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高校解剖學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論文

醫學高校解剖學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論文

  1提高教學技巧,加強解剖學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培養

  興趣是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人對於任何感興趣的事物,往往能顯現出優秀的記憶能力。教師利用敏捷的思維、豐富的肢體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言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使學生身心愉悅,聚精會神,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比如,可在教學中運用形象有趣的比喻,增強學生對易混淆知識點的記憶。如子宮動脈與輸尿管關係比作“橋下流水”,神經核及神經節可比作“物以類聚”等。特別是肢體語言,因其形象性、趣味性、立體性、可重複性等特點,教師應在教學中合理使用,以幫助學生理解器官結構及其毗鄰關係。如子宮前傾與前屈的定義,可用人直立地面呈現的前屈與前傾作比喻;寰樞關節類似一手拇指伸入另一手食指與拇指構成的環形中,課堂上教師可在講臺示範,既詼諧又利於學生記憶。另外,教學形式不能單一化,綜合運用提問式教學、討論教學及匯入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解剖學課程保持新鮮感,使其思維在課堂上始終處於活躍狀態。隨著多媒體廣泛應用於教學中,解剖學作為一門形態學課程,更要發揮好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多媒體教學將文字、圖片、聲音、影片、動畫等有機結合在一起,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簡單化的特點。多媒體應用到教學中,更能突出解剖學教學時效性、教學模式靈活性、教學內容多樣性。有些解剖結構細微複雜,或者立體結構較難理解,學生聽不懂,如基底核與側腦室相互位置關係、傳導通路。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把影片、動畫、圖片等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解剖學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果。近年來,雖然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日益廣泛,但是解剖學教師絕不能忽視傳統教學方式的作用,如板書、示教標本模型等。適當的板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板書不僅僅指文字表述,還包括簡單的圖畫描繪,尤其是後者,直觀簡潔,可以更簡明扼要地描述解剖學知識點。如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等肌肉,透過粉筆繪畫將左右兩側深淺肌肉層進行對比,可以很直觀地比較各肌肉的肌纖維走行方向與位置關係,進而引出腹直肌鞘、弓狀線、腹股溝管形成等知識難點。這種化難為簡的講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實際教學中學生特別關注教師的每一筆繪畫,這有利於師生課堂互動,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需要教師認真備課,課前多思考板書設計。另外,示教標本模型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直觀印象,提高學生觀察力、記憶力,促進書本理論知識與人體實際相結合,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因此,解剖學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二者相輔相成,真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注重教師臨床知識技能的積累與更新,使解剖學教學與臨床緊密聯絡

  由於大多數解剖學教師臨床工作經驗少,無論是臨床理論知識還是操作技能,都相對匱乏,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臨床技術和方法更是日新月異。因此,解剖學教師應注重臨床知識的積累與更新,在教學過程中多與臨床相結合,適時引用一些常見臨床病例,並將病例與所授解剖知識聯絡起來。如消化系統疾病中膽囊結石、膽囊炎引發的莫氏徵陽性,胰頭佔位性病變引發的黃膽、白陶土樣便等,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膽囊的分部、底的投影、輸膽管道的`組成以及與胰的毗鄰關係。將臨床例項恰當地融入解剖學教學中,可以增加解剖學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在教學中還可以介紹機器人手術、虛擬列印技術等超前臨床技術,讓剛走進校園的醫學生切身感受到醫學前沿發展的脈搏。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貫徹“融傳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於一體”的現代教育思想。高素質醫務工作者不但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而且必須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因此,教學中講解臨床常用的各種操作技能十分必要。例如,胸膜腔與胸膜的體表投影可結合胸腔穿刺術、大隱靜脈走行可結合大隱靜脈切開術、男性尿道的彎曲與狹窄可結合導尿術等,幫助學生領會解剖學知識在操作中的關鍵作用。特別要指出的是,在整個區域性解剖學實驗教學中,指導教師要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鍛鍊。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讓其掌握了臨床操作技能。近年來,本學科專業教師與臨床醫生協作,開闢第二課堂,對學生進行臨床技能培訓,在屍體上進行模擬外科手術操作,如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椎間盤手術、乳突根治術等,讓學生掌握器官、神經、血管外科手術中的處理方法。透過這種形式,解剖學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強教師創新性素質培養,以適應醫學創新人才培養

  我國沿襲多年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很難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批判性思維、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很難滿足創新型國家建設要求。當代醫學的發展也要求醫學院校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新時期解剖學教師應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創新能力。而目前,由於擴招帶來繁重的教學任務,解剖學教師無暇進行教學研究,教學創新能力與社會期望差距大,解剖學教師創新素質亟待提高。應不斷加強從傳統理論教學模式向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調整教學內容,注重教學內容重組與前沿性內容補充,進行教學方法與效果研究等。比如,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後,可結合解剖學教師自身特長,組織學生成立科研興趣小組,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科研及創新能力。

  4小結

  恩格斯曾說“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可見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的基石,解剖學教學質量關係著醫學生的未來。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解剖學教師應充分認識解剖學課程的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加強自身業務知識學習,更新教學觀念,突出解剖學教學特色,以適應不斷髮展的醫學高等教育現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