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教育美學的審美標準及作用論文

淺論教育美學的審美標準及作用論文

  論文摘要:教育美學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學與美學相互滲透的產物和高度融合的結晶。教育美學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及教育改革具有推動作用,它的最終目的是為人類社會培養美的一代新人,即全面發展的接班人。當今要想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世界強國,必須從根本上認識教育美學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

  論文關鍵詞:教育美學 審美標準 社會發展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人類社會的永恆範疇。在當今,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正在不懈地努力。要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最根本的是要發展生產力,而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提高全民素質,培養合格人才,發展生產力,應以教育為本。

  教育美學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學與美學相互滲透的產物和高度融合的結晶。教育美學的產生和發展不僅符合科學發展的時代潮流,還必須依賴於一定的社會條件。同時,教育美學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及教育改革具有推動作用。馬克思指出:“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人類對於教育美學的追求,也必然有利於推動社會的前進。因此,教育美學在社會發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一、教育美學的本質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

  歷來各種不同的美學思想都依藉一定的哲學體系,是根據它們對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的看法為前提來考慮美學問題的。教育美學也一樣,是一個哲學性質的學科,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它為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南。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認識的,美的本質自然也不例外。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是揭開美之謎的一把鑰匙。馬克思預言:“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唯物主義為揭示美的本質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事實表明,馬克思的預言對於揭開美這個千古之謎,同樣是正確的。馬克思還指出:“勞動創造了美”。它為我們探索美的本質指明瞭方向。人類透過社會實踐,特別是生產勞動實踐不斷地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使自然日益符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同時,生產勞動也不斷地改造人類自身,使人的本質力量得到豐富和完善。

  由於人類生產勞動的這種特殊規定性就在人類活動的主體(人)與客體(自然)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使人與自然形成一種物件性關係。人類審美關係的形成,就是以這種物件性關係的形成為基礎的。當人類透過生產勞動創造出一個物件世界,使自身的本質力量在這個物件世界中得到確證,並透過生產勞動產品的感性形態顯示出來,從而使人們在這種感性形象的觀照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悅,這時,人與自然的物件性關係也就具體化為一種審美關係,而自然也就成了審美的物件。因此,從審美主體經由社會實踐到審美的客體,是一種有內在聯絡的雙向往復迴流的反饋過程,推動這個過程發展的是人類的社會實踐。

  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人的本質力量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能動因素,是促進人類進步、推動歷史前進的積極力量,它是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在人類遵循客觀規律和主觀目的進行自由創造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凡是人們在創造性的活動中顯示出來的智慧、才能,在追求新的生活中所顯示出來的情感、意志、理想、信念,都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具體表現,同時也能夠使人體驗到自己的創造所帶來的愉快和歡欣。美的確是人的本質力量物件化的結果。但是這種結果都並不一定都是美的,有的甚至很醜。這就要我們透過教育美學來幫助人們認識美與醜、善與惡、真與假。只有人們認識到了真、善、美,社會才會不斷地發展和進步。

  總之,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是在人與人之間的特定的社會關係中進行的,人與自然之間的最基本的物質交換,是人在社會性的活動中實現的,沒有社會性的實踐,是不可思議的實踐,美也無從產生。因此,美不僅是客觀的,而且是社會的。

  二、教育美學的審美評價標準的基本內容

  教育美學審美標準與教育美學的本質密切相關,正確的教育美與審美標準,都會在某些方面或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教育美學的本質。根據我們對於教育美學的本質的認識,教育審美客觀標準的基本內容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1.教育美學審美物件應當蘊含“真”。

  在哲學範疇裡,真指的是客觀事物運動、變化、發展中表現出來的規律以及人們對這種規律性的如實反映。在教育美學範疇裡,真是指教育審美物件表現出來的規律性以及人們對它的如實反映。各種教育要求以及教育過程所激起的美感,正是來自人類符合規律性的創造智慧與才能,正是對人類遵循教育規律推動社會進步、促進個體發展的自我觀賞。教育美學體現了教育固有的本質和規律。離開了真,就是虛假,而虛假是與美無緣的。真是教育的重要審美屬性之一,是教育審美物件所具有的客觀屬性。教育審美判斷和評價要以教育審美物件是否充分體現了教育的本質規律為前提。以教育內容美為例,客觀真實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衡量教育內容是否具有審美價值的重要標準。各門學科的實驗,動植物標本的製作,教學圖示的設計等等,都應當充分體現事物的本來面目,做到真實無誤。離開真實這個基本的前提而片面追求審美價值,這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教育美學。

  2.教育美學審美物件應當包含“善”。

  “善”,在哲學範疇裡指人與客觀物質世界的實踐關係中,客觀事物對人的功利性。在教育美學範疇裡,善是指教育者的本質力量物件化的客觀事物所具有的社會功利性。教育美作為教育者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實質上又是人類有目的性的教育實踐的被肯定。因此,是否符合人類的功利目的,是否有利於社會和個體發展,就成為判斷教育是否美的又一個客觀標準。凡是美的教育都必然對社會和個體的發展有促進作用,教育美學的所有形態都是以教育性為出發點和最終目標的。任何人在創造教育美的時候,都必須將促進人類的發展這個目標放在首位。我們應當力爭使教育美學的審美價值與教育價值處於良好的協調狀態。

