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社會資本視野下的區域高校社會服務的管理策略論文

試論社會資本視野下的區域高校社會服務的管理策略論文

  摘要:社會服務是大學的三大職能之一。目前,提供高質量的社會服務已成為辦學者追求的目標之一。在大學辦學自主權日益擴大和高等教育發展戰略已逐步由數量的擴張轉移到質量提高的背景下,區域高校如何發掘高校內部、外部社會資本,健全高校社會服務的管理策略,有助於挖掘內部資源,提供優質社會服務,提高辦學質量。

  關鍵詞:社會資本 高校社會服務 管理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序的推進以及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轉軌,高校獲得了較大的辦學自主權,面向社會辦學的範圍也日益擴大。同時,高等教育發展戰略已逐步由數量的擴張轉移到質量的提高階段。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在高等學校發展中的作用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圍繞如何加強和改善高等學校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文章和著述亦不斷出現,然而,對於社會資本在我國高等學校社會服務發展中的作用卻關注較少。從國內外關於社會資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高校社會資本是高等教育的一種重要資本形式,在高等教育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對高校社會資本進行梳理,有助於健全高校社會服務的管理策略,挖掘內外部資源,提供優質的社會服務,也有助於提高辦學質量。

  二、高校社會資本

  1.社會資本的界定

  社會資本的概念是由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於1980年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為,社會資本“是那些實際的或潛在的,與對某種持久網路的佔有密切相關的資源的集合體,這一網路是一種眾所周知的、體制化的網路,或者說是一種與某個團體的成員身份相聯絡的網路,它在集體擁有的資本方面為每個成員提供支援,或者提供贏得各種各樣聲譽的憑證”[1]。當代美國著名社會學家詹姆斯·科爾曼對社會資本的概念作了進一步研究。他認為,社會組織構成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為人們實現特定目標提供便利。如果沒有社會資本,目標就難以實現或需付出極高的代價。“社會資本的形成,依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按照有利於行動的方式改變。物質資本是有形的,可見的物質是其存在的形式;人力資本存在於個人掌握的技能和知識中;社會資本基本上是無形的,它表現為人與人的關係。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為生產活動提供了便利,社會資本具有同樣的作用。”[2]

  2.高校社會資本的界定

  胡欽曉認為,所謂社會資本(SocialCapital),是指個人或組織透過長期交往、合作互惠,並在良性的行為規範約束下形成的一系列網路關係。這裡,社會資本不單單指人際關係,同時也涵蓋組織之間、組織與個人之間的關係。社會資本是在良性的行為規範約束下形成的網路關係。在不好的行為規範指引下形成的網路關係,如裙帶關係、犯罪團伙等,不屬於社會資本的範疇。與物質資本不同的是,社會資本是一種無形的、可增值的、能再生的,但長期不用也會枯竭的資源[3](P.47)

  所謂利益相關者,就是指那些能夠影響組織目標實現,或者被組織目標實現的過程所影響的任何個人和群體[4]。我國高校利益相關者分為四類:核心利益相關者(以經營者為代表的大學行政人員)、關鍵利益相關者(政府、大學教師)、緊密利益相關者(企業、學生)和一般利益相關者(學生家長)[5]。

  根據高校利益相關者所處的社會系統,我們把高校社會資本分為政府、高校和社會三大類。在這種“議行合一”的體制下,決策者容易犯狹隘主義,在對重大問題進行決策時,高校的決策者只考慮對政府或者院校自身負責,而不必對社會、大學教師、學生和家長等利益相關者負責。從市場經濟理論來看,當一企業的.產品不對他的消費者負責時,就不可能對消費者的需求做出迅速和準確的反應,也就失去了生產高質量產品的內生動力。高校作為一個利益相關者組織,高校的決策應該充分體現利益相關者尤其是直接利益相關者的願望、意志和要求。因此,在開展社會服務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和體現利益相關者的願望、意志和要求。透過健全高校社會服務的管理策略,挖掘內外部資源,提高優質社會服務,促進高校發展的良性迴圈。

  三、構建區域高校社會服務管理策略的必要性

  1.從高校社會資本的功能來看[3](P.49)

  首先,社會融資功能。高校社會資本有利於高校與企事業開展科技開發合作,從而吸引企事業資金;有利於吸引社會人士、校友等無私捐贈;有利於融洽高校與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門之間的夥伴關係,從而獲得更多的資助以及良好的生存空間。這些都可以使高校自身贏得更多的資金援助。其次,資訊獲取功能。當今社會已由傳統的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資訊是現代社會中與物質、能量同等重要的一種資源。同樣,資訊對高等學校的發展定位、辦學特色的形成、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促進大學生就業等方面產生著重要影響。再次,合作創新功能。簡弗·泰恩和羅伯特·阿特金森認為,在新經濟中,社會資本表示的是在一個組織網路能夠進行團結協作、相互促進生產收益的情況下形成的“庫存”,“它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的關鍵因子”。就高校社會服務領域來說,在國家有限的財力投資條件下,擁有較強社會資本的高校,透過與企業合作創辦研究中心,大力開展技術開發;建立科學園區,向企業轉讓技術;鼓勵師生技術專利入股,興辦高新技術企業等社會服務形式可以廣泛地吸收社會資金投入,促進高校“產學研”相結合,增強辦學實力。

