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及對策分析論文

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及對策分析論文

  論文摘要:中等職業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必然少不了一支實力雄厚的中職師資隊伍。而目前我國中職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文章對其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找出有針對性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 師資力量 培訓

  一、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的現狀

  (一)數量不足

  從中等職業學校師生比看,2000年是1:16,2003年是1:18,2005年是1:21,2007年、2008年分別上升到1:23.95,l:24.03,如果專任教師按照1:16的師生比配備,2007年、2008年尚缺專任教師分別為41.23萬人、43.60萬人。

  (二)教師型別結構不合理

  目前突出的問題是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所佔比例不足。據教育部職成司統計,職業高中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分別佔46.71%和2.7%,且專業課教師多從文化課教師改行而來或從大專院校直接分配而來,專業知識面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不足,職教教學理論缺乏,實踐經驗少。另據統計,專任教師中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僅佔52%,“雙師型”教師佔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比例不足25%。

  (三)學歷達標率不高

  學歷是一個人接受正規教育資歷的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文化底蘊和發展潛力。近年來,雖然全國職業高中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一直在上升,但其總體合格率水平較低,且一般均低於普通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15一25個百分點。

  此外,職稱結構也不太合理,具有初級職稱的人數過多,高階職稱太少,導致學校缺乏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同時年齡結構也欠佳,教師隊伍年輕化趨勢明顯,但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所佔比例過少。

  二、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中等職業教育連續大幅擴招所致

  大幅擴招導致中等職業教育對教師數量的需求陡增。在本世紀初,中等職業教育得到了恢復性增長,特別是2005一2007年的大規模擴招,使得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人數大幅度增加。2008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達812.11萬人,在中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不能迅速壯大的情況下,必然會使師生比例不協調。

  (二)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引進力度不夠,物件單一

  一是人才引進的數量不夠,在在校生人數大幅增加的同時,不能夠按照相同比例或者更大比例引進人才,必然導致中等職業教育的師生比進一步增大。二是人才引進的物件單一,即主要是剛畢業的國民教育體系的本科、大專畢業生。這些人員的引進有利於壯大中等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增強教師隊伍的活力,但由於這些人員十分缺乏教學經驗,特別是缺乏實踐教學經驗,所以只引進這些人員不利於短期、迅速地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教學、科研能力。

  (三)在職教師繼續教育機會有限

  為提高教師素質,近些年教育部進一步擴大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教育的規模,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學歷及學術研究水平。但到目前為止,一方面,由於招生數量有限以及招生專業範圍狹小等原因,仍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另一方面,由於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教育管理較松,對於真正地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師資的學術水平所發揮的作用有限。

  (四)中職教師所接受的培訓內容陳舊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體系已基本形成並逐步得到完善,但大部分國家級、省級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基地的培養培訓內容還比較滯後,缺乏現代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跟不上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且,大部分基地以理論講授為主,缺乏實踐技能教學環節,且教學管理較鬆散,從而不利於“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形成。除此之外,中等職業教育在職培訓力度不夠,人才流失也較嚴重。

  三、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

  (一)廣開校門引進社會各界優秀人才

  在繼續大力引進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同時,還應廣開校門大力引進社會各界優秀人才。具體主要包括:一是優先招聘年有餘力的退休專業教師。這部分教師具有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把他們招聘過來發揮他們的餘熱,對於增強師資力量能夠起到很大作用。二是擇優聘用一批優秀的企業管理及技術人才。他們具有很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是實際教學經驗和教學藝術有些欠缺。如果將他們請進校門,並集中進行教學方法、教學藝術和教學過程的培訓,同時鼓勵他們多聽其他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的講課,能迅速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從而大幅提升整體師資的力量。三是大量引進高等院校畢業生,增強師資隊伍活力。

  (二)加強現有教師在職培訓的力度

  一方面,透過以老帶新,儘快提高新進教師的各種業務能力。實踐證明,以老帶新是促使青年教師儘快成長的一種切實易行的方法。首先,它符合教師成長髮展規律,一般青年教師非常樂於虛心地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請教,而且老教師也非常樂於幫助青年教師;其次,以老帶新可以在各種情況下進行,便於開展,利於保持培訓工作的連續性;再次,以老帶新這種培訓方式一般投人少、產出多,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率。另一方面,每年利用寒假、暑假選派或輪派各學科教師走出校門到著名高校、知名企業進行新知識、新技能培訓,掌握學科的新知識、新技能及發展方向。

  (三)大力推進分配製度及人事考核晉升制度改革

  以按勞分配原則為指導,逐步建立與教師崗位職業、工作績效和實際貢獻掛鉤的工資制度。進一步完善教師津貼制度,允許合理拉開差距,對於骨幹教師、學術帶頭人以及在教學與管理方面作出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人要實行適當的傾斜政策,使他們都能得到相應的合理報酬。與此同時,推進人事考核晉升制度改革,能者上、庸者下,從而減少優秀人才的大量流失,調動廣大教師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加強基地建設,積極推進職教“雙師”工程

  要培養“雙師型”職業教育師資,必須有高質量的師資培養培訓基地。首先,全國重點建設及省級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應不斷開發不同型別、不同層次的培養培訓專案,以便培訓專案能夠適應中等職業教育的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需要,保證培訓內容緊跟社會實踐、能及時反映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其次,進一步加大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的經費投人,在落實現有的經費投人政策和經費來源渠道的同時,要出臺有關職業教育經費投人方面的政策法規,以保證各項培訓專案能順利開展。最後,還要加強監督管理,確保一定比例的經費專門用於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和培訓,確保每一筆經費的投人能夠儘量地發揮其最大效用。

  (五)加大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招生及管理的力度

  透過在職攻讀碩士學位也是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學歷、教學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徑。第一,進一步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招生的絕對規模,從而使數量更多的教師有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第二,在增加招生的絕對規模的同時,還要不斷拓寬招生的專業範圍,使範圍更廣的教師都有接受繼續受教育的機會;第三,加強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進一步發揮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教育對於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師資的學歷層次、教學經驗及科研水平的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