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化教學環境激發教師的工作動力教育論文
論化教學環境激發教師的工作動力教育論文
【摘要】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教師的工作動力可以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的工作動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按其來源可分為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內部動力是決定因素,而優良的外部動力能有效地提高內部動力,強化教師的工作動力。本文從確立合理目標、完善規章制度、加強人文關懷三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因最佳化教學環境,激發和強化教師工作動力。
【關健詞】 教學環境 工作動力 教師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教授活動中,教師是整個教授活動的設計者、發動者、執行者和管理者,是活動的執行和發展,是教授活動的主體。因而,教師的工作動力強弱,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習動力的強弱。實踐證明,教師的工作動力可以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持有較強工作動力的教師總是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風,高尚的職業道德,嚴謹的治學態度,高超的教學藝術以及對學生給予關懷,寄予希望。教師的這些特殊素質必然在教學中散發魅力,使學生產生尊重、敬佩感,同時也會產生某種追隨感,甚至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鼓舞其一生。
教師的工作動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按其來源可分為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內部動力是決定因素,而優良的外部動力能有效地提高內部動力,強化教師的工作動力。因而,最佳化教學環境,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圍,是激發和強化教師工作動力的有效途徑。
一 確立合理目標激發工作動力
目標是行動要得到的預期結果,同需要一起調節著人的行為,把行為引向一定的方向。合理的目標,即目標與教師的合理需要一致時,能引發出強烈的行為動機,使他們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馬斯洛的需要理論指出人的需要是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的,只有滿足了低層次需要,高層次需要才會產生。我國學者也認為教師的需要具有多層次的動態序列,一般可分為生活需要、學習需要、政治需要、成就需要、文化需要。這五種需要相互聯絡,互相制約,需要層次的排列組合不斷變化。一個人如果沒有需要,就不可能有目標。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會處於一種迷茫狀態,工作就沒有動力、沒有熱情,就會無所事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嚴重者“鍾”也撞不好。所以確立目標,形成合理的目標體系,以目標的吸引激發教師的工作動力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有的學校教師工作處於應付狀態,士氣比較低迷,與學校教師沒有一個明確合理的目標有關。主要由這幾方面因素:
1、學校發展上,雖然“國家級重點中專”牌子已經掛上,但實際內涵遠遠不夠。僅僅是在申報時忙著整理材料,申報過後沒有很好地去找差距,補不足。基本還是老樣子,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些倒退。雖然也有“五年規劃”、“十年願景”,但那只是領導層的紙上談兵,沒有落實到具體的部門,沒有具體的實施措施細則,教師們不知道那些與自己有多大關係,因此,教師在學校發展上目標不定。
2、職業學校教師基本上是從高校畢業直接進入學校的,雖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卻無實踐經驗。有些教師一教就是幾年、十幾年,卻從沒有走出校門進修。年復一年,自己的知識在老化,視野在變窄,專業發展無目標。
3、在教學上,生源素質逐年下降,學生難教,要把他們培養成合格的醫護人員難度較大,因此工作目標不確定。
4、雖然國家對職業學校的發展非常重視,對職業學校扶持力度加大,但對衛生職業學校影響不大,因此,生源仍然短缺。這就造成了衛生職業學校的經濟收入不高。所以,教師在收入上目標不確定。
鑑於以上情況,學校領導要帶領全體員工自下而上確立合理可行的目標,形成一個長遠與近期相結合的、全方位的目標體系。首先要確立學校的發展目標,這個目標不僅僅是“升專”、“國家重點”、“在校生規模”,更應是為實現這些目標而細化的具體目標。使教師們深切感受到這些目標與自己的密切關係,自己所作所為都與能否實現這些目標有關。其次教師要設定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將發展目標滲透到日常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成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提高自我更新意識,為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再有就是與前兩個目標相適應的待遇目標。待遇目標分物質待遇和精神待遇。物質待遇可滿足教師的低層次需要,但也是最基礎的需要,精神待遇則可滿足教師的高層次需要,兩者缺一不可。如此, 形成一種人人有目標、人人有方向的氛圍, 以目標激勵人, 以目標激發教師的工作動力。
二 完善規章制度激發工作動力
利用各種規章制度來進行學校管理,是現代管理的要求,領導者能否正確地應用規章制度,與能否激發教師的工作動力密切相關。合理可行的規章制度使教師產生一種限制感,他們在規章制度的限制下從事教學活動,形成被動性內驅力。規章制度制定得當,就會使教師產生遵守規章制度的自然性需要,進而轉化為責任感,保障教學程序的正常運轉。如果沒有合理完善的規章制度,處理問題就沒有統一的規定和標準。
