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應用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策略論文
地方高校應用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策略論文
摘要:目前大學生就業面臨著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方面大量畢業生因找不到工作而就業艱難,一方面許多單位因人才短缺而發展受到制約。本文結合邢臺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改精神,從社會需求、專業定位等方面論述了地方院校計算機本科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關鍵詞:地方高校;應用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社會資訊化的核心技術是計算機,資訊化社會的人才素質也離不開計算機,因此高校計算機專業迅猛發展。目前我國有普通本科院校679所,其中505所開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全國高校專業點數之首。計算機專業學生在校人數是高校在校生人數最多的本科專業之一。計算機專業的迅速發展一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對國家資訊化浪潮的積極響應,為大批學生創造了接受IT教育的機會,但同時出現的專業目標隨意、人才規格盲目及培養方案混亂等問題日益突出。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建設時間短、基礎薄弱,另外還受到師資隊伍、辦學層次、技術裝置等條件的限制,如何在激烈的計算機專業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必須奮發圖強,走區域性特色發展之路。
一、資訊化社會對資訊化人才的需求分析
隨著社會“工業化”向“資訊化”的轉型,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規格、標準和型別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時代人才的責任:一要滿足社會急需,提供建設人才;二應引領社會未來,培養治國之才。當前,面臨諸如高科技大發展、全球經濟大開放、多元文化大匯合和經濟體制大轉軌等形勢,許多專家呼籲:高等教育要從以專業教育為軸心轉向以素質教育為軸心,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現代社會要求本科教育培養知識廣博、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以便為高層次的專業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學生個體今後的多方向發展提供全面的準備,這與終身學習和職業流動的現代化潮流是相適應的。高等教育已不再滿足於讓學生具備某種專業知識和技能,而要培養他們具備持續學習和創造知識的素質,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近年來,對於“寬口徑”、“複合型”人才的需求與培養是一個熱門話題。寬口徑意味著加強素質和能力培養,而不是什麼都會一點的“萬金油”。但是寬口徑不能淹沒專業特色,還需要強調專業結構的特色和執行的深度。社會需要的是既有專業素質又有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對於IT領域而言,“複合型”人才是指既擁有IT專門技術,有具備某個(某些)應用領域的專門知識與技能(或者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在知識經濟時代,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僅有專業知識是完全不夠的,還要具有專業應用技能、專業創新意識,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種綜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說的專業素質。
關注一下大學生招聘會上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幾乎每個IT公司都毫無例外地談到了計算機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問題。很多企業在選擇應聘者時優先考慮的前五項因素依次是:持續學習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職業道德和責任心、參加過專案或者實習有團隊合作意識。排在其後的才是學習成績。可見企業更看重一個人面對新事物的再學習能力以及面臨新問題的解決能力。企業考慮的是應聘者將來工作的關聯性、有效性以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進入工作角色後,注重的不僅是曾經做過什麼,更是以後能做什麼,要求員工在工作中能夠應對經常變化的客觀情況。資訊化社會發展要求計算機專業教育重新定位專業目標,提升專業素質,適應社會需求。
二、地方高校計算機本科專業教育的定位分析
1.地方高校計算機本科專業教育的定位
計算機本科專業教育的發展與國家資訊化目標、資訊化程序密切相關。計算機技術市場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對計算機人才的層次結構、就業去向、能力與素質等方面的具體要求。計算機類畢業生就業出現困難的主要原因,不是數量太多或質量不夠,是計算機教育滿足社會需求的針對性不夠明確,導致了結構上的不合理。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也應當是金字塔結構,如圖所示,與社會需求的金字塔結構相匹配,才能提高金字塔各個層次學生的就業率,滿足社會需求,降低企業的再培養成本。目前高校計算機專業在本科階段對研究型和工程型人才的培養已有一定的基礎,而對於從事資訊化型別工作人才的專門培養則是明顯不足。另外,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認識與目前高校通行的素質教育在內涵上存在差異。以學習能力為代表的發展潛力,是用人單位最關注的素質之一。企業要求人才能夠學習他人長處,而目前相當一部分學生“以我為中心、盲目自以為是”的弱點十分明顯。社會的需要是人才的生命,人才可以改造社會,但首先要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否則只能被社會所淘汰。地方院校計算機本科教育定位於應用型人才培養將是一個正確而明智的選擇。
