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論文三篇

高等職業教育論文三篇

  篇一: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對策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現狀

  經過三十年左右的發展,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勢頭迅猛,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初見成效;專業數量猛增,專業更新步伐加快,各校積極探索課程教學改革,注意加強學生綜和能力的培養與整體素質的訓練和提高,初具特色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正在形成,社會對高職畢業生的認可度也在逐步提高。但是,隨著大眾化程序的加速,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的矛盾和問題。在學校建設方面,高職教育的定位不準,辦學特色不夠突出,建設經費投入不足,教學軟硬體水平跟不上學校轉型的要求;在專業和課程建設方面,培養目標﹑專業設定﹑課程體系與就業市場的需求還不夠協調,實踐教學比重不足,實習場地和配套設施不夠,適合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監控評價機制還不夠完善;在師資建設方面,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雙師型教師缺乏,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不夠規範等,高職人才培養質量問題日漸突出。

  二、提高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對策

  教育質量是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效果的優劣程度,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人才,提高高職教育質量,一要滿足學生個人的需求,即高職院校的師資水平﹑專業設定等要滿足受教育者的求學和就業需求以及個人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二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即高職院校的教學大綱﹑課程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要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以及高職院校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滿足了經濟社會和學生個人的雙重需求,即是體現了高職教育教學的質量內涵。

  2.1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突出高職學校的特色發展

  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促進畢業生就業為導向,積極開展人才需求預測和職業崗位要求調查分析,制定完整有效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畢業生質量標準,突出地方辦學特色;以體現就業為導向和能力為本位的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理念來設計課程體系結構,教學內容和課程建設要以應用為主旨,專業課程的教學要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要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於一體,教學內容要與相應的職業資格鑑定要求有效接軌,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體系要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校企合作;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聽取行業企業的評價和反饋,結合地方區域經濟的規劃調整和改善專業設定;爭取政府和行業企業的多方支援,加大教學設施裝置經費的投入。

  2.2加強職教師資培養,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高等教育的擴招同時帶來了師資數量和結構的突出矛盾。一方面,職教師資數量嚴重不足,學歷達標率低。另一方面,職教師資隊伍的結構也不盡合理,由高校畢業生直接走上教師崗位的佔教師比例的絕大多數,我們應該在現有的師資基礎上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課程結構應以掌握職業技術為目標,實踐性課程佔相當大比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並有,要成為既懂理論﹑會教學,又熟悉生產一線,會應用的雙師型教師。要加強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實訓中心﹑合作企業和培訓中心開展教師的再培訓和在崗實訓;進一步拓寬職業教育師資來源渠道,實行開放式教師培養體質,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有關人士報考﹑應聘;重視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繼續從社會聘請一部分兼職老師,實行專兼結合;建立職業教育師資繼續教育證書制度,促使職業教育師資定期參加培訓,不斷進修提高。

  2.3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術核心能力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主要是各行各業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在課程建設上應圍繞拓寬公共素質課﹑改進專業基礎課﹑革新專業核心課程幾方面來深化教學改革,真正提高教學質量。隨著資訊化時代的來臨,職業崗位的流動性和更換頻率大大增強,為了長期的職業發展,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他們的適應性,公共素質課應涵蓋人文﹑自然﹑社會等全方位的基礎知識,考核方式可以更加自由靈活。隨著知識更新﹑技術更新速度的大大加快,專業基礎課應不斷補充前沿的發展成果,讓學生了解行業發展趨勢,藉助多媒體﹑講座等方式更新專業知識,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專業核心課程要改變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適應崗位需求,學習和借鑑國外先進的課程開發模式,積極探索以專案為中心的學用結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核心技術能力,更好地與工作崗位銜接。

  2.4重視實踐環節的教學,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

  高職院校應增加現代化教學設施的投資,大力加強實訓中心的建設,最佳化學生的實踐條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構建最佳化﹑高效的實踐教學體系。一是建立符合專業設定標準的校內實驗實習基地,與社會企事業等單位掛鉤簽約,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保證學生實習的需要。二是切實加強實踐環節的管理,規範標準,嚴格考核和檢查。對學生實行學歷畢業證和專業技術等級證“雙證制”,要求畢業班學生必須參加專業技術等級考核。三是實行產教結合,建立校辦企業,把教學實習延伸到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進行訂單式委託培養。

  三、小結

  產學結合絕不僅僅是實踐環節的內容,它應當貫穿於從業環節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其根本目的是培養適應社會要求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要不斷推進學校與用人單位各種層次的合作,廣泛開展實習實訓﹑工學結合﹑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等,並利用學校知識密集的優勢,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援和科技協作。在產學結合過程中,必須注意發揮學校﹑學生﹑企業和政府四方面的積極性。

