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社群環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行為規則意識論文
如何利用社群環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行為規則意識論文
【摘要】幼兒行為規則教育正逐漸被人們所重視,行為規則教育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道德意識,而且還是一切社會活動正常進行的保證。抓好幼兒期的規則教育,能為幼兒今後的成長打好堅實的基礎。實踐發現,社群環境是影響幼兒道德素質和社會行為規則的關鍵。社群環境離幼兒最近,是社會中的一個小社會,運用社群環境來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行為規則意識是非常貼切的。文章從感受和體驗規則、學習和理解規則、掌握和鞏固規則、遵守和應用規則四個方面來闡述怎樣運用社群環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行為規則意識。
關鍵詞社群環境;幼兒;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培養應該是人的底線教育,遵守規則是人立足社會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更是社會交往中保證平等、誠信、交往成功的基礎,是一個人養成好的道德意識、從自然人過渡到社會人的良好開端。也就是說,要想培養出幼兒好的道德意識,就必須先培養出好的規則意識。古人云:“樹木只有根深才能葉茂,以致開花結果。”幼兒期是規則意識培養的關鍵期,只有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規則意識,才能使他們終生受益,才能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社群環境是影響幼兒道德素質和對社會行為規則遵守與否的關鍵,那麼,怎樣利用社群環境來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呢?
一、走進社群,感受和體驗規則
社會行為規則的培養是社會領域教育中一項重要的目標,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社會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行為。幼兒年齡小、模仿力強,對各種行為都帶有具體形象性,當他們受到周圍社會環境的影響,就會在潛移默化中不由自主地學會了其中的一些行為和習慣。相反,不論你怎麼教,抽象的教學效果都不如他們親眼目睹、親身體驗和感受的效果好。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所以,教師要帶領孩子走進社群,讓社群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讓他們感受到規則的存在,萌發幼兒的規則意識。如《參觀超市》、《參觀小學》、《熱鬧的馬路》、《參觀銀行》、《參觀農貿市場》等,這些活動都很直觀、形象地讓幼兒感受到許多規則的存在,對幼兒進行規則意識教育很實用,也很具有感染力,能夠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互動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教學形式,平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幼兒參與社群活動,充分利用社群環境和幼兒進行互動,讓他們體驗規則,使之在玩中感受社會規則的存在,從而萌發幼兒的規則意識。例如,帶領幼兒走進社群,在小區裡與花草、噴泉拍拍照,體驗社群環境的美;秋天帶領幼兒撿樹葉,在草地上打打滾,玩玩遊戲;和小區裡的爺爺奶奶玩一玩健身器械;到超市去買一買東西;參觀小學時和小學的哥哥姐姐玩一玩,等等。這些活動給幼兒提供了一個充分自由的空間,使他們感到輕鬆、快樂,感受到平等,感受到尊重、感受到秩序,等等。由此,使他們在玩中發現其樂趣和美,喜歡社群的環境,促使他們樂意到社群玩。在快樂的同時,也讓他們體驗到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設施、購物排隊等規則,感受和體驗規則的存在。同時,還提問幼兒思考:社群的環境為什麼這麼美呢?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實踐證明,這種透過互動,讓幼兒參與活動、體驗規則的方式進行規則意識教育,幼兒更易接受、易消化。
二、把課堂搬進社群,學習和理解規則
蒙臺梭利透過科學觀察、驗證,發現了兒童成長的自然法則——幼兒具有自我學習、使自己趨於完善的潛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社會教育應該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要創設一個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援的良好環境。同時,教師還應儘量把課堂轉移到社群環境中,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來學習和理解規則。
