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普通高等學校學籍管理論文

簡論普通高等學校學籍管理論文

  摘要:隨著高校擴招以及現代化管理手段的發展,依據當今高校以人為本、依法治校的辦學理念,傳統滯後的學籍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高校辦學需要。從高校學籍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在分析當前高校學籍管理工作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就如何改革高校學籍管理工作,建立科學、現代化的學籍管理制度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對高校改革學籍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高校;學籍管理;改革;現代化

  高校學籍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籍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校的教學秩序、教學質量和校風、學風的建設。同時,高校的學籍管理工作也是一項政策性、原則性較強的管理工作。它反映了學生在校階段的各種變化情況,是學校瞭解、掌握學生基本情況的主要途徑,更是對學生管理工作進行研究、決策的重要依據。近年來,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辦學層次的增加和專業數量的增多,給學籍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與挑戰。

  一、高校學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學籍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加強和完善學生的學籍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籍管理是學校依據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有關規定和學校制定的實施細則和規章制度,對學生從入學註冊到學成畢業的整個過程所進行的階段和全過程的質量考核及管理。對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科學嚴格的學籍管理制度和方法也具有重要意義。學籍管理制度規定了學生學習、生活中必須遵守的原則,為學生的成長制定了基本的方向,它具有嚴肅性、強制性和導向性的特點,學生遵守這些規定,按照要求去做,就會樹立自覺學習、奮發向上、樹立優良的學風。

  二、高校學籍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行的學籍管理體系,是以我國傳統的教育體系為依託而延續下來的,它主要強調標準化共性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教育需求。因此,與之相應的學籍管理單一刻板,不利於創新教育和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果僅對傳統學籍管理工作做區域性的調整,只能應付諸多學籍管理中的暫時問題,而不能解決學籍管理中的實質性問題。筆者認為,傳統學籍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傳統的學年制學籍管理制度顯現弊端。

  目前,我國高校基本上實行的都是學年制的學籍管理制度。學年制學籍管理即學生必須經過統一規定的學習年限和一定的教學時數,考試合格為畢業標準,課程設定按學年安排。學年制學籍管理制度是按班級授課的,學校根據專業特點安排課程,具有一定的規模性和專業性,但是,這種教學模式所培養出來的人才知識結構相同,缺乏個性,並不利於發揮學生專長和創新能力,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多層次的需求。現今,眾多大學生面臨著就業的巨大壓力,而事實上,專業的高階人才供不應求,導致這種社會現象的出現與傳統的學年制學籍管理制度不無關係。

  第二,學籍管理手段相對滯後。

  隨著教學班級和學生人數不斷擴大,學校設定的專業門類不斷擴增,課程科目不斷增加,而且專業的設定還隨社會的需求逐年調整,傳統的學籍管理手段已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學校教育的需要。龐大的學生學籍資料收集、整理及分類分析會使學籍管理工作者難以招架,學籍管理人員很難保證在統計分析中萬無一失,落後的學籍管理手段成為推動教學管理改革、提高教學管理效率的一大障礙。雖然大部分高校引進了網路管理系統,使學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大大提高,但系統仍不完善,因此,還沒有真正地實行網上辦公,學籍管理經常處於半手工操作狀態,這種陳舊的手段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此外,由於學分制改革在試行期,學分制學籍管理制度尚不太完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同時,學分制與學年制並存,兩種管理模式無疑給學籍管理帶來更多的工作量以及更大的工作強度。

  第三,學籍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由於高校學籍管理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和技術性很強,它不僅要求學籍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有極強的計劃性、準確性、原則性、創新性,還要有完成管理任務和協調工作關係的能力。同時,學籍管理也是一項十分複雜煩瑣的工作,工作量大,影響因素多,在工作上需要管理人員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籍管理是透過管理學籍達到對學生實施教育的目的,所以說,管理人員的素質尤為重要。就目前的狀況看,很多高校學籍管理人員未經過專業培訓,結構不盡合理,並且隨著連續幾年的擴大招生,學生人數的增加,管理人員的配備也明顯不足。

