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經驗談藏族教育發展的三大因素論文
從香港經驗談藏族教育發展的三大因素論文
摘 要:本文透過筆者對香港教育的瞭解,特別是香港教育界對母語教學重要性的認識,針對藏族教育的現狀,提出母語教學是從根本解決藏族學生基礎差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母語;雙語教學;基礎教育
中國教育的困難,說到底是民族教育。而藏族教育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的歷程,也無不投射著步履的艱難。不可否認,就如同新中國的整個教育事業一樣,五十多年來,藏族教育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當地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然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人們對教育的認識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對人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似乎驟然發現,我們培養的人才的質量和數量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甚至發現藏族教育已經與其它少數民族教育拉開了很大距離,這引起了筆者深深的思考,是什麼制約了藏族教育快速有效地發展呢?究其原因,除了地理環境等表層原因外,筆者以為我們更應該尋求其深層原因。
筆者從事教育近20年,透過多年的調查研究,特別是在與許多藏族師生及學者的深入探討中,深深感到僵死的教育理念,落後的教學手段,低素質的施教者是如何嚴重地制約了藏族教育,尤其是中學教育的發展。鑑於此,筆者認為要徹底改變藏族教育的落後面貌,必須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重新定位,提出母語作為主導的教學語言
違背教育教學規律,不用科學的教學語言授課是制約民族中學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眾所周知,我省大部分民族中學的學生來自廣大農牧區,從小沒有漢語環境,即使在小學階段學過幾年漢語,但也無法用漢語來交流。針對這樣一個群體,我們許多民族中學採用漢語授課的方式,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無法聽懂教師在講什麼,更不用說,能學到多少相關知識。
選用哪一種教學語言應該完全取決於教學物件。因為教學的目的在於師生雙方利用最簡便易懂的方式方法講授和接受知識。對於大部分民族中學的學生來說,他們不熟悉漢語,所以無法用漢語進行思維和表達意見,更談不上用漢語進行創造性的分析問題。而藏語是他們的母語,是在日常生活中分析問題和表述意見所依賴的最熟悉的工具。所以也應該是他們在學校生活中學習知識最得力的工具。譬如對普通中學的學生而言,漢語是他們的母語,是他們最熟悉的語言,用漢語授課使學生如魚得水,但如果我們用普通中學學生不太熟悉的英語作為教學用語結果會如何呢?顯然絕大部分普通中學的教學質量將會一落千丈。
就母語教學這一話題,筆者曾有幸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統籌局的兩名官員交換意見,他們認為:通過幾十年的探索以及世界各地及本港的研究結果顯示,以母語為主學習成效最佳。香港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社會,日常溝通以中文為主。香港同時是一個國際商業、金融及貿易中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國際商業用語──英語至關重要。因此香港政府的語文教育政策,以“兩文三語”為目標,期望學生可以中英兼通,能書寫通順的中、英文,操流利的粵語、普通話和英語。由於歷史的原因,香港大部分中學以英語為主要教學用語,少數中學以中文為教學用語。香港教育界透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除了少數中學外,大部分英語為主要教學用語的學生,無論在中文、英語以及其它學科中的成績都不如以中文為主要教學用語的學生。為此香港政府早在1974年的政府白皮書中建議各中學以中文為教學用語。透過各界努力,特別是在香港政府教育部門的支援下,目前所有450所中學中,除了112所中學繼續以英語為主要教學用語外,其它學校都採用以母語為主要教學用語。香港政府教育署在《中學教學語言指引》中指出,“母語教學有助學生學習;大多數學生較喜歡以母語學習;以母語學習的學生,成績一般比能力相當的以英語學習的學生為佳;傳統中文中學的學生在香港中學會考中文及英文兩科的及格率均高於全港平均及格率。由此可見,用母語教學,有助中文及英文兩種語言的學習。用母語教學,為學生消除學習大部分科目時的語言障礙,學生因而較容易吸收知識分析問題,表達意見、發展探究精神及培養敏銳的思考能力。因此,用母語教學,學生的認知及學習能力會有更佳發展,學生也會有更充分的時間更專注學習英文。”
為充分發掘學生認識及學習的潛在能力,香港政府教育署指出,學校應按各自情況,審慎選取最適合學生能力的教學語言,對於繼續使用英語教學的學校,學校須確保其選擇有助學生學習。學校須向教育署證明該校已具備足夠條件,可以有效地採用英語教學。這些條件是:1.學生能力:在過去三年,學校中一新生中平均有不少於百分之八十五屬於“教學語言分組評估”組別Ⅰ及組別Ⅲ[組別Ⅰ:以中文或英文學習,同樣有效。組別Ⅱ:以中文學習,更為有效。組別Ⅲ:以中文學習更為有效,但亦可以用英文學習。]2.教師能力:由校長評估及證明教師能力。(日後制訂的教師語文基準,可以作為客觀依據。如有需要,教育署督學會到學校收集資料,瞭解學校是否已為採用英語教學作好準備。)3.支援策略及措施:學校須向學生提供足夠的校本支援,例如開辦銜接課程。可見,一種語言能否成為教學用語,是以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語言能力及是否有相關輔助措施作為先決條件的,是一種對教育教學負責的科學態度。
