30,星期四,摩擦起電,中一班。
幼兒們被分成六人一組圍著方桌坐,老師說:“孩子們,今天我們來玩個‘魔術’遊戲,看看圓珠筆為什麼能吸起小紙片。”老師把準備好的紙發給孩子,然後讓孩子們按她的示範把紙撕成很小的紙屑;老師拿圓珠筆在頭上摩擦了一會兒,讓圓珠筆接近紙屑,小紙片被吸起來了。
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直接用筆去吸紙片,可沒成功。於是,一個幼兒說:“老師的筆能吸紙片,我的不能。”老師走過去和他換了圓珠筆,可他還是吸不起來。老師說:“你們沒有在頭上摩擦。”孩子們就在頭上摩了幾下,這次很多孩子的圓珠筆都吸起了紙片,可吸起的時間很短,不像老師的能粘在筆上很久。 老師問:“為什麼圓珠筆能吸起紙片?”有孩子說:“在頭上弄幾下就吸起來了。”老師說:“真聰明。這就是摩擦起電,在頭上摩擦幾次,筆桿上就產生了電流,就能吸起紙片了。”老師又問:“孩子們,這遊戲叫什麼啊?”幾個孩子說:“摩擦……起電。”好多孩子沒有說出來。老師再重複一遍:“摩擦起電。”問:“記住了嗎?”孩子們答道:“記住了。”問:“是什麼?”答:“摩擦起電。”當孩子們都記住了“摩擦起電”時,老師笑了。
“幼兒科學教育作為針對幼兒實施的科學啟蒙教育,其目的不在於追求幼兒掌握科學知識的數量,而是重在激發幼兒認識自然現象的興趣與探究科學真理的慾望,鼓勵幼兒主動求知,培養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7]《綱要(試行)》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8]從案例中很容易看出老師並沒有給孩子們留出足夠多的探索時間,當孩子們不能吸起紙片時老師就直接告知“沒有在頭上摩擦”;老師也沒有給孩子們提供足夠的探索材料,只有塑膠制的圓珠筆,也沒有對圓珠筆進行細分,到底是塑膠制的圓珠筆的那一部分摩擦後帶上了電流,是筆尖還是筆桿;老師更沒有讓孩子們嘗試從看到的現象中總結知識,而是直接告知了“摩擦起電”的概念,最後以讓孩子能記住所傳授的科學知識。
由於教學目標和教學時間的限制,以“教師傳授——孩子接納、複述”為主的教育價值取向下,老師很難讓孩子體驗到科學探索所帶來的發現樂趣,更不用說養成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運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框架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中的幼兒們很顯然是不能長久體驗到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的。因為老師已經替他們過快、過早的總結好了科學知識,並把總結好的科學知識讓孩子們記住就行了,就達到了這節課的教學目的。
“科學教育是求真、揚善、達美的圓融統一。其中,求真是科學教育的根本旨趣和自在尺度,揚善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和自為基準,達美是科學教育自在自為的最高境界和理想追求。顯然,科學教育應該是上述三者的充分彰顯和全面拓展,從而達成一個完滿的價值實現。”[9]案例中教師這種過分單一的科學知識傳授的教育價值取向,只是科學教育求真目標的極小一部分,而培養孩子們“科學的方法、求知態度和探索興趣”根本不能在幼兒科學教育中佔有“一席之地”,更不用說揚善和達美的目標,以及三者的圓融統一了。兒童天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當學前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過分追求知識傳授,讓孩子死記一些遠離自身日常經驗的知識時,只會扼殺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注:①筆者2010-03-31-09:40,星期三,在A園託一班觀察的案例。
參考文獻:
[1]王漢瀾、馬平.淺談教育的價值[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1:1.
[2]李韌青.論中國傳統價值取向對教育的影響[J].江西師範學院學報,2003:6.
[3]劉旭東.論教育價值取向[J].青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1.
[4][8]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C].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33、35.
[5]朱細文.新《綱要》與幼兒園的社會教育[A].《綱要》解讀[C].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125.
[6]鄭三元.規則的意義與兒童規則教育新思維教育[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9.
[7]劉慧.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J].學前教育研究,2011:5.
[9]鍾勇為.科學教育的價值追求[J].人民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