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農村中職學校農業類專業適應新農村建設人才培養論文
淺析農村中職學校農業類專業適應新農村建設人才培養論文
論文關鍵詞:初中地理 課堂教學 方法改革
論文摘要:中學地理教育在社會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學校中應試教育思想的雙重衝擊下,教學水平處在低谷狀態。初中地理教學是目前中學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環節。在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筆者認為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
農村中等職業學校農業類專業多年來為當地農村培養了大批的科技人才,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業的發展越來越依靠科技進步和科技人才的培養,在新形勢下如何確定培養目標、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成為職業學校新的課題。
一、農村中職校培養農業科技人才的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但目前來看,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在專業設定上緊跟社會發展的需求,向第二、三產業方向傾斜,第一產業的農林牧專業呈現逐漸萎縮的趨勢甚至被裁掉。有的學校雖然保留了部分農業類專業,但學生的目標是升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將來有利於謀求一個好的職業,沒有把服務農業放在首要的人生目標。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農業專業技術人員不足130萬人(包括農民技術員),與農業人口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而歐美等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己超過千分之四,這與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很不相稱。農業科技人才的大量短缺與培養科技人才過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即便這樣,很多中職學校仍把重點放在對初中畢業生的培養上,這就加大了培養的侷限性,培養的數量捉襟見肘。由於學生的學習動機或者說學習目的的偏離,培養的質量更值得懷疑。
二、農村中職校培養農業科技人才的優勢
(一)地裡位置的優勢。
農村中等職業學校大都地處農業生產前沿,與農業生產能近距離接觸,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職業學校能在第一時間掌握農業生產的動態,可以有目的的進行指導和服務。在遇到農業生產中出現的典型的、普遍的、共性的問題時,可以立即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綜合治理,還能做到防患於未然。
(二)辦學經驗的優勢。
職業學校基本上是從農業技術中學轉軌而來,有著多年的辦學經驗。在對農業人才培養上,可以採取靈活的辦學模式,既可以培養初中畢業生成為中等職業技術人才,還可以培養生產一線的農民,使其掌握先進的科學生產知識。
(三)師資力盆的優勢。
就目前而言,很多農村職業學校農業類專業教師佔專業教師的20-25%,有的學校這個比例還大。他們大都是八十年代為職業學校定向培養的師資力量,對農業生產有著深厚的感情,農業科技知識比較紮實。
三、農村中職校培養農業科技人才的措施
(一)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
針對目前農業發展迫切需要科技人才的現狀,職業學校要構建多層次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其中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定位應該是農村留得住、能創新、有作為的中等專業技術人才。他們不但對所學的專業知識精通,還要熟知相關專業知識,要成為農業生產中的多面手。在實施教學上,要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性教學。可以把教室搬到田間地頭甚至雞舍豬圈,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從感性認識上強化訓練。與此同時,更新舊觀念,不斷傳播先進的生產、經營、管理知識,使學生置身於農業科技前沿,用先進的知識武裝頭腦。加強學生的繼續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優良品質,鼓勵學生敢於創新,敢於實踐。 農村中職校在培養初中畢業生的同時,還應把培養人才目標對準農業生產一線的農民。這些農民對農業生產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渴望知識,學習目的明確,針對性強。在職業學校深感農業類專業招生難、在校生少的同時,有一個龐大的農民隊伍急需培訓和學習。他們在農業生產中經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苦於無門,不知道去什麼地方請教,職業學校恰恰是為他們解決這些問題的橋樑,完全可以利用專業知識服務農民。
從某種意義上講,職業學校也只有重新對培養目標定位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在職業學校的辦學過程中,農業類專業逐漸萎縮、招生困難、辦學特色不明顯等都制約了農業類專業的發展,從而失去了農村中職校生存的根基。將培養人才目標定位在農民這個群體上,學校將在農業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會使學校煥發出勃勃生機。
(二)培養模式的不斷創新。
職業學校沿襲普通中學的辦學模式顯然背離了職業教育發展的真諦,職業教育不能把學生禁錮在課堂上,不能把學生埋在書本里,實行開放式教學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培養目的的定位為多種多樣的培養模式提供了可能。培養在校生時可以採取動態的.教學過程,根據不同學生的愛好,讓他們自己制定農業生產的一個小環節,並付諸實施,教師則針對每一個生產環節進行有目的的指導,這樣以來學生就可以透過實踐掌握理論知識。
針對農民的培養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進行,農業類專業包涵了農林牧等專業,不同的行業生產也各不相同,比如從事種植生產季節性較強,而從事養殖生產的季節性就差一些。隨著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行業的細化程度也越來越強,這就要求農民培訓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既要從基礎知識上強化,又要在專業技能上提高。從培訓時間上看,種植類專業可以在農閒時集中進行培訓,而養殖類專業可以利用下午或者晚上的時間進行。從培訓層次上看,可以進行短期培訓,培訓後經考試合格後發培訓證書:可以註冊中職學籍,採取學分制的形式,修滿學分即可畢業,享受中職生待遇;可以參加“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工程,按照中央電大學習包的要求,有步驟、系統地進行學習,最後按課程所修學分畢業。
因此,農村中職校在培養模式上要有突破、有創新,不能把眼光停留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上,要看的更遠,只有採取多種形成是培訓,才會有更多的培養物件,職業教育才有活力。
(三)培養方案的制定。
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確定後,就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一定要有針對性,既要考慮到農民群體特徵,又要考慮到個性發展;既要有穩固的基礎知識,又要有前沿的專業知識。培養方案可以以學習包的形成發給每一個學員,讓他們有目的的去學習,在學習以前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想做什麼,方向的確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