  3.教育審美物件的內容與形式要和諧統

  教育美學是以感性形式顯示的教育者的本質力量。教育美感是人們透過感性形式觀照教育者的本質力量獲得的精神愉悅。因此,教育審美物件的內容與形式所達到的和諧統一程度,也是教育美學審美評價的重要標準。並非教育者的本質力量物件化的所有形式都是教育美學,只有教育者的本質力量在教育領域裡感性地顯現出來,才是教育美,才具有審美價值。所謂教育美,就是由於其形式對教育者的智慧才能的顯現而激發人們的美感。當然,我們在教育美的欣賞和評價活動中,不能片面地強調形式因素。判斷形式是否美,其重要依據是它與內容統一的完善程度。脫離內容的形式就是再完美,也只是形式主義的東西。我們在創造教育美的時候,不能不顧教育物件、教育內容和教育目標,而一味追求表現形式的美。實際上,恰當的形式可以增強教育美的感染力量。正因為如此,它也成為教育審美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

  總之,凡是真正的教育美學,都有這樣的特點:它符合教育的發展規律,也即蘊含著“真”;它有利於社會進步,尤其是有利於個體的發展,也即包含著“善”;它具有優美動人的形式並且和諧統一地體現著其內容。這就是我們對於教育美學審美標準的最一般的規定。

  三、教育美學對社會進步具有推動作用之一

  教育美學是一種社會現象,毫無疑問,它的產生和發展都必須依賴一定的社會條件。但是,教育美學對於社會的進步也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馬克思說過:“社會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人類對於教育美的追求也必然有利於推動會的前進。這是因為,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教育就一直是社會的一種重要活動。在當今,教育是人類社會的一個舉足輕重的部門。教育的審美化,必定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向前發展,並將為類社會趨向於完美的理想境界作出自己的積極貢獻。

  1.教師美,對整個社會、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教師美在社會實踐主體—人的美中佔有重地位,並且影響和促進其他人的美的發展。別斯基對教師的職業倍加稱讚。他說:教育者多麼偉大、多麼重要、多麼神聖,因為人的一生幸福操在他的手裡。學生在整個成長過程中,他們意識地學習和模仿的物件主要是教師。柯瓦列夫說:“兒童從小就把自己的老師看作他們要努力習的道德規範所以,教師的道德面貌就起著這樣重要的作用,他在課堂內外,學校內外,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給學生作出的榜樣”。

  教師良好的道德素質就是這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心靈,促進著他們思想品德的提高。教師不僅是學生道德品質發展的啟蒙者和引路人,而且也是民族道德的促進者。教師的人格修養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推崇。楊雄說:“師者,之模範”。這裡所說的“人”,我們認為不應該將陝隘地理解為“學生”,而應該看成是包括學生在內的所有人。也就是說,教師人格美的具體內容,如獻身事業、甘為人梯、嚴於律己、勤於進取、團結協作等等,也是每一個人都應當努力追求的目標。如果人們都能以優秀教師為榜樣,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那麼整個社會、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將發生可喜的改觀。教師的風度儀表對社會也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如大方得體的服飾,真誠親切的.表情,優美高雅的姿態,對學生具有師表意義,在一定程度_L對社會上的其他人一也發揮著示範作用、

  2.美化教育環境是美化整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

  從教育物質環境來看,學校教育的物質環境在整個社會的物質環境中佔有不可忽視的地策溉學校教育物質環境的衛生、綠化與和諧,對於整個社會的物質環境的美化具有充實、豐實以及示範的作用。從教育的精神環境來看,校風和學校人際關係的美化,是教育精神環境美的基本內容學校風氣猶如一面鏡子,人們在這裡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到這個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水平。社會風氣固然制約校風的發展,但校風優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風氣。良好的校風,對於扭轉整個社會的風氣,改變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良好的校風內容,如團結、嚴謹、求實、創新等也就是整個社會良好風氣的基本因素。學校中的人際關係的美,也是社會美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有利於豐實和發展社會美。良好的學校人際關係,不僅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激起他們對人生、對社會的熱愛,而且當他們走向社會以後,也必然將愛、友誼、理解、信任、體諒、寬容、關懷、同情等真誠關係帶到工作崗位,帶到社會,從而改善社會的人際關係,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水平。

  3.教育活動美是人類勞動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活動是人類基本的實踐活動之一,是人類勞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教育活動是否達到審美化的高度,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整個人類勞動是否具有審美價值。教育活動美不僅為整個人類勞動的審美化創造條件,而且它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將自身美的因素,如活動的氣氛、節奏、機智與合作等擴充套件到人類的其它勞動方式中去,為整個人類勞動的審美化作出自己的貢獻。尤為重要的是,教育的審美化可以更有效地為人類社會培養美的新生一代,從而直接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人是社會的主體,正因為有了人和人的活動,才有世上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人類社會中各種各樣的美才能顯示和創造出來。高爾基有一句名言:“我們世界上最美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人是萬物之靈,要推動社會的進步和審美化,就要培養人類社會未來的優秀主體—美的新生一代。事實上,我們追求教育美學的最終目的,正是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培養美的一於憶新人—全面發展的人。

  總之,教育美學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生活美來培養人們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和人的自身的發展中起著巨大的積極作用,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是培養人們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等的重要手段,對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具有更豐實、更深刻的涵義,所以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不能忽視教育美學的重要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