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低碳經濟發展的困境及策略論文

新形勢下低碳經濟發展的困境及策略論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依靠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給資源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必須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發展低碳經濟,打破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約束,構建其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因而,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已成為世界各國實現減排目標的戰略選擇。

  一、低碳經濟及其理論基礎

  (一)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是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強調的是低排放、低能耗和低汙染。本質上講,低碳經濟是為了實現對資源的高效利用、實現新能源的開發,打破傳統高排放、高能耗產業,研發創新減排技術與能源技術,最終實現綠色GDP,從而改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

  (二)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

  低碳經濟具備深厚的而廣泛的理論基礎,是經過許多經濟學家、環保主義者以及思想家的反覆研究和論證得到的產物。其理論基礎包含如下兩方面:

  1、馬克思、恩格斯的人與自然關係理論

  自然界與人類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辯證統一的關係。自然界產生了人類,而人類為了贏得生存在不斷地對大自然進行改造。馬克思將人類對自然的改造活動稱之為勞動。人類透過勞動實現與大自然的物質交換過程。正如馬克思所言:“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於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於和最適合於他們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對人類來而言,自然界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為贏得發展必須正確認識並處理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尋找自然改造與人類生存間的平衡點。低碳經濟便是其中的一大重要成果。

  2、可持續發展理論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給出了關於可持續發展的定義。該報告認為: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而且絕不含有侵犯國家主權的含義。這是目前影響最廣泛的可持續發展定義。它考慮到“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強調了國家間的合作、國家公平、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自然資源的基礎地位、環境的承載力、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以及國家的政策和計劃對環境的關注等重要內容,體現了社會公正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而低碳經濟的發展目標就是追求經濟、生態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體現在它的方方面面。

  (三)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我國政府重視能源利用,在“十二五”規劃對能源發展作了重點強調,並積極探索低碳經濟這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現已取得可觀成績。低碳經濟存在著兩個基本點:

  首先,它影響著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四個重要因素,包括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在不斷重複和更新的生產活動中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汙染,實現我國經濟和環境的利益最大化。

  其次,它實現了社會再生產活動中的能源消費生態化,使國民經濟向低碳化甚至無碳化方向發展,為推進我國生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國現在的能源結構仍以化石燃料為主,其中所有化石燃料中煤炭的比重最大,佔到了75%.這就使我國經濟的發展“高碳”特徵顯著,煤炭經濟中釋放的二氧化碳含量極高,因此,節能減排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中之重。

  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困境與問題分析

  (一)資源供需矛盾顯著,能源需求日趨擴大

  能源對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影響著人民的生活水平。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對能源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大,但與之相對應的能源供給卻腳步遲緩。1980年到2008年的時間,我國對標準煤的需求量從58587萬噸一躍增至到了277515萬噸。經濟的快速發展伴隨的是能源的巨大消耗,2003年的1.4萬億美元GDP是消耗了50億噸能源換來的。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能源的需求也不斷增大,透過仔細分析能源生產彈性係數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能源供求矛盾日益尖銳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生產滯後。

  (二)新能源產業發展速度緩慢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量,從長遠角度來看,我們可以透過開發多種低碳和環保新能源,如核能、電能、風能、太陽能等,來解決我國現有的能源不足等問題,同時這也是我國向低碳型經濟轉變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汙染產業比重仍然很大

  其他國家將對環境有汙染的產業逐漸向我國轉移,增加了我國的碳排放量。一方面,為了發展經濟,各地政府不斷招商引資,忽視了對環境和能源的保護,將國外的`很多汙染產業引了進來。另一方面,因第三國限制進口,使很多危險廢物進入我國市場,造成了我國環境汙染。

  (四)財稅政策不完善,難以形成有效激勵機制

  從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我國的財稅政策還需不斷改進和完善。現有的財稅政策存在一些問題,如稅收政策缺少連續性和針對性;從事能源回收再利用的企業稅費負擔大;沒有有力的稅收優惠政策;對新能源產業補貼較少。

  (五)我國人民節能減排意識薄弱

  節能減排不僅是我國政府和企業的責任和義務,更需要全國人民參與到節能減排的大軍中來,因此,要想更好地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就需要提高全國人民節能減排意識。從人民消費角度來看,有兩個明顯的消費問題,首先,我國人民消費了大量的汙染產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對一次性商品的購買;其次,傳統消費思想根深蒂固,直接影響著現代人民的消費觀念,很多不良的消費習慣依然存在,比如愛慕虛榮、愛護環境意識淡薄等。

