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工業與職業教育關係論文

造船工業與職業教育關係論文

  1與江蘇省造船工業關聯現狀

  船舶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有較強的地域特徵,推動了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如江蘇省地方海事局與江蘇省無錫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聯手打造的“揚泰造船”、“輔助驗船師”等專案,是行、校、企三方優質資源對接共享、深度合作的成功案例。另一成功案例是在資源與利益充分齧合基礎上,建設和培養地方經濟發展緊缺的“內河船舶駕機合一”人才的“根植共生”合作模式。

  2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船舶類專業設定與江蘇省造船工業發展關係研究”過程中,對全省職業院校和部分造船企業進行了抽樣調查,收集了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評價及要求,瞭解了相關院校在“十二五”期間的招生策略。根據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及江蘇省造船行業發展規劃,歸納梳理出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數量與結構的矛盾

  2.1.1技術技能型人才總量不足據統計,全國船企技能型人才中,高、中、低階技術工人的比例數為1:6.16:14.53,世界平均值為1:3:6,發達國家為2:4:5,造船企業每一萬載重噸大約需要100個崗位從業人員。如果按全省年造船量3000萬載重噸的目標估計,需要30萬從業專技人員;如果將企業需求人才的理想結構歸納為A(中小型企業)、B(大型企業)、C(央企)3類,根據抽樣調查,按此比例統計所需的人員分類見,高(中)職人才需求最大。同時還了解到,造船企業中外包工比例過高帶來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已經引起管理部門的重視,正逐步增加基本工數量。此外,海洋工程產品單品較多,需要大量生產設計人員。

  2.1.2專業結構不匹配造船企業在船舶體、機、電3個專業方向的傳統人才配比是3:2:1。2005年以前,船舶機械、船舶電氣類專業多數轉向通用型機、電專業,淡化了船舶特性,甚至於在一些船舶類知名大學也難覓船舶機電專業的位置。造船工業黃金時期,各類船用機電產品大都有生產廠家負責(或指導)安裝、維修,因而企業對船舶機電類專業技術人員的數量質量並不十分迫切。但是,隨著產品附加值的提升,產業結構向海洋工程方向的發展,船舶機電類專業人才需求矛盾開展凸顯。現代造船技術向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集約化、國際化發展,複合型、應用型技能人才則十分稀缺。

  2.1.3生源結構不合理船舶行業在眾多製造業中仍是外場作業多、勞動強度大、技術要求高、投資週期長的重工業之一。長三角是中國經濟實力最發達的地區,在蘇南,焊接、船舶工程技術、船舶駕駛等專業生源正逐年下降(焊接高職專業“十一五”期間的招生總人數小於1000)。在眾多造船企業中,現場作業的裝配工、電焊工中本省人士佔比極少,使用外包工成為慣例。在中高階專技人員隊伍中,外省從業者或由於家庭等因素並不穩定(曾有蘇中地區某船企招聘的40多位外省專科畢業生5年中流失了95%),或由於經濟、環境等因素而另謀高就(流向浙江、山東、安徽等地),人才流失嚴重。

  2.2教學內容與手段亟待更新

  2.2.1課程體系陳舊船舶類相關職業院校中,各專業相對獨立,在體、機、電三者中自成孤島,涉及到造船相關的`新知識、新技能不夠,海洋工程的職業教育還是頗新的課題。儘管數字化造船驅動了第一輪專業課程改革,但由於我國造船企業的技術改造大都自成一體,反映在教學中也只是課程的加減法,難以形成現代的、有效的、系統的課程體系。同時,造船是大型綜合性工程技術,如果沒有特定的情境、相當的手段,即使現場教學也只能認識表象。模擬技術早已運用在裝備製造業許多環節之中,我們的教學手段並沒有跟上,部分中職院校的校內實訓場所還不完備,各院校對於核心技能的理解與設定缺乏統一的標準。

  2.2.2國際化程度低船舶行業是典型的國際化行業,各企業反映最多的共性問題就是職業院校的專業英語水平太低。在中國從事船舶設計與建造者有國際教育背景的並不多,在江蘇省教育界,每年都有師資培訓國際專案,但鮮見與船舶或海洋工程教育領域的交流。此外,船舶類專業教師絕大多數來源於普通高校,缺乏工程實踐。教育是教師先行的事業,師資尚且如此,又何談工業的國際化?而職工素質將影響造船技術,影響造船質量和管理效率,影響產品附加值提升,影響產業結構轉型,也必然會嚴重阻滯行業發展的程序。

  2.3校企合作缺少互動

  校企合作難以深入。校企合作當前在如訂單式培養、冠名班、獎學金及工學交替等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但依然停留在用人層次。校企在制度上的差異,使得專技人員可參與教學的機會很少。教育主管部門雖再三強調教師必須保證每年有一定時間下廠實踐,但實際操作中難以實現。造船是系統工程,每年2個月下廠鍛鍊難有收穫,學生下廠實習環節也因種種原因效果不佳。而企業,一方面多數沒有建立人才培養及儲備的長遠規劃,另一方面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方面的投入不足,滿足於現狀。企業、學校的資源和資訊難以實現真正的共享,學校與企業難以形成合力。

  3江蘇省船舶職業教育發展建議

  3.1合理調整專業結構與定位

  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海洋工程技術專業,加強對海洋工程技術專業建設的研究,合理構建課程體系,強化相關學科知識、技能的結合。研究設定船舶模擬技術專業,為行業的兩化融合儲備人才。擴大高職、減少中職招生規模,增加專業技術技能專案培訓,提高現有企業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

  3.2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師資必須要透過校企共同培養。對新教師,應該要求專業教師在企業跟蹤完成相關產品的建造全週期,而不是以實踐天數來衡量;鼓勵從企業引進專職或兼任教師,進行適當的教育理論與方法培訓;資助優秀教師出國修學,擔負起學習、宣傳和引進先進技術理念及方法的責任。

  3.3深入推進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力度很大程度決定了職業教育質量。企業應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積極主動熱情地深入到師資培養、專業建設、教材建設等各個育人環節之中,如邀請學校參與新產品研發、企業學習考察,把職業教育、職工培訓的投入共同納入預算中,對教育所需要的實訓裝置提供贊助,對職業教育需求的企業指導教師給予支援,派遣有經驗的工程師、能工巧匠傳授知識技能,適時創造、提供機會,創新合作模式,助推船舶與海洋工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