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高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論文
議高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論文
[Abstract] 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English study. In order to improve it, we have to know the latent elements that influence this ability and the methods of training it, which includes the questions’assignment, good reading habits and the skills of improving reading speed.
[Key words] Reading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Skills, Summary.
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其中讀指“閱讀“。長期以來,在我國英語教學中閱讀課一直是最受重視的專案。在中學英語教學乃至大學英語基礎階段的教學中,閱讀課所佔課時最多,應該說這樣做是正確的,必要的。問題是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是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事實上我們閱讀教學的辛勤之花並未結出理想之果,往往事倍功半。現實迫使我們英語老師在思索: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到底應該怎樣進行?問題出在哪裡?筆者經過反覆思考,發現問題的根結就在於對“閱讀”認識缺乏。
一、閱讀的重要性和意義
閱讀是英語“四會“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閱讀是獲取知識,認識客觀事物,發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徑,培養閱讀能力有助於擴大詞彙量,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語言體現人的思維,開闊人的胸襟,閱讀是接觸別國語言的最好方法和最佳途徑。具體對於高中生而言,“讀書是學習,使用還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因而學英語,掌握閱讀能力是為了使用才學習,這種有用更具體於當前效應。以近年來高考題為例,雖然閱讀題的分值沒變,但出現了字數多,讀速快,題目難的趨勢。而今年第二卷中短文改錯題換成填空題,更加體現出高考對學生閱讀能力要求的提高。
二、影響閱讀的潛在因素
閱讀需要動力驅使,這種動力在最初往往是興趣。學生是否對閱讀材料和問題感興趣也是影響閱讀效果的一個關鍵因素。從這個角度來看,閱讀訓練材料必須符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必須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必須體現對學生個性和發展的關懷。就以“What is a healthy diet?”為例,飲食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又以一日三餐為最,例舉最熟悉的飲食習慣,再與西方飲食相比不同,學生很快進入狀態。再以Earthquakes和Sao Poulo Fire為例,這篇閱讀傾向於故事敘述,介紹的是大地震中的聖佛蘭斯科和毀於火災中得不償失聖保羅的首都大廈。火災和地震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配置一些地震和火災圖片,一開始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閱讀課文的濃厚興趣。總體說來現行中學課本,選材大多故事性,趣味性,知識性較強,這也是對中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一種培養,使學生在閱讀時不分心,不走神,將全部精力都集中於理解並保持長時間的思維熱情,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中,人腦皮層的神經元才能形成最佳的資訊傳遞通道,思維也相繼敏銳,有了這種愉快作為精神振奮劑,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積極主動。所以,課堂上教師應減輕對學生的壓抑,製造一種祥和的氛圍,是他們能很快進入閱讀的最佳狀態——大腦活躍,閱讀能力全面發揮,從而獲得較高的閱讀效率和質量。成就感是每個人收穫的最大碩果,對於那些朝氣向上的少年來說,則更有一番蘊味,這般年紀的學生自尊心較強,需要多表揚,多鼓勵,多賞識,讓他們透過自己堅強的意志,艱苦的智力活動,並與自己的消極情緒相對抗,是閱讀順利進行,雖說不是事事順利,但也要功敗相間,促使他們不斷激勵自己,追求更大的成功。在成功的背面還有一種意志的協助,意志是人自覺地明確目的,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過程。閱讀本身就是一種複雜而又艱辛的腦力消耗過程,再加上興趣,心情愉快,成功的影響,會使學生的意志力衰退,如果缺乏意志力,讀書時就會輒止,分心走神,面對困難產生畏縮情緒,甚至會產生放棄閱讀的`低調想法。總之,這幾方面因素,相互依存,相互滲透,互相補充,構成一副非智力因素的迴圈圖(如圖)。
