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文科類學生對基礎文化課的需求和建議論文
高職文科類學生對基礎文化課的需求和建議論文
摘要:高職院校文科類學生對基礎文化課的需求因人、因專業而異。學生對基礎文化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經常會提出合理化建議。文章僅以大學語文為例在調研和思考後加以論述,供教學管理者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參考,同時也供相關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借鑑改進。
關鍵詞:高職;文科類;基礎課;需求類別;建議思考
蓬勃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在不斷完善,在對學生技能培養方面也相應明確了目標。與此同時,在如何對待基礎文化課的學習上卻相對欠缺,存在內容雜亂、方法陳舊、標準含糊等問題,給高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許多研究課題。“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高職教育工作者只有正視這些問題,才能科學地研究這些問題,並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才會使基礎課教學顯示出職業教育的特性。筆者作高職文科類教務管理工作多年,時常留心各科教師和不同專業學生對基礎文化課的反饋,並有針對性地作了相關調查研究。現僅就“高職院校文科類學生對大學語文究竟有什麼需求”闡述幾點思考。
對大學語文需求類別的思考
大學語文是多數高職院校目前只在文科類專業開設的必修基礎文化課,也是學生的母語文化課程。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語文幾乎伴隨了他們整個學生時代。在接受高職教育階段,他們對大學語文應該有更深切、更務實的需求。所以,筆者主要採用抽樣問卷和個別訪談兩種方法,對近幾屆二、三年級部分在校生作了有針對性的調研。結果顯示,高職文科類學生對大學語文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別,對大學語文有不同的重視。歸納起來可分為三種類型。
大學語文的學習應有利於就業持有這種需求的學生入學前多數為“三校生”或以較低高考分數進入高職院校文科類專業學習的學生。他們主要因為入學前文化基礎知識較差,或者雖然文化基礎知識較好卻因家庭生活條件不好,就不想在文化基礎課上過多勞心費腦,只想在高職教育階段掌握一門專業技能,畢業後即去工作。他們認為大學語文只要能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即可,以利於求職。所以他們對大學語文的實用性更注重一些。
大學語文的學習應有利於深造 持有這種需求的學生或因入學時文化基礎分較高,或因家庭生活條件較好,希望繼續求學深造,不急於高職畢業後馬上就業,希望直接專升本。嚴峻的就業形勢也使他們認識到:在當代社會,高學歷、複合型人才的就業面較寬,因而工作機會也會更多,所得薪酬當然也更高。所以他們把考取高一級院校並掌握一門熱門專業知識乃至多門專業知識視為能有良好未來的重要籌碼。大學語文又是文科類學生專升本必考科目之一,同時他們還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是熟練掌握高新技能所不能缺少的形象思維工具。因而,此類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要求就更高了一些。
大學語文的學習應對就業、深造都有利持有這種需求的多數學生是家庭生活條件欠佳,但又不願放棄學業的學生。他們計劃在完成高職教育後邊工作,邊求學,希望能透過成人高考或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多種途徑取得本科以上文憑,藉此來競聘到更理想的職業或者在職場上更快提職提薪。這類學生就想借助於大學語文的學習,達到既能學到系統的語文知識,又能掌握一定的語文自學方法的目的,以便為高職畢業後就業中的再深造打下良好基礎。經粗略地統計,上述被調查學生各類需求所佔比例大致為:第一種型別的學生約佔學生總數的60%;第二種型別的學生約佔學生總數的20%;第三種類型的學生約佔學生總數的20%。
對大學語文教學提出的積極建議
在這項調查研究過程中,得到了幾乎所有被調查學生熱情而真摯的回應,很多學生不僅認真回覆了筆者所問問題,還主動提出了許多對大學語文教學從方法到內容等諸多方面的富有價值的建議。歸納起來建議主要有:(1)大學語文學習要有別於中小學語文的學習,應輕基礎,重語言訓練,兼顧閱讀欣賞練習。力求在以後工作、生活中儘量減少“平常時候講不好話,關鍵時刻不會說話”的現象。(2)大學語文講授應以文學史為經,以名家名篇為緯。在學習各朝代的經典作品的同時,也應對中外文學史有一定的瞭解,避免出現與高職畢業生身份不符的、類似“關公戰秦瓊”的低階笑談。(3)語文課的內容應以中國文學為主,而中國文學又應以古典文學為主,究其原因在於:中國文學更貼近於學生今後長久的生活,而多學習一些古典文學當然是彌補學生古代文學知識普遍較缺乏的最有效方法。(4)充分發揮大學語文的思想性特徵,讓學生在學習大學語文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健全的人格,藉以提高對複雜社會現象的認知能力,主動地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軌跡,對國家的繁榮發展做出最大貢獻。