社群環境中有許多鮮活的情境,如:社群超市。當幼兒剛進入超市時就聽到美妙動聽的音樂,就給了他們一種愉快的心情;幼兒們隨著和諧的音樂聲看看這、看看那,激發了他們交流的願望;超市裡有許多好看、好玩、好吃的物品,無不吸引他們的心;漂亮的營業員阿姨看到幼兒都能主動地笑臉相迎、逗逗孩子、詢問孩子的需要等;買好物品的人們都能主動、自覺、整齊地排隊、有序付款;營業員阿姨把物品裝好並微笑送走每一位客人,等等。超市裡無論是從人到物還是到整個環境,都能給幼兒一個健康、和諧、關愛、支援的良好氛圍,在超市購物付款時,他們沒有教師的提醒也能夠自覺地和大人一樣依次排隊付款。
在社群活動中,教師應及時地發現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幼兒學習規則。例如,筆者在帶領幼兒去超市購物時,調皮大王張某某買的東西最多,只見他抱著一包將要掉的東西往收銀臺跑去,但這時收銀臺排隊的人較多。於是,他利用自己個子矮的優勢從人的縫隙中跑到收銀臺前,後面排隊的叔叔故意問他:“小朋友怎麼不排隊呀?”他說:“因為我的東西要掉了呀!”引起大家捧腹大笑。收銀臺的阿姨告訴他:“叔叔是先來的,先來的要排在前面,你是後來的當然要排到後面去了。”他不聽阿姨的勸告,耍賴地說:“我的東西掉啦,掉到地上啦。”最後,營業員還是讓他先付款了。當時,筆者就讓小朋友們對張某某的行為進行了討論。透過討論和總結,張某某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其他幼兒也理解了為什麼要排隊,從而進一步認識了規則。
三、把社群搬進課堂,掌握和鞏固規則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中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它不僅給幼兒創造了一種寬鬆、愉悅的活動氛圍,而且幼兒還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活動,給幼兒提供了更多合作交往、解決問題的機會。
當幼兒已經能夠認識到規則時,如果不去進一步地掌握和鞏固練習,那將會前功盡棄。因此,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和鞏固規則,給他們生活、學習、遊戲等帶來諸多益處和愉悅,就應該讓他們經常接觸規則。但天天帶幼兒進入社群、逛超市那是不現實的,所以要想達到掌握和鞏固規則的目的,只有把社群搬到課堂中來,把規則搬到幼兒喜愛的區域活動中。如:在區域活動中開設了天天超市、娃娃銀行、話吧、書報廳、郵局、醫院等區域遊戲,這些活動都很實用。遊戲中,幼兒把角色的每一個行為都模仿得淋漓盡致,扮演得形象逼真,滿足了幼兒好奇、好模仿、好遊戲的心理,使他們在模仿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同時,幼兒在玩中無形地運用著規則,達到了鞏固規則的目的。
區域活動是幼兒活動的“小天地”,在活動時,筆者充分聽取幼兒的意見,鼓勵幼兒自覺參與環境創設,自己制定遊戲規則,進一步鞏固規則意識。如:創設“天天超市”,幼兒們自覺把家中的廢舊物品如飲料瓶、餅乾盒、牛奶箱等帶到班中,自己選擇擺放地點,他們共同討論、商討進入超市的規則。在遊戲過程中,他們知道,集體中不能像家裡那樣隨心所欲,必須受到集體規則的約束,並自覺遵守自己制定的規則進行遊戲。他們不斷地補充物品,不斷地完善遊戲規則。現在的“超市”可真像是活靈活現的社群超市了,這些“小鬼們”天天玩得不亦樂乎,“超市”成了他們的摯愛。
規則意識的培養只有親身經歷規則情境,讓幼兒多次嘗試有規則、沒有規則或不遵守規則帶來的快樂、沮喪、失望,他們才會知道規則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聯絡,才會知道規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逐步產生對規則的尊重感和認同感,加深對規則的認識,鞏固規則意識。
四、再次走進社群,遵守和應用規則
引導幼兒具備規則意識並且讓他們在實踐中遵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幼兒頭腦裡,規則意識和行為規則之間有很大的鴻溝,他們往往不能實踐他們遵守規則的願望,這是因為幼兒的意識、世界觀還沒有完全形成,生活經驗還需要進一步的積累等。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幼兒、家庭、社群教育要相互一致,進行正面教育,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幼兒透過公正、公平的方法實現自己的目的,得到應有的肯定後,就更容易建立起自己正確的觀點。所以教師要再次地帶幼兒走進社群,讓他們在這個大環境中體驗生活與規則,感受成人的肯定,進一步培養其行為規則意識,使他們自覺地遵守和應用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