興趣 → 愉快
↑ ↓
意志 ← 成功
三.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1.閱讀訓練中問題的設計
英語閱讀最基本的目的是資訊提取和加工,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既有低階問題,又有高階問題,既有收斂式問題,也有發散式問題。低階問題也稱記憶式問題;高階問題又分為解釋性問題,歸納性問題和創造性問題。在我們現行教材中,這些問題按呈現時間的不同,分為閱讀前問題(Pre -reading questions),閱讀中問題(While-reading question)和閱讀後問題(post-reading questions)。這些問題都有一個特點:要求學生以給定資訊為中心進行各種認知操作;大多數問題的答案都具有確定性和唯一性。
在閱讀教學中為什麼要設計問題?閱讀訓練中的問題與考試中的問題有什麼區別?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的關鍵詞就是:引導性和檢測性。閱讀教學中設計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閱讀任務,更好地提高閱讀能力。這種問題的設計就應注意兩個方面:
——層次設計。閱讀教學中要充分體現閱讀前問題,閱讀中問題和閱讀後問題等三個層次問題的特點。閱讀前問題要(1)能使學生產生讀的需要;(2)能喚起學生的背景經驗和閱讀興趣;能讓學生明確閱讀目的;有助於學生放鬆讀前的緊張心理。一般說來,讀前問題大多是低階問題,(回憶性問題)和收斂式問題。閱讀中問題要有利於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和清理邏輯,因而大多是解釋性問題和歸納性問題。閱讀後問題的目的是檢測,不僅有資訊提取上的要求,也要有技能訓練和思維訓練上的要求,因而常有創造性問題和發散性問題。
——時間要求。閱讀教學不僅要有準確性要求,還要有速度要求。這既有利於閱讀技巧的形成,又有利於閱讀習慣的培養。為此,問題設計時要根據不同問題的時間要求明確不同閱讀技巧的使用。實踐證明,快速閱讀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限時問題的設計和應用。根據不同閱讀技能的不同要求,這類問題可以是低階問題,也可以是高階問題,但大多數是收斂性,封閉性,閱讀後問題。
在閱讀中,學生充當問題的解決者,而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問題情景的設計。為了增加問題解決的可行性,教師必須把握好問題的難度和興趣度。問題情景的難度主要受語言難度,問題難度和資訊資源難度的影響。由於閱讀教學主要由學生單獨完成閱讀任務,加上問題解決中閱讀不時最終目的而是手段之一,因此,無論是問題還是語言材料,其難度都應略低於學生所學課文的難度。但另一方面,由於中學生已具有較高的認知水平和問題解決能力,因而問題本身的難度不應過低,儘量避免“幼稚化”現象。
2.閱讀訓練的實施
(1)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的高低與閱讀習慣有很大聯絡。習慣是指經過重複練習或不斷實踐而變得需要的行為方式,要有一種良好的習慣,則需經過旁觀者的直接點撥,教師就是這一使命的執行者,要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例如:有的學生一面閱讀,嘴唇一面動,有甚者還要發出輕微的讀聲。嘴唇和聲音影響眼睛的掃影片率,大大降低了閱讀的速度,妨礙著對材料內容的全面透徹的閱讀理解, Fry Edward曾說過“一個有效率的讀者能夠只要看到印刷符號,就直接獲得資訊”。 有的學生用手指著要有的學讀的詞,一個詞一個詞逐詞移動,孰不知,眼睛移動的速度要比手指移動快得多,有的學生閱讀時頭隨著眼睛來回移動,或邊看閱讀文章手裡邊玩弄鋼筆,鉛筆之類或用手敲打著桌面。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及時地加以糾正。
(2)培養猜詞能力
在閱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生詞,有時即使是認識的單詞,但是它又有新的含義,有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喜歡遇生詞就要查字典,而不動腦去
想,忽視能力的培養。實際上,如何根據上下文迅速準確地判斷詞義,對提高讀速,加強理解非常重要。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不查字典就能理解生詞及短語意思的方法。如:利用關聯詞在文中的作用進行邏輯判斷,掌握生詞詞義。如:
1.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language in their book is not an easy task .
2.P lease turn the knob on the right until you find an FM station that plays good music .