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研究型、工程型、應用型的劃分主要是從學生畢業後從事工作性質的角度產生的。在資訊社會中與計算機密切相關的崗位上,從工作性質的角度看,一個人的工作可能是研究型,他需要以知識創新為基本使命,研究的內容可以是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或是計算機應用技術。他還可能是工程型,就需要考慮基本理論和原理的綜合應用,不僅要考慮所建造系統的效能,還需要考慮系統的代價以及其他可能帶來的副作用;而具體的工程既可以是以硬體為主的計算機系統,也可以是軟體的系統,包括應用軟體或者系統軟體。作為資訊化社會廣泛需要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即資訊化人才)在各種企事業單位承擔資訊化建設的核心任務。同具體應用領域的人才相比,他們要了解各種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功能和效能,要善於系統的整合和配置,更要有能力管理和維護複雜資訊系統的執行,或者稱他們為“資訊科技人才”更合適。
學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在大學辦專業首先是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當前資訊化社會在多領域多方面形成了對從事計算機產業和資訊化工作的人才需求。地方院校計算機本科教育定位於資訊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為自己營造了一個廣闊的生存空間。從社會資訊化趨勢來看,資訊化應用型人才需求面廣、量大,是資訊化人才金字塔的基礎。從計算機產業發展和資訊化工作的趨勢來看,地方高校計算機本科專業教育定位於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2.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戰略的現實意義
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教育定位於應用型人才培養,第一有利於加強學生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從根本上講,計算機學科是一門技術學科,科學的成分有,但工程技術的含義更多。但目前學生的動手能力不足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用人單位有反映,學生自己也有抱怨。這種現象不改變,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就會越來越被動。第二有利於促進高校實踐教學改革,從學校層面來講,可以考慮和有一定資質的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在其中設立實習基地等。當然這裡需要考慮企業的利益,例如讓學生做一些無償或低酬的專業義工等。
把一些應用性較強的實驗室對外開放,一方面增加學生實踐鍛鍊機會,另一方面可以創收以完善或深化學生實踐活動;同時發揮實驗裝置的生產功能和社會效益,奠定實驗裝置和實驗環境進一步最佳化的物質基礎。
三、地方高校計算機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
新形勢促使地方高校在計算機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設計上,要超越單純培養計算機人才的“專家型”或“技工式”兩個極端的視野,注重專業知識基礎,強化專業技能特色,拓展專業創新實踐,培養應用型、複合型的資訊化人才。
1.培養目標
地方院校計算機本科教育的專業目標主要定位在培養行政、企事業單位、科研部門、各類學校、各類IT公司從事計算機系統維護、計算機技術應用實踐及科研開發,以及計算機教育培訓的應用型人才。
2.培養規格
圖計算機專業人才型別的金字塔結構本專業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開展計算機技術應用實踐與技術開發的訓練。教師教育類學生在完成教師教育類本科統配公共必修課程學習的同時,還要接受資訊科技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
專業素質:具有全面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計算機系統的操作和維護技術;掌握計算機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應用與開發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良好資訊素養。
3.核心能力
國內外新的能力觀認為:人的核心能力不再侷限於具體崗位的專門知識與技能的要求,而是多種能力和品質的綜合體現。新能力觀要求具有收集、整理、使用資訊和新技術的能力,以增強適應性和應變能力。新能力觀重視個人品質在職業活動中的作用,它把人際交往與合作共事的能力,組織、規劃、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等作為能力的重要構成。因此地方院校計算機本科教學計劃應強化以下核心能力培養:(1)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有良好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
(2)掌握計算機系統分析與維護技術,具有較強的計算機軟硬體技術應用開發能力;
(3)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方法,具備較高的資訊素養水平;
(4)具有健康的體魄、文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念和一定的藝術鑑賞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
4.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關於計算機類專業教學體系,上世紀90年代初ACM就提出了《CC1991》教學計劃,隨後幾年又分別推出出《CC2001》、《CC2002》和《CC2004》等不同版本,這些研究成果奠定了計算機科學的知識體系框架。
邢臺學院資訊科學與技術系2001年成立以來,堅持地方高校“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專業發展戰略,在規範和完善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方面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以往畢業生的工作反饋和就業調查表明,該戰略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2006年“面向應用的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設計與實踐”確立為邢臺學院首屆教改專案,計算機專業建設走向科學化和規範化。總結以往經驗,最近修訂的計算機本科專業課程設定方案,如表所示,新方案關注了學生的興趣傾向和社會的不同需求,新方案將注重基礎、拓寬口徑、強化特色,培養新時期計算機專業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