  篇二:高等職業教育在城鎮化建設中的思路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步入了從重數量到重質量﹑從重規模到重內涵發展階段,素質教育越來越成為各高等職業院校推動內涵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追求。可以說,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主力軍和基本陣地。高職院校和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正在為我們國家的新興工業化以及我們工業的升級換代,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仍存在著不少差距。一是職業教育辦學能力不足,特別是基礎能力建設較為薄弱。全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資源僅佔高等教育辦學資源的30%左右,缺乏上規模﹑上檔次的龍頭院校和職教集團;二是實訓基地和裝備建設投入不足,實訓設施裝置陳舊﹑落後,實訓實習崗位嚴重不足。校企合作﹑工學交替﹑訂單辦學難以推進;三是師資力量不足,專業課教師偏緊﹑實習指導教師緊缺“﹑雙師型”教師短缺﹑專業課教師補充和引進困難。這些不足,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或制約著國家及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為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的要求,高等職業學校必須從轉變思想觀念入手,從根本上改變高等職業教育體制,按照市場的需要辦學,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打造特需的專業,培養新型的人才。

  二、城鎮化建設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城鎮化建設正在加速推進。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和推進,關鍵在於人才。透過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加強人才培養,可以助力城鎮化建設的發展。首先,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將帶來大量新的就業專業﹑就業崗位,創造更多的就業空間,吸引更多的勞動力資源向城鎮轉移。尤其是以服務業為主的物流業﹑物業﹑營銷﹑建築裝璜﹑學前教育﹑餐飲﹑酒店管理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就業空間巨大,這就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大批適應新的就業專業﹑就業崗位﹑就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以滿足城鎮化建設發展的需要。其次,城鎮化建設對勞動力技能和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將帶來大量的就業崗位,而這些就業崗位,大多數是需要一定專業技能和素質。但進入到就業市場的大學畢業生,受過專業技能訓練的卻很少,將很難適應城鎮化建設的發展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具有專業性﹑實用性﹑多樣性等特點,所以必須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提高大學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使他們能適應城鎮化建設的需要。第三,城鎮化建設將降低低素質勞動力的勞動參與率。在城鎮化的程序中,高等職業教育除了能夠提高大學畢業生的整體素質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延長勞動力進入就業市場的時間,降低低素質勞動力的勞動參與率。目前,部分勞動力一方面因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勞動收入相當低;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增大了就業市場的壓力。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勞動力的儲存器,可以吸收和培養大量的高素質勞動力,緩解就業市場壓力。而且透過對大學生的教育培訓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職業能力,為地方經濟建設提前儲備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

  三、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推進城鎮化建設發展的新思路

  3.1整合高等職業教育資源,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整合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做大做強高等職業教育,更好地為城鎮化建設服務。高等職業教育要加快資源的最佳化整合,形成辦學規模大﹑師資力量雄厚﹑專業覆蓋面廣﹑辦學條件好的發展態勢;要加強高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工程建設,透過整合﹑擴建﹑遷建﹑引進等方式,建成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重﹑產學結合,融職教院校和培訓機構為一體的職業教育基地﹑引導企業和行業參與,組建多元一體的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加強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增強職業教育自身的辦學能力和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使高等職業教育在佈局結構﹑專業設定﹑育人質量上與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推進城鎮化建設。

  3.2面向新型城鎮化,改革人才培養方式

  高等職業教育要根據國家城鎮化發展的總體要求,改變以學歷教育為主的傳統人才培養方式,引企進校,全面推行“學校=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採用工學結合﹑彈性學制﹑模組教學﹑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不同規格﹑不同層次的教育和培訓,讓更多的學生掌握一﹑兩項專業技術,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四、結語

  總之,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高等職業教育要主動與城鎮化建設接軌,充分利用高等職業教育的優質職教資源,著力抓好大學生技能和素質的培養和培訓工作,為推進城鎮化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篇三: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互動發展

  一、地方經濟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影響

  (一)地方經濟整體水平影響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和質量

  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存在著密切聯絡,高等職業教育必然受到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其發展規模與發展質量都要受到地方經濟的影響。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的大小與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呈線性正相關,只有當地方經濟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充分條件時,高等職業教育才會發展壯大,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援,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發展壯大是不現實的。同樣,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質量也受到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制約。高等職業教育要想發展,必須要有先進的教育設施、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以及良好的教學環境等。如果地方經濟疲軟,提供不了這些條件,或者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投入不足時,必然會影響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

  (二)地方經濟影響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與層次結構

  不同地方的產業結構對勞動力的型別結構有著不同的要求,地方經濟的產業結構發展變化趨勢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定有著直接的影響,產業結構的調整推動著專業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主要表現在知識與技術的密集化,對有知識有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大。這也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考驗,進而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產生影響。