  2.從我國區域高校社會服務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來看

  經過區域高校、區域社會等多方面的努力,我國區域高校的社會服務工作基本走上了正軌,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6]。一是高校自身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區域高校的教師社會服務觀念存在偏差;區域高校的人才結構不合理;區域高校的專業設定陳舊狹窄等。二是社會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宏觀政策上區域高校缺乏必要的自主權;區域政府沒有給予區域高校足夠的支援和重視;區域企業與區域高校的結合不夠緊密等。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健全區域高校社會服務管理策略,促進區域高校社會服務活動健康快速發展。

  3.從美國等發達國家區域高校社會服務管理成功實踐來看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成功實踐為我國建立和健全區域高校社會服務管理策略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借鑑[7]。例如,國家透過立法、財政資助、協調政策等手段促進高等學校社會服務職能的形成和發展,這些法案包括《莫雷爾法案》、《史密斯一萊沃法》和《貝一多爾法案》等,同時美國成立了許多專門保障校企合作有效進行的技術轉讓辦公室、諮詢公司、綜合服務機構等組織機構。

  四、區域高校社會服務管理策略的構建

  隨著大學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與區域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發展,區域高校如何有效提供社會服務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同時,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得高校大學生就業成本大幅度增長,給個人、家庭和學校等諸多群體帶來了壓力。有效的社會服務管理策略是提高區域高校社會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高校、社會等都要採取一定措施,構建合理的區域高校社會服務管理策略。

  1.從政府視角來看

  首先,加強國家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為區域高校社會服務發展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我國應建立保障高校社會服務正常運轉的法律框架。目前,我國整個高等教育事業正在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軌道,但高等教育的宏觀管理機制還沒有真正健全,沒有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法律框架。國家應頒佈《高校社會服務管理法規》,對政府、高校與社會組織(尤其是企業)在社會服務中的地位和作用、權利和義務等進行闡述,把社會服務的管理納入法律的軌道。第二,我們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設立專項基金,對高校社會服務進行導向和激勵。搭建資訊平臺,及時推廣和宣傳品牌社會服務活動,釋出社會服務需求資訊,促進高校、科研機構與社會組織進行合作。總之,要協調政府、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各自區域性利益,建立和健全高校社會服務系統,儘快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引導激勵合作,實現“多贏”目標。

  2.從區域高校視角來看

  首先,學科是大學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實現大學三大職能的平臺。學科水平的高低決定著高校社會服務質量的高低。因此,高校應加強學科建設,改革專業與課程結構,加強與社會的結合,面向社會人才需求,開設實用課程,培養大量應用型人才,把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密切結合起來,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一體化的道路。其次,加強應用性研究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加強高校與企業界合作,加速成果轉化。再次,高校應積極設立社會服務的管理機構,為高校社會服務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成立專門保障校企合作有效進行的技術轉讓辦公室、諮詢公司、綜合服務機構等組織機構,專門負責促進科研成果快速轉化,尋找新技術發明,評估其潛在市場價值;保護智慧財產權,為學校新技術發明申請專利,負責與私人企業簽訂技術轉讓合同;提供技術孵化站和部分啟動經費;為建立高技術公司尋找管理人員,組織產品開發與營銷。

  3.從社會視角來看

  首先,社會中介組織不定期地組織對區域高校與政府、地方經濟關係的評估,改善政府技術轉讓方面的工作方式,提高高校參與地方經濟建設以及技術轉讓的積極性。其次,加強校外同行專家參與高校社會服務管理或決策諮詢。同行專家往往能預知和發現高校管理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能就問題提出創新意見和建議。再次,社會中介組織對高校社會服務質量進行評估和社會對區域高校社會服務發展要求開展資訊諮詢。由於教育機關內部的諮詢機構力量薄弱,加上其本身即為教育機關利益共同體中的一員,往往不能進行充分的論證,提出的建議不被採納時也無相應的制約機制。由社會中介組織對區域高校社會服務進行評估,提高社會服務資訊諮詢平臺,有利於促進區域高校社會服務的健康快速發展。

  五、總結

  隨著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的社會功能在不斷擴充套件。社會服務已經成為高校職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國家的有關高等教育的法規、檔案明確提出高校要開展社會服務。區域高校也正在積極探討社會服務問題。區域高校社會服務涉及到各級政府的政策調控以及區域社會各領域的需求。區域高校社會服務固然要靠自身的努力與探索,挖掘高校內部、外部社會資本,健全高校社會服務的管理策略。同時也需要政府、社會的共同努力,採取合理管理策略,為區域高校社會服務活動開展提供強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皮埃爾·布迪厄.資本的形式[C]//薛曉源,曹榮湘.全球化與文化資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4.

  [2]詹姆斯·S·科爾曼.社會理論的基礎[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356.

  [3]胡欽曉.高校社會資本論[J].高等教育研究,2005,(9):47,49.

  [4]FeemanRE.StrategicManagementAStakeholderApproach[M].Boston:PitmanPress,1984:46.

  [5]潘海生.作為利益相關者組織的大學治理理論分析[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7,(5):18.

  [6]鹿紅娟,陳士俊.影響區域高校開展社會服務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科學·經濟·社會,2005,(4):73-76.

  [7]甄麗娜.美國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發展及啟示[D].重慶:西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7-1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