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覺寺導遊詞範文「三篇」

北京大覺寺導遊詞範文「三篇」

  北京大覺寺導遊詞一:

  歡迎各位領導來到“千年古剎”大覺寺參觀,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寺前廣場,首先我給各位領導簡單的介紹一下大覺寺的基本情況:大覺寺,原名“普照寺”,寺內浮屠“海豐塔”,原名“普照寺舍利塔”,始建於唐貞觀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39年,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了。唐開元年間,改名為“開元寺”。五代高僧恆超曾在此掛錫二十七年,“錫”是指僧人手中的錫杖,“掛錫”就是說恆超曾在此做了二十七年住持。明初,無棣改名為“海豐”,“普照寺”隨之改名為“大覺寺”,寺內浮屠改稱為“大覺寺塔”或“海豐塔”,此名沿用至今。1300多年來,大覺寺和海豐塔見證了唐、宋、元、明、清的盛衰鉅變。好,現在請各位領導跟隨我一起參觀大覺寺。

  我們要參觀的第一個殿是天王殿,在進殿之前,我要說的是咱們寺院的門檻是不能踩的,據說寺院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所以要輕輕的跨過去,以示對佛祖的尊敬。現在我們一起進入天王殿,在天王殿的正中供奉的是彌勒佛,彌勒佛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接班人,雖稱為佛,但還未成佛,仍然是菩薩,據佛經記載,彌勒佛將於56.7億年後在印度的華林園龍華樹下得道成佛,所以又稱為未來佛。我們寺廟裡所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布袋和尚。在北京潭柘寺有一副對聯這樣寫道:大肚能容,容天下一切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一切可笑之人。四川峨眉山靈巖寺也有這樣一幅對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這兩副對聯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所說的正是大肚彌勒。彌勒佛一般置於天王殿,面對山門,意義是說學佛者對待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歡歡喜喜,平平靜靜,不跟任何人計較,只有具備這樣的條件,才有資格進入佛門。

  在天王殿的兩側供奉的是四大護世天王,也稱作護世天尊或四大金剛,他們手中所持的法器,取其諧音,分別代表風調雨順,預示著國泰民安。各位領導請抬頭,在我們的正上方有一尊佛祖釋迦牟尼的頭像,無論從哪一個角度望去,佛祖始終是面向我們的,這就說明佛祖對待天下眾生是人人平等、佛光普照。好,請各位領導跟隨我來到彌勒佛的背面,這裡站立著一位武將,手持法器金剛杵,他就是我們寺院的護法天神韋馱菩薩。我們可以看到他手中的金剛杵是拄在地上的,這就說明我們寺院為非接待寺,不接待雲遊僧人,若韋馱菩薩雙手合十,將金剛杵橫於肘間,說明為接待寺,接待一切雲遊僧人,若韋馱菩薩將金剛杵舉過額頭,說明本寺對雲遊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好,請各位領導跟隨我繼續向前參觀,在天王殿的兩側,分別是鐘樓和鼓樓,想必各位領導對“晨鐘暮鼓”這個成語並不陌生,它是唐代的一種計時方式:早晨敲鐘,一天開始,晚上敲鼓,一天勞作結束。為什麼要敲鐘呢,有這樣的說法:“鐘聲聞,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渡眾生。”寺院中的鐘鼓聲每次是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再十八,如此重複兩次,合為108下。那為什麼要定為108下呢,這裡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人有108種煩惱,聽鐘鼓聲108下,可以除盡人間煩惱;另一種說法是一年有12個月、24節氣、72侯(侯是一種計時單位,五天為一侯)相加合為108,象徵一年輪迴,天長地久。