在案第一句中,對於生詞simplification 的含義,結合構詞法知識,教師可引導學生作如下變化:simplification (n. .簡化)----- simplify (v. 簡化)-----
simple (adj. 簡單的)。在第二句中,根據turn, on the right ,FM station ,music 這些關鍵詞的意思,教師可引導學生推斷生詞knob 的意思是a part of the radio that you turn to find a station (旋鈕)。再如透過邏輯推理,有時自身的生活經驗及普通常識也能幫助詞義的確定。例如:The length of her hair astonished me . I don’t think I have ever seen hair so long. 憑藉讀者直接或間接經驗不難想象出 astonish(使大為驚奇)的含義。除此之外,還可利用已學語法知識,特別是構詞法,同義詞,反義詞,同位語,說明詞義的定語從句,甚至有時標點符號(如破折號)都能給文章中一些關鍵生詞下定義或解釋。
(3)強化學生對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的反應
教師要求學生將文字資訊與相關表格進行比較,或者轉化為數字表格或其它圖形;將談同一件事的不同文章進行比較;或者做筆記,寫總結等,這些都屬於培養閱讀能力的範疇。如:我們在SBII Life in the Future 中,將文中所涉及的有關計算機用途的敘述用表格形式表達出來就顯得更加清楚明瞭,學生對計算機用途的理解和掌握就顯得更容易了。
AREA USE
Farms Control the growing conditions of plants
Banks Charge money ;pay bills
Houses Control heating and hot water;recognize one’s voice
Education Store texts
(4)注意閱讀技巧
在閱讀文章時,如果能夠運用恰當的技巧,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地提高閱讀速度。這類提高速度的閱讀技巧主要有略讀和跳讀。略讀的目的是透過掃描迅速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透過對關鍵詞的掌握去推斷句子內容,確定段落主題句,進而瞭解文章的主要意思。此外,透過閱讀標題或第一段形成對全篇內容的預測,或者藉助文章的前言,目錄,插圖,索引等,幫助自己預測內容,深化理解。跳讀主要用來搜尋,確定資訊,從而達到找出答案,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師可訓練學生將所需資訊概括為詞或片語,以便更為迅速地在文章中找出相對應的部分。
培養學生的速度技能要從課文教學抓起,一方面讓學生進行限時閱讀訓練;另一方面,幫助學生確定閱讀目標,規範學生的閱讀行為。Senior English Book 中的許多閱讀課文都設計了找關鍵詞,主旨句及概括中心的練習,教師可充分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略讀和跳讀的訓練。
(5)訓練閱讀速度
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地檢測學生的閱讀速度,高中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過程應從40W/m 到55W/m,逐步提高閱讀速度的關鍵是多讀,除反覆閱讀教科書所例範文外,再選一些課外讀物,要注意讀物的內容和難易程度,與課文內容是否適當,內容偏難不利於閱讀速度的提高,要養成泛讀的習慣——-泛讀也就是閱讀大量涉及不同領域的書籍,爭取博覽群書,熟能生巧。閱讀過程中,提高眼睛的運動技能,更有效地發揮眼與腦的協調作用,訓練眼睛上下左右的掃視速度,避免逐字閱讀,養成以組為單位視讀的習慣,將眼球控制在每行每段文字的中間。
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閱讀理解就是讀者透過作品與作者進行溝通和交流,這就要求學生思維活躍,集中一點,領悟作者的意圖和思想,順著作者的構想瀏覽文章這道美景,當然帶著疑問和思考去欣賞,效果則更好。
(6 )強調讀後概括
通篇閱讀文章完成後,概括在這裡也顯示出其重要性,而且現在閱讀文章的思考題更趨向於整篇文章含義的理解,作者意圖,句子內涵,言外之意的理解和檢測,這就要求教師在每個單元的閱讀課中,引導和培養學生習慣地總攬全文資訊,找出主題句和關鍵句,以及文摘如何圍繞主題展開的,歸納出整篇中心思想。要求學生能根據文章的體裁,作者的寫作風格及語言風格,正確體會和認識作者的創作觀點意圖和目的。透過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陳述自己觀點,看法的機會。學生透過閱讀材料和已有知識結構的整合,不斷突破自己的思維模式,構建新的理念,產生新的觀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對於一些熱點問題,可由學生討論,教師不作主觀結論,為學生留有更大的思維空間,進而提高學生分析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習 The necklace 一文時,我設定了這樣一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Mathilde ? 要求學生自由討論。根據文中提供的材料,學生們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認為本 愛慕虛榮,有的認為她誠實,勤勞,是勞動人民的代表等。透過討論,豐富了Mathilde 的人物形象,多角度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當然,僅懂得如何進行閱讀的理論還不夠,課堂上僅限的幾十分鐘,遠遠不能滿足閱讀的深層次提高,最主要的是學生在課外自覺主動的閱讀。試想每天抽出15---20分鐘進行閱讀,如果以200W/m 來計算,每天就讀後2000個詞,再到每週,每月,每年,這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因此,教師應當不時地鼓勵學生,讓他們有信心,有毅力,能夠持之以恆地進行閱讀訓練。閱讀不是被動的接受型語言活動,而是一種積極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在訓練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不能一味地求“難,多,快”,正如汽車司機在不同場合,要選擇不同路線和路面,選擇不同速度,作出正確的反應,以達到最終目的地。
參考文獻:
學科現代教育理論書系<<英語教學交際論>> 胡春洞 王才仁 主編
<<英語教學法>> 李庭薌 主編
<<英語週報*高中教師版>> 200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