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體育專業教學能力培養研究的論文

社會體育專業教學能力培養研究的論文

  1、前言

  在社會不斷進步,教育事業迅速發展下,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就業情景、教學能力尤為堪憂。社會體育專業是新時代體育快速發展的產物,在就業領域方面目前我國還未有明文規定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這意味著社會體育專業畢業後不僅很難找到工作,而且更加不清楚自己要找什麼工作,這種惡迴圈非常不利於社會體育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2、研究物件與方法

  2.1、研究物件

  本文將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培養作為研究物件,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懷化學院、邵陽學院、吉首大學四所學校社會體育專業各已畢業的50名10級校友和11級50名學生,每個學校各100份,合計400份。還有十位從事社會體育專業的資深教師作為調查物件。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透過中國知網查閱了大量關於國內有關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教學能力培養等方面的資料及有關專業書籍,它們為本論文的順利完成打下堅實的前期基礎。

  (2)問卷調查法。本文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懷化學院、邵陽學院、吉首大學四所學校社會體育專業各已畢業的50名10級校友和11級50名學生,每個學校各100份,合計400份。還有十位從事社會體育專業的資深教師作為調查物件。本次問卷發放向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懷化學院、邵陽學院、吉首大學社會體育專業的10位教師發放共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向學生共發放400份,回收388份,回收率97%;有效問卷360份有效回收率為93%,發放形式為網上填寫。

  (3)數理統計法。調查資料採用資料庫開發軟體Excel進行資料管理和統計,獲取本研究的研究資料,並據此進行了深入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社會體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現狀分析

  (1)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專業能力分析。專業能力是指專門知識、專業技能和專項能力等與職業直接相關的基礎能力,是進行活動的基本條件。透過問卷調查得知,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專業能力普遍呈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趨勢,所謂的兩頭小指的是高水平運動員和專業能力差的比較少,中間大指的是專業能力一般佔據總人數中的'絕大部分比重。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還應在基礎知識、實踐能力上面繼續提升,但同時也要注重思想道德的培養。在當今激烈的社會競爭下,企業更傾向於全才而不是專才,專業技能成為求職的唯一評判標準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所以,在今後的培養方向中學校應該要更加註重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要兩手抓、齊頭並進。

  (2)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學習能力分析。學習能力是指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現代企業用人單位的需求,具有終身就業的機會和能力,主要包括適應變化和自我開發等綜合素質能力。在調查問卷中,透過對400位學生課前準備能力、教學能力和課外體育組織能力方面的調查。研究發現課前準備能力應包括四個方面:一、佈置教學場地及器材的能力。運用體育教材和體育教學設計能力、準備活動、教案設計,佔總比人數的25.8%。其次是學生教學實施能力,它包括合理運用口令、動作示範正確、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指導動作技術到位四個方面,約佔總比分的35.7%。課外體育組織能力包括裁判工作、組織競賽、指導課外活動、帶隊訓練四個方面,約佔總比的17%。最後是學習能力不達標的有86人,佔總比21.5%。說明在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更傾重於對學習能力的培養。

  (3)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分析。新課標下,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應具備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包括觀察、記憶、想象三種能力,後者特指某種特殊活動的專門的能力。社會體育專業教師也應具備以下能力:編制各種教學檔案的能力、合理組織管理學生的能力、正確的動作示範能力、糾正錯誤動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所以說,對未來體育領域社會所需要的“複合型”人才越來越多,所要求學生具備社交、組織編排、語言與書面表達等綜合能力越來越全面。

  3.2、社會體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培養的途徑及其對策

  透過問卷調查可知,有40%的同學認為加強學生教師角色意識是學生認為提高教學能力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有26.3%的同學認為培養組織比賽和裁判能力能夠提高教學能力,有21.3%的同學認為透過考試加強學生的能力也能幫助提高教學能力,還有6.8%的同學認為開設中小學教材教法對提高教學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資料表明,不同的個體對選擇體育教學能力的培養方法也不一樣,這就要求廣大的社會體育專業老師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充分發揮其優勢。另外,只有3%的同學認為提高體校體育專業師資隊伍的素質對教學能力的培養很重要,資料表明湖南省部分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教師的素質高,教學質量過硬,但還需注意的是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觀察力、表達力等方面之外還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1)明確辦學思想,最佳化培養模式。社會體育專業的開展應具有其特色,眾多的高校在辦學思想上還處於模糊狀態,只能按部就班的開展此專業,不能有效的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創辦出具有當地特色和具有本校風格的辦學思想,這要求各大高校堅決摒棄傳統思想,與時俱進,時刻保持危機感,把辦學思想放在首位。另外,最佳化學生培養模式至關重要,當今中國體育人口基數龐大,結構複雜,只有最佳化培養模式才能明晰社會體育未來的出口,做到精確化、現代化。

  (2)完善課程設定,最佳化課程結構。課程設定應該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長期以來,體育院校對教師專業發展認識不是很清楚,致使各大院校過度重視教授學生學科專業理論的知識,輕視了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教授。隨著教師專業化的日益發展,豐富教師教育類課程的門類己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課程開設上還是以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為主,課程門類比較單一。課程結構的設定要從社會角度、學科角度、學生自身角度三個層面出發。教師教育類課程結構也要從這三個角度出發來設定,既要考慮教師專業化發展所提出的客觀要求,又要考慮社會體育專業學生自身的發展水平,同時還要注意教師教育類課程自身的內在邏輯關係。

  (3)增加課程時數,更新理論內容。在課堂教學中,要必須保證理論和術科課程的課時數有條不紊的進行,因為只有透過教學課程時間的累積才能讓他們在教授其他人時能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教材內容,採用不同教法,做到區別對待。更新理論內容方面,社會體育專業課程內容要適應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加強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聯絡,要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的新教育教學理念融入到教育理論課程中。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1)透過調查得知,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教學能力不強,具體表現為知識面窄,技術不過硬以及對老師所教知識難點重點掌握不準確等現象;

  (2)透過調查得知,社會體育專業預期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學生要一專多能才能適應社會發展。

  4.2、建議

  (1)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應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和教學評價能力三個方面,其主要目的還是要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2)學校應多增設與社會工作接軌的核心課程,方便學生畢業後迅速找到與專業接軌的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