  下面我們要參觀的是東西偏殿,首先來看東偏殿。東偏殿是觀音殿,觀音菩薩又稱為觀世音菩薩,在佛教中位居各大菩薩之首。端莊慈祥,手持楊柳淨瓶,具有無量的智慧與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有這樣一句話形容她: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之法門,利益眾生,於生死苦海為作船筏,於無明長夜為作明燈,恆觀眾生稱念聖號之音聲,無苦不拔,無樂不與。也就是說世間一切受難眾生只要一心念其名號,觀世音菩薩就會“觀其音聲”前來解救,令其離苦得樂,稱心如意。所以呢,觀世音菩薩在我國是百姓最為崇奉的菩薩,擁有的信徒最多,影響也是最大的。

  西偏殿是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許多人認為地藏王就是鬼王,其實不是這樣的,有一個傳說是這樣講述地藏王菩薩的:地藏王菩薩原為孝女,名曰光目,她的母親生前喜食魚子,犯了極多的殺生罪,光目女知道母親死後必墮惡道,就請阿羅漢入定觀察,果然,她的母親在地獄中大受苦難,於是光目女一心念佛,以誠孝的力量將母親救離了地獄,並說出了“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堅定佛語。地藏王菩薩提倡孝道,而我們中國人又特重孝道,拜地藏王菩薩可以為自己的父母祈福,所以,地藏王菩薩在中國是極受敬仰的。

  參觀完東西偏殿,下面我們要參觀的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坐落於兩米高臺之上,巍峨壯觀,是整個寺院最為高大的建築。懸於重簷之間的是由原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所提寫的“大雄寶殿”四個大字,金光閃耀,下方為五代高僧恆超書寫的匾額“佛光普照”。一對青石瑞獸麒麟護衛於臺階兩側,姿態威猛,充滿氣勢,為寺院增添了崢嶸之勢。好,請各位領導跟隨我一起走上臺階,大雄寶殿前面的臺階是十三級,與寺院中十三級寶塔海豐塔遙相輝映,相輔相成。在臺階的中央嵌有二龍戲珠的浮雕,圖案凸起,活靈活現,體現了大殿的神聖與莊嚴。現在我們一起進入大雄寶殿,各位領導請注意門檻。

  大雄寶殿供奉的是三方佛和十八羅漢,三方佛又稱為三寶佛,是指按主管範圍劃分的三個世界的佛。正中供奉的是佛祖釋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左側為藥師佛,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右側為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佛祖釋迦牟尼和阿彌陀佛都是我們所熟知的,在這呢,我說一下藥師佛,藥師佛又稱藥師如來、十二願王,《藥師經》中記載他曾發十二誓願,願除天下眾生疾苦,治無名痼疾,令天下眾生身心安樂。所以,在我國曆史上,社會各階層都非常敬仰藥師如來。這三尊佛像高約7米,因而,人們只能仰視,成瞻仰之勢,無形中增添了幾分崇敬。在大殿的兩側供奉的是十八羅漢,據佛經記載,十八羅漢原本只有十六羅漢,都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朝,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宋代開始盛行,清乾隆皇帝定十七羅漢為降龍羅漢,十八羅漢為伏虎羅漢,皇帝欽定,十八羅漢就以御封為準了。十八羅漢取代十六羅漢之後,影響也是越來越大了。

  他們分別是:降龍坐鹿,舉缽過江,伏虎靜坐,長眉布袋,看門探手,沉思騎象,歡喜笑獅,開心託塔,芭蕉挖耳。

  我們已經參觀的29尊佛像都是銅鑄成的,所以我們大覺寺也可以稱作“銅佛寺”。

  在三方佛背後的牆壁上懸掛有二十孝圖,其中賣身葬父的孝子董永和臥冰求鯉的孝子王祥就是我們濱州人,之所以在這裡懸掛二十孝圖就是讓我們始終銘記“百善孝為先”。

  好,我們繼續參觀,現在各位領導看到的這三排建築,是大覺寺所遺留下來的三座古建築,是明清時代的建築,距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光緒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海豐縣令楊增輝將其改建為清代學堂,是當時海豐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學府,也是目前我省清代學堂中唯一儲存最好的一處。直到1956年,才將其改建供人武部和廣電局使用。在之後的一次修整中,工人將頂棚和內牆拆去後,古建築露出了它的本來面目,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現在這三排建築分別恢復成了藏經殿、功德殿和禪房。藏經殿內藏有許多經書和佛教著作,對它們我們寺院採取了保護措施。

