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學籍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普通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學籍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學籍管理;獎勵;處分
論文摘要:少數民族學生學籍管理是影響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培養質量的槓桿,也是解決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困難等問題的關鍵點。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特點,結合學校實際,落實少數民族政策,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構建科學的少數民族學生學籍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校學籍管理是學生由人學到畢業在校學習、生活的全過程的行為規範,關係到學生的學習資格和學習狀態及學習結果的認定,直接影響高校教育教學的質量,對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起著重要的作用。少數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係國家穩定、民族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問題。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高等教育一直給予極大的關懷和支援,在資金投人、招生、畢業分配等方面採取特殊舉措和傾斜政策,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少數民族各級行政管理人員和各類專門人術但少數民族學生由於學習基礎、風俗習慣、經濟狀況、語言文化、居住環境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們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帶有特殊性、複雜性,特別是學習困難以及由此引起的學籍管理上的一系列問題已成為當前少數民族教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如何根據少數民族大學生特點,構建適應普通高校的少數民族學生學籍管理模式,提高培養質量,是當前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個核心點。
一、少數民族學生學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困難突出
研究表明,少數民族學生對大學生活的整體適應水平與漢族學生相比存在顯著差異,整體適應得分低於漢族學生,特別是在非民族類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在學校學習中難以獲得與漢族學生同樣的.學業成績。這不僅表現在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往往需要透過進人民族預科班學習一年左右,才能進人本科教育,而且表現在少數民族學生在選優的評價中處於弱勢地位,尤其是在重點綜合性大學中,少數民族學生要透過課程考核已經很困難,更不要說在各項評優評先中有所成績孔很多學校在學生的人黨、競選學生幹部等方面都對學業成績有一定的要求,都會加劇少數民族學生心理孤獨與各方面的壓力。更為嚴重的是,學習困難還將直接導致少數民族學生面臨學籍異動、畢業及學位授予等問題。
2.少數民族學生學籍管理缺少政策指導
教育部關於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教民[2005]5號)對預科班和民族班學生管理做出了專門規定,對透過預科學習後和直接進人普通高等學校學習的少數民族學生,原國家教委辦公丘國家民委辦公廳《關於內地高等學校招收少數民族學生及管理工作的暫行規定》的通知(1992年11月30日)規定,“新疆等民族學生的學籍,按國家教委公佈咖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規定》進行管理。但對留級、降級、退學處理的學生,其不及格課程可在原規定的基礎上多給一次補考機會”。除此之外,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其他具體的問題,並未做出統一的規定,學校層面缺少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指導性政策。
3.優惠政策面臨質疑
面對少數民族學生學籍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有的高校採取一些優惠政策,比如,降低課程考核成績合格標準,降低畢業學分要求等。但是,實行這些優惠政策,面臨很大的問題:第一是教育公平的問題。有的少數民族,與漢族雜居,基礎與漢族無區別,而有的漢族,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受到的教育與少數民族一樣,實行優惠政策,對這樣的學生是否公平?另外,同為少數民族學生,假如說對40分以上的不及格課程都認可為60分,那麼就無法很好地評價他們學習的質量,在造成一定程度不公平的同時,也難以進行有效地激勵、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第二是與培養質量的矛盾。這些優惠政策是否與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層次高、高質量人才的目標違背?能否保證少數民族學生的培養質量?第三是與嚴格管理之間的矛盾。基於優惠政策,一些教師和管理工作者往往會放鬆對少數民族學生的要求,無形中會助長少數民族學生等、靠、要的思想。
二、構建少數民族學籍管理模式的實踐
1.以高質量為目標
少數民族學生畢業後多在自己家鄉工作,將是少數民族地區高層次科研、教學、管理、經營及技術人才的重要人力資源,對本地區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要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學生培養質量,以高質量為最終目標。努力為少數民族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時間,培養民族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們具備為民族地區奉獻自己才華的崇高信念,具備為本民族地區發展貢獻的能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2以激發動機為切入點
研究表明,各民族學生之間學業成績上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程度,少數民族在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對教育有不同的態度與理解方式,因此他們的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學習壓力面前,一般會產生兩種情況,一部分學生為了縮小差距,把壓力變為動力,努力學習。另一部分學生覺得差距太大,就消極放棄。因此要著重加強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透過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透過管理人員的教育,任課教師的課堂引導,優秀學生一幫一助學等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消除閉塞自卑心理,強化競爭意識,樹立為國家為民族地區發展而學習的目標、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刻苦學習,嚴格要求自己,摒棄等、靠、要的思想;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3.以課程學習為突破口
打好基礎,因材施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根據各個專業具體情況,結合少數民族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文化基礎,適當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定,合理組織教學執行。一是單獨編班授課。對英語、數學、化學等難度較大的公共基礎課程單獨開課,對沒有單獨開設的課程,要求各個學院為少數民族學生配備老師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來進行專門的輔導,課堂教學與課外輔導緊密結合,保證他們學有所得,鞏固基礎,完善知識結構。
4.以制度建設為保障
(1)學籍管理制度化。在實踐的基礎上,逐步摸索少數民族學籍管理辦法。①註冊管理,少數民族學生多來自偏遠地區,經濟條件比較困難,難以按時交費註冊,因此,學校開通新生入學綠色通道,透過獎、助、貸等多種形式,解決少數民族學生生活問題和學籍註冊管理。②學籍異動處理。對其補考、重修次數不加限制,不進行留級、退學處理,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學習條件。③畢業管理。對少數民族學生實行完全學分制,在規定學制年限未達到畢業要求,可延長學習年限,直至修滿畢業要求學執。
(2)健立激勵機制。少數民族學生在學校評優中一直處於弱勢,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對少數民族的學習成績獎勵、助學金評等都單獨設定標準、分配比例,在學習成績獎勵上,對同年級學期GPA排名前20%的學生進行獎勵,充分肯定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2003級至2006級,課程不及格率呈下降的趨勢。說明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和學習努力程度都在逐步提高,學習動機水平有所提高。
5.以嚴格管理為基礎
把“特殊照顧”與嚴格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促使少數民族學生早日成術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需要採取特殊的政策和不同的方法,但不等於少數民族學生享有特殊的權利,不能在“特殊”的藉口下放鬆對他們的管理,更不能因為其身份的特殊,而對其違紀現象不予批評。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對於違章違紀的學生要嚴厲批評,嚴肅處理,從政治、思想、道德上嚴格要求,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公民道德觀念,促使他們健康成長,最終成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