  三、關於高校學籍管理改革的思考

  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發揮學生個性,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能力的人才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現今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呈現多樣化,畢業生就業日益市場化,學籍管理改革不但要適應學校教育改革的需要,還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一切都必然使高校學籍管理工作更加複雜化,並提出新課題和新要求。因此,為了適應教育改革新形勢,更好地服務於教育教學管理,需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體現現代技術的學籍管理制度。筆者認為,現階段高校學籍管理工作改革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學籍管理實行學年學分制。所謂學年學分制是以學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量的標尺,又保留學年制的學習年限。現階段提倡的學分制,建立較為靈活的教學管理體制已成為我國大部分高校學生學籍管理工作改革的主流。學分制改變過去學年制的固定教學學制的模式,有利於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有利於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育質量。同時,學分制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才能的可能性與機會,使學有餘力的學生能利用在校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知識。由此可見,學分制在重視教育的多樣化、個性化原則下,按照教育規律,貫徹因材施教,使學生個性得以充分發揮。

  其次,進一步完善學籍管理現代化。實現高效、公正、準確、科學的學籍管理,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實現管理手段的現代化。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辦學規模的逐步擴大,學籍資訊量的急劇增加,學籍管理的任務越來越重。近年來隨著普通高校擴招,學生不斷增加,生源的來源途徑又各不相同,給學籍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和難度。而大多數高校的學籍管理工作尚處於半手工狀態完成,即使採用計算機管理,由於目前各院校之間以及各部門之間尚無統一的學籍管理軟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著溝通和協調等問題,也會造成在管理上的高消耗、低效率。為了適應現代辦公的需求,保證工作質量,降低工作強度,迫切需要一套統一的、現代化的學籍管理手段。

  再次,加強學籍管理隊伍的建設。學籍管理隊伍是學籍管理工作的主體,是學籍管理工作的執行者。學籍管理隊伍素質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係到高校教學工作的運轉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籍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須加強服務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成本由學生與國家分攤和畢業生自主就業的形式下,學籍管理工作者應時刻擺正心態,對所有的學生及其家長要一視同仁。因此,作為學籍管理工作者必須要做到以高度的責任心維護學籍管理的嚴肅性,不僅要有認真細心、愛崗敬業、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還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發揚盡責的奉獻精神。

  就高校而言,應當有計劃地加強對學籍管理工作者專業素質的培訓和建設,建立健全繼續教育機制,根據學籍管理人員知識層次、專業特點的不同,採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繼續教育方式,把理論培訓與實踐鍛鍊、國內培養與出國(境)培訓、短期培訓與職業教育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透過培訓,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員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以觀念創新帶動學籍管理工作創新。人才資源是一切資源的核心,對於學籍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高校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高校要對學籍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給予肯定,不僅要對全校學籍管理工作隊伍結構給予合理的調整,還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把物質激勵與成就激勵、精神激勵結合起來。建設一支具有現代化管理思想和意識、掌握現代化資訊管理技術、具有奉獻、服務精神的高素質的管理隊伍,是現代各高校學籍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務。

  最後,強化法制意識,依法治校。近年來,我國的法制建設不斷加強,學生的維權意識也在提高。現代化的大學應進一步強化法制觀念,深入領會並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高校學籍管理制度的建設要遵循法律的要求,學校學籍管理制度既要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又要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將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賦予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實施權進一步細化,在學校的章程中做出相應的規定,使之成為學校一切活動的依據。高校學籍管理工作是一項原則性和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它不僅有嚴格的學籍管理規定,還有完善的法律依據。作為學籍管理人員堅持原則、維護學籍管理的嚴肅性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學籍管理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在正常的學籍處理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具體問題,需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進行公平和妥善的處理。同時,學籍管理過程也要程式化。尤其是在處分學生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守必要的程式。學籍管理內容程式化不單單指管理工序的流程化,它還是學校學籍管理的標準化過程。因此高校加強學籍管理,必須堅持依法治校、健全管理制度、規範管理程式。

  綜上所述,高校學籍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環節,改革傳統落後的學籍管理方式,建立科學、現代化的學籍管理制度,加強高素質的學籍管理隊伍建設,是推動現代化大學發展的重要措施,是為社會提供合格人才、科教興國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志祥,等。學籍管理工作的體會[J]。西北醫學教育,2005,(8)。

  [2]魏勇。科學的學籍管理需要高素質的管理隊伍[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

  [3]嶽新,畢玉建,王申廣。嚴格高校學籍管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3,(5)。

  [4]餘碧春。對高校學籍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

  [5]鄭立。談推進全面學分制的學籍管理制度創新的原則[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