  現在,我們進入的是功德殿,正中是一座大型紅木框架紫銅浮雕屏風“功德榜”,正面為紫銅浮雕“佛”字和由我縣文史專家於長鑾老先生撰文、付殿文書丹的《恢復大覺寺記》。

  青齊北址 燕冀南陲 渤海漢郡 置縣於隋

  大唐貞觀 尉遲敬德 佛光普照 寺塔崔巍

  開元易名 恆超掛錫 明季伊始 大覺封碑

  亂世修城 盛世修寺 先賢當效 功德可追

  昭代楷模 殿傑首推 惟佛是尚 眾望所歸

  募財鳩工 事卓業偉 四方贊助 德高功垂

  天王大雄 前後聯袂 觀音地藏 左右護圍

  鐘鼓雙闕 朝暮相對 藏經弘德 三殿拱北

  謀劃者明 樂助者壽 奉佛者福 獻經者慧

  君不見 大覺寺塔凌霄漢 舍利金光天地輝

  勸人兮 同登於善 祈佛迴歸

  這些字看上去像是貼在上面的,實際上它們和銅板是一體的,是特意為重修大覺寺定製的。各位領導都知道,我們中國人造字是有講究的,我們來看這個“佛”字,它的左邊是個單立人,代表人,右邊這個“弗”字彎彎曲曲,代表了佛教的基本教義,就是人生是曲折的、苦難的,只有忍受苦難,才能獲得解脫,得道成佛。背面雕刻的是重修大覺寺時捐資5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人員名單,在屏風後面整齊排列著21個功德碑,正面為捐資十萬元以上的單位或個人的姓名、職務及捐資數額,背面為捐資單位或個人的簡介。可謂是積德行善,與寺同光。咱們功德殿採用的是“四梁八柱”的建築風格,中間兩道梁,加上前梁和後梁,一共是四道梁,代表四面,每道梁的兩端各有一根柱子,一共八根,起到支撐的作用,代表八方。它的特點是靠四道梁和八根柱子支撐起整個建築,牆倒屋不塌。

  最後一排現在改成了書畫陳列室,室內陳列著我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各位領導可以看一下。

  在三排古建築的後面有一座大型照壁“九龍壁”,上面是石樑石瓦,下面是清式須彌蓮花座,它是由十一塊優質青石拼接而成,九條青龍騰雲駕霧、栩栩如生,有欲上青天之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龍文化。“九龍壁”的背面刻有我縣旅遊局副局長徐景江撰寫的《重修大覺寺記》,各位領導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

  好,請各位領導跟隨我繼續參觀,我們眼前的這座樓閣式佛塔就是海豐塔,它與滄州獅子和東光縣的鐵菩薩齊名,被譽為“冀魯三勝”。關於佛塔的級數,按佛祖通載雲:塔有四類,輪王一級,聲聞四級,獨覺十二級,菩薩如來十三級。在唐貞觀年間,佛教盛傳,文殊菩薩“無棣歇腳藏舍利”的說法傳到長安,唐太宗派尉遲恭在無棣修建了十三級唐塔,也就是海豐塔,這與明太宰楊巍在《海豐縣重修寶塔記》中記載的“或有菩薩與真舍利藏於期間耶?”相互印證。

  海豐塔高45米,於1992年落成。塔的設計者是人民大會堂總設計師、建築師,無棣人張鎛大師,原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和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鐸先生為“海豐塔”題寫了匾額,李鐸先生還題寫了“海裕無雙邑,豐餘第一州”的正門楹聯。