  (三)地方經濟有助於高等職業教育擴大生源、吸納就業

  地方經濟發展較快,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居民用於教育的支出一般較高,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需求更為迫切,接受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職業教育的比例較高,這就相對擴大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生源。同時,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對於從業人員的知識與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人員迫於壓力而選擇繼續教育或培訓,這也為高等職業教育發揮其再教育和培訓提供了條件。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畢業生就業將從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再轉向第三產業,導致第一產業畢業生就業人員逐步減少,第二、第三產業畢業生就業人員比例逐步增加。第二、第三產業注重就業人員的知識與技能,高等職業教育作為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教育,其培養出的畢業生將主要從事第二、第三產業。可見,地方經濟的發展,相應地擴大了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的就業機會,提高了地方企業與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的吸納能力。

  二、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互動協調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辦學理念落後,服務地方經濟的意識不強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及服務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的陣地,以提高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為目標。它不僅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屬性,還具有區域性、行業性、專業性、職業性等特徵。目前,許多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不明確,不能很好地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忽視高等職業教育的服務職能,認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技能型人才,但人才的培養標準難以與現實的需求相適應,導致其畢業生操作能力與創新能力不足,難以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需求。

  (二)經費的投入不足,辦學條件需改善

  目前,大多數高等職業院校發展規模較小,辦學條件相對較差。相對於普通高校,政府對於高等職業教育的投入較少,使得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如科技資訊化程度和教學技術的應用仍然相對落後於普通高等教育。由於財力不足,高等職業院校的`實訓條件比較落後,使得培訓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難以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

  (三)師資隊伍不合理,缺乏實踐性

  目前,在高等職業院校師資隊伍結構上,學科型教師的比重較大,而專業技能和實踐教學能力較強的“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整體素質都比較低。隨著這些年高等職業教育的擴招,高等職業院校的規模和數量不斷地擴大,對於教師的需求不斷地增加,許多教師來自中專、中職、大專等學校,或者是剛剛走出高校校門的年輕人,要麼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較低,要麼缺乏實踐能力。

  (四)專業設定與地方經濟發展脫節,缺乏適應性

  許多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結構與社會的產業結構、市場需求不相符合,比如專業設定重複、混亂,沒有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點。許多高等職業院校甚至簡單地套用本科學科專業目錄,這種專業設定遠離了市場需求,與經濟發展嚴重脫節,也不符合職業教育重實踐的特點,且缺乏適應性。由於專業設定缺乏對與市場適應性,導致專業設定的盲目性,造成專業結構與地方經濟發展相脫節的現象。

  (五)高等職業院校與企業關係不緊密,校企合作不深入

  與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高等職業教育有明確的辦學目標,即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企業是開展職業教育培訓的主題,也是直接受益者。而目前,高職校企合作深度不夠,高等職業院校注重升學,忽視與企業間的聯絡,人才培養沒有很好地結合企業所需,影響到地方經濟的發展。

  三、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互動協調發展的策略

  (一)服務於地方經濟發展,明確辦學定位

  高等職業教育只有先明確其辦學定位,瞭解地方經濟的發展狀況與趨勢,及時調整專業設定、培養目標、教訓內容,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地方經濟,滿足市場需求,使得高等職業教育自身得到改善和發展。因此,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參與地方經濟發展中去,實現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職能,根據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合理的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進而在不斷為地方經濟服務的過程中,找出自身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不協調之處,完善自身,以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

  (二)改善辦學條件,建立多元的高等職業教育投資機制

  相比較於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職業教育更偏重於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對於實訓基地的要求更加嚴格,這就需要較多較好的實訓設施,也就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因此,應逐步建立起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共同承擔,多種渠道的高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建立多元的投資機制的同時,應該儘可能地避免資金的浪費,提高資金的利用率,用以高等職業院校實習實訓裝置的更新,改善教學條件。

  (三)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以培養知識技能為中心的教育,其教師不僅要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同時,應具有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即具備雙師型素質。提高高等職業院校的師資水平,擁有較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關鍵。[6]一方面,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分期對教師進行理論培訓,並定期檢查,同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讓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培訓,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技能,讓他們在做中學、學中做,逐步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另一方面,針對教師數量不足,質量有限的情況,高等職業院校可以面向社會和企業外聘專業技能型人才,擴大雙師型比例。

  (四)對接地方經濟,最佳化專業結構

  高等職業院校要以市場需求和崗位需求為取向,結合地方經濟發展以及地方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對人才的需求,在對市場及崗位需求做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現有專業進行調整,適當增加新的專業,對於老專業進行改造,實現其專業設定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對接。

  (五)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校企合作

  加強校企合作,走產學研發展之路,由學校、企業和社會來共同培養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堅持以市場的需求為標準,為行業、社會、企業培養人才,同時,堅持互惠互利的原則,實現產學研各方共贏。還應該建立相應的制度,保證產學研合作的順利進行。[7]顯然,訂單式培養是一種培養知識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的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模式,能夠很好地調動學校、企業、社會的積極性,調解三方的矛盾,真正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因此,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加強校企合作,大力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