綜合分析後的幾點思考
藉助多年從事高職文科類教務管理的有利條件,從與學生的日常談話中,從教師上交的教學資料中,從歷屆畢業生的反饋資訊中,從各類報紙雜誌中,筆者都有意識地查閱、蒐集與基礎文化課相關的資訊,已充分感受到基礎文化課對於高職院校學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透過對基礎文化課之一的大學語文的調查研究,充分認識到:大學語文應是高職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礎文化課,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優先顧及如上調研中第一種型別學生的.需求,儘量滿足第二、三種類型學生的需求。
高職語文教學必須從為高職教育服務這個目標出發,把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第一種型別需求的學生是符合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語文的工具性特徵也是與此種類型學生的需求相吻合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學應充分做到“文、道、技”合一,注重探索恰當教學模式以利培養出身心健康、積極向上的技能型人才。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針對高職教育的特點,大學語文應徹底改變傳統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賞幾個重要環節的分配比例,重點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在人類社會中,語言是最基本的交流工具。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差正在成為大學生求職的最大攔路虎。許多優秀的畢業生竟然因為不會“說話”而找不到工作,80%的學生在招聘測試時智商順利過關,跟頭卻栽在了語言交流上面。獨生子女的任性孤傲,代溝衝突的相對無言,應試教育的閉門考學,網路資訊的無序交往,樓宇居住的鄰里冷漠,這一切已使學生潛伏了語言交流先天不足的隱患,而高職教育階段是學生補足這一缺陷的最後良機。所以,大學語文教學應有意設立一定的語言情境,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表達能邏輯嚴謹、層次清晰、幽默高雅,甚至在口頭語言訓練中可以苛求到發音準確,吐字清晰,音調流暢,節奏分明,感情充沛。至於強化學生欣賞等方面能力的重要意義,在當今社會強調企業文化大環境中的背景下就不辯自明瞭。
從對大學語文的調研思考中舉一反三,就完全可以映襯出高職文科類學生對其他基礎課的需求動向。如大學英語、體育課等等。筆者在對每科基礎文化課調研後,都會做出科學系統的分析和思考,藉以輔助提高相關教師教學的社會效果。基礎文化課學習的外延只有與專業技能的外延相等,才能使學生在受到完整的高職教育之後謀求到理想的職業,紮實立足於職場。所以高職院校課程的設定,內容的篩選,教法的選擇應以學生的需求、社會的需要為前提。高職院校的基礎課教師,面對紛亂的課堂、厭學的學生,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各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是否應當及時適宜地加以改進。
透過這次調查研究,結合自身的教學管理體會,筆者認為,學生的反饋資訊是真實的。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如果不斷改進中的高職教育能真正做到針對學生的需求、社會的需要來制定基礎文化課教學計劃,目前在高職學生中較為普遍的重專業技能課、輕文化、基礎課的學風就會有質的改觀。
參考文獻:
[1]馮其庸,等.歷代文選[M].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
[2]尹世瑋.大學語文教與學指導[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3]曾琦.新課程與教師心理調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
[4]田鋒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成人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