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論文

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論文

  一、文獻綜述

  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因其自身發展的特殊性一直是我國學者研究的重點。周裘絨(1997)分析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狀況,提出了一般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辦學經費的解決辦法,同時提出對特別貧困地區應當特別扶持。王根順、孟子博(2008)從西部地區整體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的現狀出發,分析了西部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並提出了相關的對策。沈有祿(2010)以2007年全國地方中等職業學校/中等專業學校的人均經費及生均預算內經費為例,研究發現中等職業教育的生均經費的離散程度較大。中等職業教育各類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指數值較大,同時差異也大。辛均庚(2012)指出職業教育經費來源單一是西部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周永平(2013)分析了我國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補償的價值追求與轉型必要,提出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補償的轉型思路。教育經費配置效率的研究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基尼係數法和DEA方法等。已有的關於經費配置效率研究的文獻多集中於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周勝(2014)從投入效益、使用效益、產出效益三個維度建立指標體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我國各地區公共教育經費配置效益進行了計量分析。戴平生(2014)使用基尼係數的一個等價演算法:收入份額法對我國省域教育經費配置的公平性進行了分析,認為我國省域教育經費配置的公平性無論是從總體上還是從區域結構來看,都有了顯著改善。郭華林、蘇捷(2014)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DEA方法對浙江省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進行分析。綜合已有研究發現,關於民族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研究中理論研究較多,實證研究較少。本文以8個多民族省份2007年—2012年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資料為例,使用DEA方法對我國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進行靜態分析,使用Malmquist生產率指數來進一步衡量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的動態變化。研究結論將為改善我國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經費配置狀況,提高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和生產效率以及完善我國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提供建議。

  二、研究方法與指標選擇

  (一)DEA與Malmquist指數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的研究基本框架是由查恩斯、庫珀和羅德(1978)基於費羅爾提出的生產效率的觀點基礎上提出的。DEA方法不僅可以對決策單元的有效性做出度量,而且還能指出決策單元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依據規模報酬假設的`不同,DEA模型可以分為規模報酬不變前提下的C2R模型和規模報酬可變條件下的BC2模型,其中C2R模型是專門用來判斷決策單元是否同時為技術有效和規模有效的。BC2模型是用來判斷決策單元是否為技術有效的。Malmquist指數是基於DEA方法構建的使用面板資料來測算全要素生產率的一種方法,最初由曼奎斯特斯坦提出。1982年卡文斯等首度將該指數應用於生產率變化的測算,此後研究者將其與DEA模型相結合,它可以較好地刻畫相對效率在一段時間內的動態變化。全要素生產率變化大於1表示效率水平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等於1表示效率水平不變;全要素生產率變化小於1則表示效率水平下降。如公式(1)所示,全要素生產率變化(tfpch)可以進一步分解為技術進步(techch)和綜合技術效率變化(effch),其中綜合技術效率(effch)變化可以進一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pech)和規模效率變化(sech)。tfpch=techch×effch=techch×(pech×sech)(1)

  (二)經費投入與產出變數的選取

  根據我國8個多民族省(自治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借鑑國外教育經濟和教育財政的相關研究,並考慮資料可得性來選取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的投入和產出指標。投入指標包括: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固定資產。產出指標包括專任教師、教學質量、學生數量三部分。其中教學質量用畢業生職業證書獲得率來體現;學生數量使用在校生人數。本文以廣西、貴州、內蒙古、寧夏、新疆、青海、雲南、西藏8個省(自治區)為決策單元,採用2007—2012年各省(自治區)的相關資料進行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研究。其中固定資產、教師數量、教學質量和學生數量的資料來源於2007—2012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鑑》,2007—2011年的資料來源於2008—2012年《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鑑》。2012年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資料根據2007年—2012年的資料平滑得來。

  三、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研究

  (一)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的靜態分析

  使用民族地區8個省(自治區)的統計資料,利用軟體DEAP2.1,採用投入導向型的CCR模型以2011年和2012年的截面資料為代表進行測算。規模效率主要考察我國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規模是否有效地促進了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效率等於1,說明經費投入規模處於規模報酬不變的最佳狀態,經費投入既不浪費也不緊缺,經費投入規模恰到好處。規模效率小於1,則說明存在投入不足或投入過剩。2011年,內蒙古、廣西、貴州、西藏、雲南、青海、寧夏7省(自治區)規模效率值為1,實現了經費投入規模的最佳狀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規模效率為無效狀態。2012年,實現規模有效的省(自治區)下降為5個,雲南、青海和新疆未實現規模有效。對於未達到規模有效的省(自治區),僅僅一味地增加經費投入,擴大規模,不僅不會出現理想的效果,反而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這些省(自治區)應該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適當控制投入規模,透過制度創新等手段,來提高經費配置效率。純技術效率主要考察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管理制度、方法等技術方面是不是有效地促進了中等職業教育目標的實現。純技術效率等於1,則說明經費管理方法和制度恰到好處。純技術效率小於1,則說明,經費配置方法和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改善。從純技術效率層面上看,根據表2,2011年和2012年除新疆外的7個民族省(自治區)純技術效率等於1,反映出我國2011和2012年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純技術效率普遍較高。配置效率是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綜合表現,反映了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的綜合效率。從綜合配置效率的角度看,2011年廣西、貴州、西藏、青海、雲南、內蒙古、寧夏7個省(自治區)實現了DEA有效,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有效。2012年實現DEA有效的省(自治區)為5個。對於配置效率未到達有效的省(自治區)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改進來提高配置效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需要在控制投入規模的同時,改進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管理方法和模式。雲南和青海兩省則應重點改進職業教育經費管理方法和制度。