因為對同一個問題,這個人和那個人處理的方式往往不一致,即使是同一個人處理類似的問題由於主觀隨意性作用,也往往會發生不一致的情況。這樣,就會影響教師的工作動力。
一個合理完善的規章制度,應做到“合法、合理、全面、具體”。 它既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上級制定的規章制度,又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制定實施細則和補充規定;它既要考慮學校管理的整體性,又要顧及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一個合理完善的規章制度,應起到獎勤罰懶、激發教職員工工作動力的`作用。對於學校具體事物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要對學校內部的情況認真瞭解,找出主要癥結,最主要的是讓教職工參加這些規章制度的制定。這樣既可以避免規章制度脫離實際,從而保證制度的科學性,又有利於統一認識,溝通感情,從而為制度的貫徹執行奠定心理基礎,減少執行制度的阻力,從而達到激發工作動力的目的。
制定出制度後,關鍵的工作是落實。在執行規章制度的過程中, 領導者:
(1)要嚴於律己。一項制度出臺,在其範圍內必須人人執行,特別是領導幹部更應以身作則。如果領導幹部帶頭不執行制度,就等於用實際行動向師生員工宣佈該制度失效了。
(2)對制度的執行要一視同仁, 不能今天執行了, 過一段時間後, 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其他人身上又是另一種處理結果。給人以朝令夕改之嫌, 如何激發教師員工的工作動力。
(3)要防止中層幹部怕得罪人、充當好好先生的現象發生。如果遇到問題只是: “今天我不點名了, 如果下次再有這種情況發生……”。那麼,久而久之教職員工就會形成一種心理:規章制度是約束老實人的,所以能偷懶就偷懶。領導緊緊我緊緊、領導鬆鬆我鬆鬆,工作沒有動力、沒有激情。對此校領導不可漠然視之,必須制定有關配套的條文來約束有關違背制度的行為,否則,所訂製度就不能貫徹到底,激發教師的工作動力就無從談起。 因此, 要形成一個制度管理人, 制度約束人, 制度激勵人的氛圍, 多勞多得, 優勞優酬, 才能激發教師的工作動力。
三 加強人文關懷 激發工作動力
這些年來, 許多學校教職工的工作環境不斷改善:校園的綠化, 辦公空間的擴大, 辦公室電腦的配置、更新等等。但學校人文環境建設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些學校領導與群眾的關係還算融洽,但領導對教師的關懷仍顯不足。學校總體上看還缺乏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 缺少一種溫馨愉悅的家的感覺。而這些都影響著教師的工作動力。
要辦好一所學校,校長和教師誰最重要?應該說,兩者是教育大廈兩根最重要的支柱,缺一不可,雙方只有心心相印、互相支援才能形成合力,共創理想的教育。“校長有多大的親和力,教師就有多大的凝聚力,對學校的發展也就有多大的驅動力”。所以,激發教師的工作動力, 校長首先要注重與教職工的情感交流。“感人心者,莫過於情”。教師教書育人, 要用真摯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學生。校長管理學校, 也同樣需要用真摯而豐富的情感去感化激勵教師。校長要重視與教師的情感交流。人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 有成功的歡樂, 有挫折的失意, 有獲得友誼的喜悅, 也有遭受非議的苦惱,這些情緒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工作。校長要善於創造條件,在處理繁雜事務的百忙之中抽出時間, 深入瞭解教師的喜怒哀樂, 瞭解他們工作中的困惑以及在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難, 並及時給予疏導和解決。建議校長設立一個公開的電子信箱或是一個QQ號, 教師有什麼問題或是有什麼悄悄話 (或署名或匿名), 均可告知校長。校長隨時可以上網瀏覽, 既可加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及時瞭解教師的思想動態, 又可幫助教師解決問題, 增進感情, 使教師把校長當作知心人。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強調賞識教育,教師要欣賞自己的學生,對他們取得的進步和成績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可是卻往往忽略了教師也同樣需要欣賞和支援的反饋。如果教師儘管很努力很勤奮,卻很少被欣賞,同樣也會使教師感到失落,感到不被領導注意,是個可有可無的人。領導要發現教師的閃光點,激勵教師積極進取、樂於奉獻。青年教師,尤其是長時間得不到表彰和重用的教師,往往自卑感較強,但他們十分注重領導對自己的評價,那怕是一句口頭表揚和肯定,都受到莫大的鼓舞。因此,要善於發現教師的閃光點並及時給於肯定和表揚,增進他們的榮譽感和成就感,使他們品嚐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努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對於在教學工作中努力工作取得優異成績的骨幹教師,學校要大張旗鼓地給於表揚:建立名師工程、精品課程;設立青年教師進步獎等等。在每年教師節,學校外出郊遊時給先進教師披紅戴花,讓他們坐最好的車,而校長則和教師一起坐大巴。既可以讓全校教師羨慕他們,學有榜樣, 又拉近了領導與教師間的距離,鼓舞教師在今後更加努力地工作。
總之, 校長要儘可能多地給教師以關懷和激勵, 不要小視細微之處, 從點點滴滴做起, 使每位教師對學校有一種家的感覺, 臉上都透出自信, 洋溢著幸福。
優良的教學環境可以有效地激勵個體的行為動機, 提高個體行為的積極性。相反, 某些不良的教學環境會完全抑制教學正功能的發揮, 從而給教學造成很大的危害。因而, 要樹立“以事業和目標鼓舞人,以榜樣和成就激勵人,以坦誠和民主團結人,以真誠和愛護關心人,以自律和示範感染人,以情感和制度管理人”的管理理念。努力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真正做到“待遇留人, 感情留心, 事業留魂”。
參考文獻
[1] 李森.教學動力論【M】.西南師大出版社,199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