  三、發展低碳經濟的策略

  發展低碳經濟需要我國付出很多努力,不斷尋找解決現有能源問題的辦法,這就需要全國人民在各經濟領域主動出擊。

  (一)政府加大政策支援力度

  企業大多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如果單靠企業自身技術改革和市場力量,是改變不了現有能源局面的。只有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透過改變外部大經濟環境,採取針對性和有效的激勵措施,才能使企業在注重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向節能減排方向發展。一是制定低碳企業標準、完善的低碳企業考核辦法等,加大政府在節能減排中的引導作用。二是加大對低碳產業的補助力度,鼓勵企業向低碳型產業轉變,這樣,既能在企業轉變過程中減少其經濟損失,又能與企業的風險機制相輔相成。三是加大低碳稅收的優惠幅度,減少低碳企業的所得稅支出,逐步徵收碳稅,使企業逐漸向低碳型經濟轉變。四是完善低碳商品消費制度,透過政府的調節,擴大低碳商品的消費範圍,提高低碳節能產品的消費水平。

  (二)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能源產業

  不斷向高技術、新能源產業型結構轉變,淘汰能源消耗大、環境汙染嚴重、產品效益低下的產業,均衡現有產業,大力發展能源消耗小、環境汙染少、產品效益高的新型產業。一是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嚴格控制能源消耗大的產業發展,不斷取締落後產能。二是調整第二產業的結構比例,減少高能耗產業的佔比。加大對高能耗產業的管理力度,更好地利用現有資源,使其向節能型企業轉變。三是提高企業的生產技術,多引進低碳環保裝置。各企業要以節能減排為目標,最大限度的利用能源,降低二氧化碳等汙染物的排放量,使高能耗、高汙染的企業逐漸向低能耗、低汙染的高科技產業轉變。

  (三)最佳化能源結構,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

  節能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不可再生能源問題,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因為可再生能源在利用過程中不需要排放二氧化碳。一是開發水電能源。但必須要處理好因此帶來的環境保護、移民安置、資源利用等問題。二是加大核能在一次能源中的佔比,建立和完善核電供應體系,開拓現代化核電產業發展新模式。三是發展風能,推進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建設。四是加快太陽能發電產業建設,更好地利用太陽能能源,在城市建設和推廣以太陽能為主要能源的供熱水專案,加大農村和鄉鎮中太陽能產品的使用範圍,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等。五是開發利用地熱能和淺層地溫能,透過地熱供暖、供熱水等技術更好地保護環境和能源。

  (四)加大技術改革創新力度,推動低碳技術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和調整能源結構的強有力支援,只有不斷提高和創新低碳技術,加大技術的投入力度,發展核能、電能、風能等可再生資源技術,增加可再生資源技術在我國科技中的佔比,將其作為國家和地區科技發展的重要內容,才能進一步發展新能源,使我國走上低碳經濟發展道路,實現我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從多方面出發,一是增加技術投入比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加低碳產品的範圍;二是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低碳技術,不斷將技術轉化成科技成果;三是學習和借鑑其它國家的低碳應用技術和成功經驗,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參加低碳組織的學術交流報告會,不斷引進其它國家先進的適合我國的低碳運用技術和裝置,招商引資,吸引外國低碳技術產業到我國發展,為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五)全面參與低碳生活,培養低碳消費意識

  在不斷提高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基礎上,改善居民原有的消費方式,抑制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等能源消耗大、環境汙染多的不良消費方式,建立居民理性和低碳的消費理念,樹立居民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企業要在發展中的各個階段和領域運用低碳理念,使企業真正的發展為能耗少、環境汙染小的綠色低碳企業。消費者應該根據實際需求進行理性消費。政府應加大低碳產品的購買範圍,為企業和民眾樹立良好的消費理念,引導廣大消費者向低碳產品消費邁進,政府的行為對全社會低碳意識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從培養公眾低碳消費意識、制定完善的民眾低碳消費鼓勵措施、加強低碳消費宣傳等方面出發。

  (六)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發展低碳經濟,走綠色能源消費道路是我國發展現代化經濟,提高生態能源建設的唯一選擇。只有加強與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先進的國家交流與合作,參與綠色低碳領域國家舉辦的交流會,我國才能進一步發展低碳經濟。一是加大低碳產品的貿易往來,不斷消除低碳貿易障礙,讓低碳經濟在更多國家和企業發展起來。二是吸引國外的綠色、節能、環保產業到中國發展,為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援。三是在多方面加強與其它國家間的合作,如人才、資本、科技等,營造良好的低碳經濟發展和競爭國際大環境。四是加強與其它國家低碳經濟發展合作伙伴關係,如與企業、學術機構等建立合作關係,探索出一條新型合作模式。

  四、結束語

  總之,新形勢下低碳經濟的發展必須依靠政府、公眾、企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從政策引導、技術革新、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公眾節能意識提升以及國際合作等多層面入手,才能推動低碳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們相信透過多方的共同努力,低碳經濟勢必會贏得快速發展,併為實現資源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竇全勇。關於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幾點思考[J].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1

  [2]蘇杭。關於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

  [3]丁雪辰。我國低碳經濟科學發展的幾點思考[J].科學社會主義,2010

  [4]陳霞。低碳經濟下探討我國低碳建築發展的幾點思考[J].現代商業,201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