  (二)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的動態分析

  運用DEAP2.1軟體對2007—2012年民族地區8省(自治區)的面板資料進行Malmquist指數分析,得到了8省(自治區)分年和分省的全要素生產率數值及其分解。從按年份的全要素生產率來看,2007—2012的6年間,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的整體全要素生產率呈現波動變化,總變化趨勢為下降,說明6年間民族地區整體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普遍偏低。全要素生產率可以分解為技術效率變化和技術進步變化。技術效率變化呈現先增長後下降的變化趨勢,2009—2010年和2010—2011年分別出現了1.7%和2.7%的增長幅度,但2011—2012年又呈現下降趨勢。對技術效率變化進行進一步分解,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呈現增減上下波動趨勢,但波動幅度不大。2009—2010年間,技術效率的增長主要來自於規模效率的增長,2010—2011年間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對技術效率的增長均有貢獻。歷年的技術進步變化數值均小於1,由此可見技術進步變化是造成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全要素生產率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各中等職業教育機構應該積極進行技術創新,促進技術進步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按省份分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來看,8個民族省份的2007—2012年間全要素生產率變化均小於1,均呈現衰退趨勢,其中青海衰退趨勢最為明顯,幅度為14.8%;全部8個民族省份中,技術效率變化大於1的有6個,其餘2個省份出現了技術效率下降。技術效率變化可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和規模效率變化。青海地區技術效率變化小於1是因為規模效率變化小於1,新疆地區技術效率變化小於1則是由於其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小於1。全部8個省份的技術進步變化都小於1,這說明技術進步效率下降時是民族地區各省份全要素生產率衰退的共同原因,這個結論也進一步印證了前文按年份全要素生產率分析中技術進步是民族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的研究結論。由此可見,近年來隨著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雖然教育經費的投入有效地促進了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但技術進步等的落後阻礙了經費配置效率的提高。

  四、結論與建議

  透過第四部分的實證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一)從靜態分析的角度

  2011年,內蒙古、廣西、貴州、西藏、雲南、青海、寧夏7省(自治區)為實現規模效率有效。2012年,實現規模有效的省(自治區)下降為5個。從純技術效率層面上看,根據表2,2011年和2012年除新疆外的7個民族省(自治區)純技術效率等於1,反映出我國2011年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純技術效率普遍較高。從綜合配置效率的角度看,2011年廣西、貴州、西藏、青海、雲南、內蒙古、寧夏7個省(自治區)實現了DEA有效,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有效。2012年實現DEA有效的省(自治區)為5個。造成新疆地區無效率的原因包括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兩方面。而造成雲南和青海兩個省市無效率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純技術效率方面的原因。因此這三個省市在改進效率方面的側重點各不相同,新疆地區需要在控制投入規模的同時,改進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管理方法和模式。雲南和青海兩省則應重點改進職業教育經費管理方法和制度。2011年和2012年間,內蒙古、廣西、貴州、西藏、寧夏5個省(自治區)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實現了DEA有效,新疆、雲南和青海地區可以在參考這5個省份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民族地區區位優勢,透過加強區域合作,發揮民族特色,加強技術和知識共享,來進一步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效率的提高。

  (二)從動態分析的角度

  2007—2012年民族地區整體和單個省份的中等職業教育經費配置效率均呈現下降趨勢。技術落後是造成經費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應該在宏觀制度環境下,鼓勵各教育機構進行技術創新,提高師資水平和教育質量,透過促進技術進步,加強經費管理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具體來說包括建立和完善各級各類學校生均撥款制度,嚴格貫徹落實好已有規章制度,重點組織好新修訂的《中小學校財務制度》的培訓和實施工作,嚴格執行有關專項經費的管理辦法,確保專項經費使用的規範、安全、有效。不斷推進教育財務制度體系的完善。加大對中職免學費政策執行情況等重大教育投入改革政策的專項檢查力度,確保國家各項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加大資訊公開力度。各級教育部門要按規定公開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及行政經費等相關資訊。加強教育財會、內部審計人員全員培訓。要建設經費監管資訊系統,加強對學校財務實時監控和資料分析,全面提高資訊化管理水平。各教育機構應及時總結有關地方和學校在經費使用管理方面的好政策、好做法、好經驗,主動進行有計劃的宣傳。對經費使用管理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查處的案例要及時進行通報,加強案例警示教育。民族地區社會和個人缺乏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政府投資是我國現階段中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來源,教育經費來源渠道單一不僅導致經費投入數量有限,也影響經費配置效率。中等職業教育應當擴大經費來源渠道,鼓勵個人和社會投資,建立健全個人和企業中等職業教育投入機制。對加強和規範經費管理進行研究,切實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對教育財務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難和問題進行研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