  在海豐塔南50米是原塔基,原塔建於唐貞觀十三年,史稱“唐塔”,比塔祖西安大雁塔還要大六歲。在清康熙六年,地震塔裂,光緒十四年,塔圯其半,延至近代,塔基磚石侵蝕,難以修補,1957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只有六級半的殘塔夷平,封基保護。在塔基下面有地宮,由於時機不成熟至今還未挖掘,我們都期待那一天的到來,讓佛教聖物重現人間。

  大覺寺有著千年的歷史,有著佛塔中最高級別的十三級舍利寶塔海豐塔,由此可見我們的大覺寺可以稱作是真正的佛教聖地。

  北京大覺寺導遊詞二:

  暑假期間去了位於西六環陽臺山附近的'大覺寺。我們沿著北京西北環鐵路,從陽坊那邊一路走到三家店聯絡線。沿途有白虎澗,鳳凰嶺,鷲峰山,陽臺山,大覺寺等景區。前幾年有火車從西直門到三家店的,可惜都是動車鬧的,被河蟹掉了。驢友和火車迷遺憾的不行,要不去西北環線景區遊玩就可以乘綠皮去了。沿著鐵路走沒問題,這是單線鐵路,看訊號燈變紅了就可以走啦。西北環偶爾走幾次貨車,客運08年就停了。唯一可以體驗的是北京東北環鐵路,從西直門坐2102次列車,在通州西下,也要歷時1個小時呢。

  我們是從上地城鐵附近等的633,直達大覺寺。遊客不少,難有清淨的地方。我就是去禮佛了,別的沒怎麼看。大雄寶殿供養著三世佛,很有南傳佛教的特點。值得一提的是銀杏樹,樹齡大概1000年了,一個人抱不過來,樹幹旁枝遒勁得很。人世興衰,而古木尚存。對於老樹來說,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最後是舍利塔,供奉著迦陵禪師。我繞塔三圈,祈求高僧大德加持。

  找了半天也沒看到玉蘭,後來在一個小院發現了一顆只有1米多高的玉蘭樹。樹幹比較粗,樹齡有300年了吧。四周設了圍杆,一群人在周圍喝茶。在這裡尋雅趣,遠不如在自家屋子裡讀書。所謂境由心生,心亦能造境。對玉蘭沒什麼興趣,它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氣息,都被這些昂貴的茶湯和無聊的茶客褻瀆了。

  我是見佛就頂禮的。不是求什麼保佑,也不是向那些金屬的泥質的塑膠跪拜。莫以三十二相見如來麼。頂禮的是佛功德,是讚歎,也是皈依三寶的意思。禮佛完畢坐在長椅上休息,看有人帶著零食在舍利塔附近吃,居然大嚼雞腿之類的葷腥。真是可氣又笑。朋友有買了炒銀杏,嚐了嚐,居然有股牡蠣類的海鮮味,非常納罕。

  北京大覺寺導遊詞三:

  各位領導,大家上午好!

  歡迎來到“千年古剎”大覺寺參觀遊覽。

  (導遊員自我介紹)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寺前廣場,在進入寺院以前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大覺寺。大覺寺原名普照寺,始建於唐貞觀13年。明朝時避更名為大覺寺。1360多年來,大覺寺與海豐塔,默默見證了唐、宋、元、明、清的盛衰鉅變。

  據專家評定,大覺寺文物價值極高。僅從建築上來說,大覺寺主體建築氣勢恢宏,工藝精巧,隨著歷史的變遷,與清代學堂的其他建築已經渾然一體。現在,在大覺寺的原址上,人們能領略到的不單是盛唐以來的佛教文明,而且還有清代至民國的官辦學堂,建國後蘇聯風格的建築,歷史的足跡清晰可辨