香港的學生家長對母語教學的態度是矛盾的。大部分家長認為母語教學有助於學生吸收知識,能提升學習效果,但他們又希望自己孩子能上英文中學。這一矛盾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許多家長認為學好英文出路好,母語教學使得學生英文水平下降。對於香港社會來說,英語至關重要,不懂英文很難有立足之地。但一味注重英語,而沒有學好應掌握的其他學科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恐怕在市場中更難有立足之地。香港教育界透過大量的調查研究證明母語教學效果最佳,用母語教學學生不僅能學好中文及英文兩種語言,特別是在學習其他學科時,能消除語言障礙,從而使學生如魚得水,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認識及學習能力。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商業、金融及貿易中心,具有良好的使用英語的環境,但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針對學生、教師等實際情況,香港政府充分尊重科學的教育教學規律,倡導母語教學。對於大部分藏族學生來說,漢語文環境遠遠不如在香港社會的英語環境,所以對藏族學生應以哪一種語言為主要教學用語是毋庸質疑的。
在藏族中學中進行母語教學,並不意味著削弱漢語文。相反,在對除漢語、英語以外的課程使用母語教學的同時,應加強漢語的教學,並逐步加強英語教學。有一位藏族學者說的好,要站起來,就得學好母語,要走出家門,就得學好漢語文,要走出國門,就得學好英語,所以漢語文和英語的重要性毋庸贅述。相對而言,根據藏區實際情況,學好漢語更為重要。但本人認為目前在藏族中小學所進行的漢語文教學在諸如教學方式方法及教材選用方面存在許多問題,不適合藏族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我省許多地方,藏族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學了十幾年漢語,但仍然不能用漢語溝通。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對藏族學生如何有效地進行漢語教學應該重新認識,並作為一個課題來進行研究。在西方許多國家,如何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教學已經研究出一整套的方法和配套的教材教學工具。由於這個研究成果,對許多非英語國家的英語教學起到積極的作用。最近幾年,我國也引進這種教學理念,對中小學的英語教學從教材到教育方法進行了很大的改變,從而使我們的英語教學更具有實用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對藏族學生的漢語文教學也應該借鑑國外的先進教學方法,將漢語文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教學。為此有關教育部門應該制訂相應措施,針對藏族學生實際情況,編寫漢語文教材,對漢語文教師進行新的教學理念及方法的培訓,從而使針對藏族學生的漢語文教學更有效、更實際。
無論如何,我們再也不能繼續那種為了學好漢語文,而犧牲其他學科知識的做法。我們應該認識到語言教學與教學語言之間的區別。應用哪一種語言進行教學完全取決於哪一種語言在學生的學習程序中不是一種障礙,而一個人的智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又與語言能力的發展緊密相關的。因此,為了提高教育教法質量,充分挖掘人的聰明才智,我們應該用學生最簡便易懂的語言做為教學用語,同時加強語言本身的教學。
二、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保證高質量教學的前提
提高藏族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是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任何一所學校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與是否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有關。任何一所知名度較高的學校背後肯定有一支責任感強,專業技能過硬的師資隊伍。大部分民族中學的師資隊伍在學歷上,特別是在專業技能方面都比其他中學低。這主要是因為藏族基礎教育落後所導致的惡性迴圈所造成的。
眾所周知,教學質量是學校教育的生命,而它又必須是靠許多質量指標體系支撐的一項複雜工程,它不僅包括學生、教師、家長、教材、教育教學方法等內容,同時也包括社會環境等因素。但就目前我國教育現狀而言,雖然高考不是一個科學而全面的教育教學質量評估指標,但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仍然是一項普遍認同的中學階段教學質量的評估指標。就這一指標而言,藏族中學階段教學質量遠遠落後於普通中學。雖然在某些地區,藏族中學的高考升學率高於當地普通中學,但錄取線遠遠低於普通中學。八十年代初期,青海師範大學為了給當地藏區培養經濟建設急需人才,每年都錄取相當數量的藏族學生,學校提出“低分進,合格出”的培養目標,但所有教過藏族學生的老師都深有體會,要達到這個目標談何容易。師生雙方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艱辛努力,但除了少數優秀學生外,大部分藏族學生都很難達到實際意義的.“合格出”。而這些所謂“合格出”的畢業生成為各民族中學的師資。由於語言障礙,特別是艱苦的高原生活環境又使許多合格的大學畢業生無法加入到各民族中學的師資隊伍中去。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部分民族中學師資隊伍的素質,特別是專業知識方面較其它中學差。
