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理論在傳媒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論文
傳播學理論在傳媒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論文
內容摘要:20世紀初以來,世界傳媒業飛速發展。百年間,報紙、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相繼問世,日益多元化的傳播媒介和現代化的傳播手段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高校作為向傳媒業輸送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培養傳媒專業人才的理念、方式、目標等方面,對我國傳媒業的發展有著直接影響。然而我國一些高校傳媒專業在教育教學中對傳播學理論的認識存在偏差,重實踐、輕理論。基於此,文章分析了傳播學理論在高校傳媒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傳播學理論傳媒專業人才培養
當前,我國傳媒產業正在高速發展。2014年,在我國GDP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傳媒產業年增長率逆勢上揚,從2013年的15.5%上升至2014年的15.8%。一個欣欣向榮的產業需要人才支撐。高校作為培養傳媒專業人才的搖籃,其培養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等至關重要。在當前的資訊時代,媒介無處不在,甚至無孔不入。隨著新老媒體的交融,融合性傳媒生態圈呼之欲出,媒介融合日趨深入,而這一切使傳播學相關理論與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絡日趨緊密。
一、傳媒專業的發展概況
眾所周知,傳播學發源於美國,其歷史不過百年,是一門年輕的學科。20世紀中葉,傳播學才正式成為大學的正規課程。傳播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它與政治學、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等諸多學科關係密切,相互影響、相互滲透。20世紀中葉以後,傳播學作為社會科學的一個新學科獲得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新的研究成果不斷被提出,研究領域得以拓展。傳播學逐漸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理論體系和較為完備的學科體系。傳播學逐漸成為顯學,其學術地位也得到了鞏固。據統計,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美國,各大高校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每年發表的與傳播學相關的博士論文達120多篇,並且逐年遞增。在傳播學的教育方面,目前世界各地的主要高校基本都設有傳播院系和專業,一些高校也因在新聞傳播領域的研究和教學而聞名於世。美國是傳播學的誕生地,也是現代傳媒教育的先行者。早在20世紀初,美國就憑藉在傳播和新聞方面領先於其他國家的學術優勢,率先開展了現代傳媒教育。1908年,美國密蘇里大學的正式建立標誌著世界上第一所新聞學院的誕生。4年之後,哥倫比亞大學順勢應時也成立了新聞學院,如今已成為新聞傳播領域的世界著名學府,其新聞學院所秉持的人文學科基礎與專業技能訓練並重的傳媒教育傳統一直持續至今。
二、我國高校傳媒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
我國傳媒專業教育從20世紀末開始突飛猛進,並很快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新興學科之一。據統計,目前我國有600多所高校開設了傳媒專業相關課程。1982年,被譽為“傳播學鼻祖”的威爾伯施拉姆訪華之後,美國、日本的傳播學學者相繼來到中國介紹、宣傳、講授傳播學。同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會後,一大批高水平的傳播學專業譯著紛紛出版,各大高校也相繼開設了傳播學及相關課程。如今,國內開設傳媒相關專業的高校都將傳播學作為一門基礎理論課程,大眾傳播學、傳播學概論等課程已經成為傳媒專業人才在校學習的必修課。然而目前我國高校在傳媒專業人才的培養上還存在一些誤區和盲點,由於傳媒專業本身較強的實踐性,部分高校對傳播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遠超過傳播學理論教學,集中表現在課程設定比例、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對傳媒專業的認識這三個方面。在對傳媒專業人才的培養上,傳播學理論的缺位或不足將嚴重製約高校傳媒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甚至不利於我國整個傳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高校偏重傳播實踐教學
傳媒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這就導致部分高校傳媒專業在課程設定上急功近利,忽視了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平衡,簡單滿足於講授各種各樣的技術知識和開展專業技能訓練,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社會科學以及專業素養的培養,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更像“技工”,而非真正有思想、敢創新、善學習的傳媒人才。
(二)教師傾向於講授傳播技術
部分傳媒專業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功利化、工具化的傾向。由於傳媒專業需要學生在實際操作領域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更傾向於教授學生所謂的技巧和方法,卻忽視了傳播學理論的教育。同時,有些教師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僅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上,教學內容也滯後於傳播學理論和媒介技術的更新。因為教師在課堂上理論注入不足,導致學生在傳媒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
(三)學生偏愛傳播技能的學習
部分傳媒專業的學生存在厭惡理論學習、覺得實際經驗比理論更有用的錯誤觀點。傳媒專業的定位是應用學科。學生進入大學之後,都為增加實戰技能做準備,對應用性的採、寫、編、播等技能充滿激情,並不重視傳播學理論課程,也不願投入精力去學習研究。
三、傳播學理論在傳媒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意義