  簡單的介紹完,下面咱們進入大覺寺參觀。

  首先咱們參觀的第一殿就是天王殿,殿中供奉的是彌勒佛,彌勒佛又稱彌勒,密宗稱甘露王,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唸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佛經說此佛於過去世為菩薩時,名法藏,曾發四十八願,長期修行而成佛。有十三個名號,後世所謂“唸佛”,多指念此佛名號。兩側的四大護世天王,分別守護咱們老百姓說的風調雨順。在我們當地有種說法:“拜大肚彌勒,笑口常開,煩惱無蹤。”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拜一下。

  出了天王殿,咱們回頭看一下彌勒佛身後站了一位武將,它就是寶剎的護法神韋馱菩薩。韋馱手執行法律器金剛杵,或以杵柱地,暗示這座寺院為非接待寺;或雙手合十,將杵擱於肘間,暗示為接待寺。

  現在咱們咱們繼續參觀,  天王殿東西兩側分別是鐘樓和鼓樓。想必晨鐘暮鼓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晨鐘,一天勞作開始;暮鼓,一天勞作結束。鐘鼓都是108響,俗稱緊18,慢18,不緊不慢又18.。佛經中說:人有108種煩惱,聽鐘響鼓鳴108次,可除盡人間煩惱。

  如果你想求得平安吉祥,就登上鐘樓敲三下大鐘,那麼福祿壽就會永遠地圍繞在你的身邊;如果你想求得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就登上鼓樓擊鼓三聲,那麼你就會平步青雲財源滾滾喜氣盈門。

  咱們眼前這座高大建築就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大殿立於兩米高臺之上,重簷歇山,斗拱翹角,下有迴廊,是整座寺院最高大的建築。

  一對青石瑞獸麒麟護衛於兩側,姿態威猛而充滿氣勢,為大覺寺增添了莊嚴崢嶸之勢。咱們繼續參觀,大家小心腳下臺階,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數一下腳下的臺階有多少級,小王先給您留個懸念,一會給您揭曉。

  大雄寶殿中供奉的是三方佛和十八羅漢。殿內正中為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右側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左側為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對於釋迦牟尼大家應該非常清楚了,剛才也和大家講過彌勒佛了,下面就著重說一下藥師佛,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亦稱“大醫王佛”、“醫王善逝”等,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經》中稱他曾經發過十二大願,要滿足眾生一切願望,拔除眾生一切痛苦。據說,如果人身染重病,死衰相現。他的家人能晝夜精心供養禮拜藥師佛,誦讀藥師光如來本願功德靜四十九遍,燃燈四十九盞,造四十九天之物色彩幡,其人得以蘇生續命。大殿四周供奉的是十八羅漢。(後面附了18羅漢的介紹,大家可以根據需要記憶)

  好了,咱們繼續參觀。剛才咱們參觀的都是2006年重建的,下面咱們要參觀的這三排建築都是大覺寺遺留下來的古建築。清代學堂的前、中、後課堂,現在依次修葺恢復成了藏經殿、功德殿和禪房。藏經殿內藏許多經籍和釋教著作,都是非常具有文物保護價值的。

  現在咱們去進功德殿。大家請看,正當中這座大型紅木框架紫銅浮雕屏風“功德榜”,高2.3米,寬3.2米,正面為紫銅浮雕“佛”字和於長鑾撰文、傅殿文碑上文字的《恢復大覺寺記》。這些字看上去像是雕在上面的,其實這些字和後面的銅板是一體的,是特意為重修大覺寺定製的。背面銅版為功德榜,刻有捐助資產500元以上者職員名冊。這邊是18個功德碑,框架材質均為紅木,正面為捐助資產十萬元以上單位或個人姓名、職務以及捐助資產一定的數目,背面為捐助資產單位或個人業績簡介。恰是行善性善,萬古千秋,好事芳名,與寺同光。