不健全的高等教育體制也是阻礙民族中學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許多民族中學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大部分藏語文、數學、物理及化學等課程的教師都是本專業畢業的本專科生。而政治、地理、歷史、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大部由非本專業的教師任課。有些地方大部分文科類課程要麼由藏語教師代課、要麼由有語言障礙的其他民族教師任課。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在高等教育階段沒有一所院校專門為民族中學培養政治、歷史、地理及音樂、美術、體育的教師。民族中學的學生在參加高考(民考民)時一般只有兩種選擇,報考理科專業的考生可以在數、理、化等專業中做出選擇,報考文科的學生除了藏語言文學專業外,沒有其他專業可選擇。為了解決民族中學中存在的這一突出問題,各有關部門應引起高度重視,以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的積極態度,對民族中學各學科教師舉辦有針對性的短期培訓班,從而解決燃眉之急。從長遠來講,還是應該從建立健全教育體制著手,培養不同專業的學生以適應民族中學的師資需求。一名合格的高素質的教師不僅應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更應該有一種對社會負責,對家長及學生負責的強烈責任心。在一些地方部分教師的社會責任性不強,加之學校管理不善,導致教師上課的隨意性及不負責的問題,甚至在個別學校教師無故不到位,當自己有事脫不開身時,隨意安排自習課等,這些問題極大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為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我們應該以理服人,加強職業道德的教育,但同時我們更應該在學校管理方面下功夫,建立健全一套適合市場經濟體制的管理辦法。事實上,現在有許多大學畢業生有志從事教師工作,他們不僅有能力,也有熱情。但學校的定崗定編制使得各學校人滿為患,無力吸收新的血液。特別是一些既沒有能力,又沒有責任心的人員仍然在崗。雖然各級政府採取各種政策措施,要求各學校聘用有教學能力的優秀教師上崗,對哪些沒有教學能力的人員限期自謀出路,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學校不能切實貫徹落實這一政策。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應該從發展民族教育,為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認識這個問題,充分發揮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大膽起用有熱情,有教學能力的人走上教師崗位,確保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三、開掘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
對於一名有豐富教學經驗及能力的優秀教師來說,如果沒有一套好的教材及輔助資料,恐怕也將會面臨重重困難,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更談不上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就藏區學校的實際而言,除了有關部門編譯的一套教材以外,很難找到相關教學輔助資料及課外讀物。對於同一年級的藏族中學和普通中學的學生而言,如果你給一名藏族中學的學生100元人民幣用來購買課外讀物或教學輔助資料,恐怕他無法花去這100元人民幣。但對於普通中學的學生而言,這100元人民幣將遠遠不夠他買相關的資料。這一現狀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藏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同時備課資料的缺乏也影響了教師的教學質量。
就香港的情況而言,以前只有很少的中文教材,大部分教材書及參考資料都是英文的。但自從香港教育界認識到母語教學的重要性,逐步推行母語教學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學以母語為教學用語,對中文教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香港作為國際貿易與金融中心,其市場運作非常規範,當對中文教材及參考資料的需求增大時,各出版商積極響應,加之政府的支援與鼓勵,自1986年以來,不斷有新的中文教材出現在市場上,現在在中學適用的書目表中已有160多套中文教材及參考資料。
根據香港的經驗,如果我國藏族地區的大部分中學以母語為教學用語,那麼對藏語教材及參考資料的需求將大大增加,這無疑蘊含著極大商機。為此,各有關部門應對藏族學校教材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從發展民族教育,促進民族經濟建設出發,大力支援編譯及出版民族教材。同時根據當地實際,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支援和鼓勵各出版商出版藏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