(一)傳播學理論是傳媒專業課程體系的根基
目前,國內開設傳媒專業的高校根據傳媒產業的發展,結合市場需求,在傳統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增設了新媒體、物聯網、網路動漫、數字媒體技術、媒介融合等新課程,使傳媒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呈現出寬口徑化趨勢,這符合資訊社會的發展規律和傳媒市場對人才的現實需求。但諸如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大眾傳播學、網路傳播學等基礎理論課程應該是傳媒專業課程體系的根基,也是評價高校傳媒專業的課程設定是否合理、傳媒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否科學、學生的專業素養是否健全的關鍵。
(二)傳播學理論是傳媒專業教師專業素養的核心內容
教師在傳媒專業教學中扮演著引導者的重要角色。教師的基本理論素養往往直接決定著教育質量。在完成具體的教學任務時,教師看似應用的是一系列“規則”和“技能”,但背後起決定性作用的其實是教師的基本理論素養。對於傳媒專業教師來說,豐富、多元、完備的傳播學理論是其專業素養的核心內容。傳媒產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媒介不斷更新、融合,而傳媒專業又具有多學科性,這些都為傳媒專業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挑戰。如果教師的理論素養不夠、知識更新不及時,將難以培養出優秀的傳媒專業人才。
(三)傳播學理論是傳媒專業學生的重要軟實力
現代傳媒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而業界普遍認可的人才往往兼具多層次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能夠迅速適應工作要求,能夠準確分析媒體的本質與現象,並能以複合型人才的身份促成不同媒介的融合。因此,傳媒專業人才一定要做到理論基礎紮實、知識範圍廣泛、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如果將傳媒專業學生的技能水平、學歷層次和專業類別歸結為個人硬實力的話,那麼,學生的思想深度、理論水平、學習自覺性、新聞敏感度等就是其軟實力。這種軟實力是學生職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而傳媒專業人才的“軟實力”大多是在高校學習階段培養和塑造的。
四、高校傳媒專業應重視傳播學理論教學
傳媒產業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傳媒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一定數量的傳媒專業人才作為支撐。因此,高校傳媒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重基礎、重理論、重內在、重實踐,只有培養出具有深厚文化修養、紮實的理論基礎、科學的思維方法、寬廣的國際視野、精湛的專業技能的傳媒專業人才,才能使我國傳媒產業在新形勢下不斷髮展。
(一)高校應以培養學生理論素養為要義
學科的教育離不開理論課程的學習,傳媒專業也是如此。開設傳媒專業的高校應重視對學生基礎理論課程的教育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具備了寬、牢、實的基礎理論功底,才不會在浩瀚的傳媒知識和紛繁複雜的傳媒現象中如墮煙海。樹立牢固的基礎理論和健全的知識體系也有利於學生建立長遠的學習目標,並在實際工作中迅速適應崗位。傳媒專業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傳播學理論素養為要義,幫助學生整合傳媒實踐經驗,實現認知上的昇華。高校在傳媒專業的課程設定上應科學、合理地規劃傳播學理論課程和應用實踐課程的比例,理論與實踐不可偏廢任何一方,應使兩者良性互動。
(二)教師應以強化傳播學理論修養為根本
傳媒專業教師只有傳播理論紮實、知識儲備豐富、關注理論前沿,才能為學生撥雲見月、指點迷津。在提倡產、學、研一體化培養模式的背景下,傳媒專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重視傳播學理論的學習,並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延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從已有知識出發,吸納新知識,掌握新理論。同時,教師應運用豐富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授傳播學理論知識,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迴歸課堂、迴歸理論,透過合理的學科設定、生動的課堂內容、豐富的授課形式,激發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
(三)學生應不斷提升軟硬實力
學習一門學科和專業,不應以掌握實用性技能為根本目標。就傳播專業而言,實用技術固然重要,但技術背後的傳播學理論才是學生了解、學習、研究、掌握傳播學這門學科的真諦。而傳播學理論的意義在於能夠指導學生進行傳播實踐,使其具備研判各種傳播現象的能力。因此,學生在學習傳播專業時,要樹立正確、全面、科學的學習觀,深刻認識傳播學理論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成為傳播學理論紮實、傳播技術精湛的全方位人才。
五、結語
隨著傳播學的不斷髮展,理論成果日益豐富。在資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資訊交流系統的構築、新技術引起的社會變革,以及因社會變革而引起的人際關係的變化等方面,傳播學相關理論都能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指導,幫助人們認識社會傳播現象與媒體的發展規律。就傳媒專業人才的培養來說,傳播學理論和傳媒實踐的關係相當於“道”與“術”的關係,道正則術易,道偏則無術。在傳媒人才的培養中,理論和實踐不可偏廢任何一方,只有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才能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傳媒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趙雅文.我國高校傳媒人才培養質量分析與模式研究——以天津市高校為例[J].新聞大學,2013(6):139-149.
[2]賈平.理論與實踐良性互動的傳播學教學模式[J].安順學院學報,2013(10):55-57.
[3]王文娟.對當前傳媒教育與人才培養的思考——訪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院院長陳兵教授[J].今傳媒,2011(2):4-5.
[4]姜德鋒.傳播學理論的多學科性及其教學應對[J].新聞傳播.2013(11):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