  第三排房子呢,現在陳列的是我縣著名書畫家的一些字畫,咱們可以參觀一下~~~

  現在咱們看見的這座大型照壁叫“九龍壁”,是用優質青石鐫刻而成。“九龍壁”高4.2米,長15米,重60噸,上部是石樑石瓦;下盤為清式須彌蓮花座;中間“九龍壁”用十一塊高2.2米,寬1.3米的青石精雕細鑿拼接而成,十一塊青石拼接,不露隙縫,看上去像是在一整塊青石上鐫刻而成。九條青龍騰雲跨風、盤旋翻滾,神志各異、栩栩如生,有欲上青天之勢,充實表現了中華人的共同體的龍文化。“九龍壁”背面刻有《重建大覺寺記》。

  現在有的遊客可能著急啦!小王啊,你剛才還給我們留謎來者,你是不是忘啦!笑忘沒忘,咱們現在就去揭秘神奇。現在咱們看見的西邊這座樓閣式舍利佛塔叫海豐塔,大家再數一數他有多少層,  (遊客數塔的時候講)海豐塔是魯北平原燦爛文化的重要標誌,是千年古縣無棣厚重歷史人類社會形態文化的象徵。與滄州獅子東光縣的鐵菩薩同等名望,被譽為冀魯三勝。大家都數完啦吧,咱們的海豐塔也是十三層。和前面的臺階相互呼應,再佛教當中,十三是非常高貴的,只有像佛祖這種級別的高層才有資格享用。由此可見我們的大覺寺可以說是佛教聖地。

  海豐塔往南50米是海豐塔的舊塔基,當時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挖掘,至於地宮中會有怎樣的發現呢?我們和您一樣的期待。等以後時機成熟,我們竭誠歡迎您再來無棣,看一看沉睡1360多年的佛教聖物。

  線面咱們再去看一看西偏殿地藏殿  這裡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所以稱“地藏王菩薩”,又因其“決心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又稱大願菩薩。

  東偏殿是觀音殿  正中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其左右兩側分別是龍女和善財童子。據傳觀音下凡前已成佛,名慈航大士,由於人間疾苦之聲直達天庭,她大發慈悲之心,請求佛祖甘願下界救苦救難,於是她投胎作了妙莊國王的三公主——妙善,後來便有了女身菩薩像。

  至此,咱們已遊逛完了大覺寺,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您可以爬爬塔,照照相,敲敲鐘,擊擊鼓,當然也可以聽小王講講那些海豐塔的故事。30分鐘後,咱們門口集合,去參觀吳式芬故居。

  (一)伏虎羅漢

  佛教名稱為“賓頭盧尊者”。他修行出家的寺門外常聞到虎嘯,認為這隻猛虎肯定餓了,便將自己的飯食分一半餵它,久之久之,猛虎便被其馴服,並常來寺院和他玩耍,故稱“伏虎羅漢”。

  (二)看門羅漢

  佛教名稱為“注荼半托迦尊者”。他和探手羅漢是倆兄弟。據說,他化緣時常用拳頭拍打佈施者的屋門,後來佛祖便賜給他一根錫杖,叫其搖動錫杖後發出的聲音來促使施主開門佈施,故稱“看門羅漢”。

  (三)芭蕉羅漢

  佛教名為“伐那婆斯尊者”。據說,他出生時天下著大雨,雨點打得芭蕉葉沙沙作響。因此,他對芭蕉產生了一定的感情。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故稱“芭蕉羅漢”。

  (四)挖耳羅漢

  佛教名稱為“那伽犀那尊者”。他是佛教中的理論家,對“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及其功能)有較深的研究,他以闡述“耳根之論”聞名,因此他的塑像或畫像多作挖耳狀,故稱“挖耳羅漢”。

  (五)探手羅漢

  佛教名稱為“半托迦尊者”。其母為富家之長女,與家奴私通,被人發覺,逃往他地時在路邊生下他,後出家修成正果。由於他在打坐完畢時,常舉起雙手,長呼一口氣,故稱“探手羅漢”。

  (六)笑獅羅漢

  佛教名稱為“伐闍羅弗多羅尊者”。他原為古印度一狩獵者,出家後放下屠刀,專心修行得正果。二隻小獅子感激他戒了殺生,特跑到他身邊。此後,他便笑呵呵得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故稱“笑獅羅漢”。

  (七)過江羅漢

  佛教名稱為“跋陀羅尊者”。他出生在跋陀羅樹下,後皈依佛門,主管浴事。修成正果後,曾乘船去東印度群島傳播佛教,故稱“過江羅漢”。

  (八)託塔羅漢

  佛教名稱為“蘇頻陀尊者”。他出生於舍衛城一位長者家裡,自幼聰慧過人,後皈依佛門,對佛的追求執著,手中時時託一寶塔,塔中藏有舍利,為佛的象徵,故稱“託塔羅漢”。

  (九)喜慶羅漢

  佛教名稱為“迦諾迦伐蹉尊者”。他原為古印度的一位雄辯家,他初遇佛聆聽說法便傾心。出家學道,後得羅漢果位,對“喜慶”有獨到的見解,認為“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的快樂稱為喜;由眼、耳、鼻、舌、身而感到的快樂為慶”,故稱  “喜慶羅漢”。

  (東面從北至南)

  (十)騎鹿羅漢

  佛教名稱為“賓度羅跋囉惰闍尊者”。他原為古印度拘舍彌城優陀延王宰相之子,自少聰明博聞,出家學道,後得羅漢果位,回鄉度化親屬,優陀延王也因聽其說法而得悟。據說他當時是騎鹿去拘舍彌王宮的,故稱“騎鹿羅漢”。

  (十一)舉缽羅漢

  佛教名稱為“迦諾迦跋釐惰闍尊者”。他是一個感情易於衝動的人,性子急躁,在化緣時常常舉起鐵缽向人求乞,修成羅漢後,仍改不了這個習慣,故稱“舉缽羅漢”。

  (十二)靜坐羅漢

  佛教名稱為“諾詎羅尊者”。他原為古印度一名勇猛的戰士,體格魁偉。出家後,佛祖為收斂他當時的那種拼殺性格,一直讓他靜坐,故稱“靜坐羅漢”。

  (十三)騎象羅漢

  佛教名稱為“迦哩迦尊者”。他原為古印度的一位馴象師,後出家修成羅漢正果。由於象力大無窮,又能耐勞致遠,是佛法的象徵,故稱“騎象羅漢”。

  (十四)開心羅漢

  佛教名稱為“戌博迦尊者”。他原為中天竺太子,其弟想爭奪王位作亂,他便揭開衣服表明心跡說“我心中只有佛,從未想當國王”。其弟果見他心中有一佛,便不再作亂,故稱“開心羅漢”。

  (十五)沉思羅漢

  佛教名稱為“羅睺羅尊者”。他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親生子,後隨父親出家。相傳他剛出家時調皮玩劣,常戲弄他人,後來受到父親的嚴厲呵責和管束,才改過自新,並嚴守律戒,獲羅漢正果,故稱“沉思羅漢”。

  (十六)布袋羅漢

  佛教名稱為“因揭陀尊者”。他原是古印度的捕蛇者,常攜帶一個布袋進山捕蛇,他捉住毒蛇後便拔掉毒牙將其放生,以免行人遭蛇咬。後以善心修得正果,故稱“布袋羅漢”。

  (十七)長眉羅漢

  佛教名稱為“阿氏多尊者”。據說,他出生時頗為奇妙,長著兩條長長的白眉毛,這成了他生理上的一大特徵,故修成羅漢後,便稱其為“長眉羅漢”。

  (十八)降龍羅漢

  佛教名稱為“慶友尊者”,即《法住記》的作者。他記載了16位羅漢的姓名和出處,使羅漢影響逐漸流傳。傳說,古印度有個叫波旬的惡魔,煽動人拆寺毀廟,殺害僧人,劫掠佛經。龍王激於義憤,用洪水討伐波旬,並將佛經藏於龍宮。後慶友降伏龍王,取回佛經,故稱“降龍羅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