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涉農營銷專業工學結合的系統模式的論文

建設涉農營銷專業工學結合的系統模式的論文

  生態系統在生物學中是指生物群落與其生存環境之間,以及生物種群相互之間密切聯絡、相互作用,透過物質交換、能量轉換和資訊傳遞,成為佔據一定空間、具有一定結構、執行一定功能的動態平衡整體。任何事物都應適應環境來獲取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空間,在此,用生態系統來概括營銷專業工學結合過程中的“企業、學校、學生、政府”等相關方之間關係。該模式是指專業在獲得政府支援的前提下,依據市場需求與涉農企業(單一企業或者企業資源平臺)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相對寬鬆開放的學習與實踐的環境、比較靈活的管理制度、有彈性的教學時間設計的前提下鼓勵並支援學生充分利用課餘時間投入市場實踐,給學生提供多樣化、有效的校內模擬模擬方式與校外實訓基地。學生一方面接受學校安排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完成指導下的“工學結合”實踐;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合理利用課餘、假期等時間穿梭於校內小市場與校外大市場之間,自發進行營銷實踐活動,使校內系統與校外大系統融為一體,學校安排指導式與學生自發探索式“工學結合”交叉迴圈進行,最終完成“工學結合”培養過程。

  一、實現校內小系統與校外大系統之間的順暢連結,建設“工學結合”多渠道開放式生態系統模式

  (一)校內系統。各個高職院校都有大量消費農副產品需求,如水果、茶葉、蜂蜜、有機蔬菜、肉食品等。比如,我院就有學生7,000人左右,相當於一個大中型社群的人口規模。依託這個“大”市場,一方面由專業組建各種型別的公司,安排學生參與經營管理活動;另一方面給予學生後勤市場空間以及各種教學管理上的便利與支援,使校園市場成為涉農營銷專業學生自發實踐的舞臺。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供選擇:

  1、安排方式

  (1)自建校內實訓基地。學生在專業自建的校內企業實體中進行實訓的一種基地型別。各高職學院可以根據自身資源條件建設比如農產品代理公司(校內農產品銷售經營、參與校外業務拓展)、餐飲公司(在學院食堂闢出一塊區域由學生負責經營,可經營小吃、小炒、咖啡、茶館等)、營銷策劃公司(策劃各經濟實體的開業、促銷、學院大型公開活動、到校外拓展業務)、學生超市(經營日用消費品,引入當地的特色農產品開闢銷售專區)等校內實訓基地。各企業實體經營所需資金透過教師學生自籌、學院提供小額無息貸款或引進合作伙伴等方式解決。各種企業的經營全部按真實企業的經營程式運作:註冊、籌資、納稅等。學生有一定的經營自主權,可以在商品採購、促銷、宣傳等方面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於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充分發掘其潛能有重要的作用,也為以後的畢業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模擬實訓教學模式。建設“教學做”一體化教室以及模擬實訓中心比如模擬推銷室、模擬談判室等,透過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某一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3)校園商品展銷會。適用於有一定資金投資的同學,把校園作為一個市場,首先對市場需求進行調研,寫出調研報告,然後根據調研的結論,從校外的批發點批發適合學生需求的產品,在校園內擺攤設點,銷售商品並盈利,過一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小老闆”癮,從而克服推銷恐懼症,積累銷售經驗。

  (4)校園手工藝品展銷會。我院營銷專業還採用手工藝品展銷會的方式,將同學們分組,模擬註冊公司,設計企業的概況,並進行新產品(手工藝品)樣品的開發與製作,然後對產品的營銷策略進行設計,在全院範圍內舉行模擬展銷會,對產品進行宣傳與推廣,進而銷售洽談與簽約,邀請老師、企業現場專家等作為模擬顧客身份來參與展銷過程,並對實訓進行考核評分。

  (5)參加大賽。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比賽,在大賽中鍛鍊自己,如今年我院營銷專業參加了在廣州舉行第一屆全國營銷大賽並獲得三等獎,使學生獲得了一次難得的與全國各地高校營銷學子交流與切磋的機會。

  2、自發方式

  (1)二手貨交易市場。適用於沒有資金經營的同學,代銷二手商品,首先對同學們的二手貨的供應與需求情況進行調研與分析,然後採取蒐集同學們的二手商品代銷的方式,賺取佣金,做一回“經紀人”。

  (2)創業園。為了給營銷專業學生營造實踐的市場氛圍,可以在學院指定專門區域作為學生創業園,學生可以按照市場管理的規則進入市場運營,學校後勤收取一定金額的租金與市場管理費,由學生自主決定經營範圍,經營資金完全由學生自己來籌措,自負盈虧,學生擁有雙重身份:課堂上的學生與課餘的小老闆,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學與做”交融的境界。

  (3)創業團隊設立營銷公司。本專業引導學生建立各類專業協會並充分發揮其作用,鼓勵學生介入社會、兼職創業,利用協會組織的平臺培養優秀的創業型的畢業生。本專業營銷協會、創業協會等學生團體在老師的指導下開設模擬營銷公司,按照企業的方式運作,並且對外承接市場調研、產品市場推廣、節假日促銷、社群宣傳、校園產品推廣等業務,讓學生在校期間即活躍在企業、市場之間,為今後的就業、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創業團隊的成員中絕大部分找到了心儀的工作並且在企業中成長速度很快,企業滿意度非常高;還有個別成員畢業即創業,緩解了就業的壓力。

  (二)校外系統。校外系統中,企業在此環節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離開了企業的合作,校外“工學結合”就會僅僅停留在無序與自發的狀態,校企合作在此係統中佔有主導地位。校外系統遵循“自發+安排”的原則,兩種方式迴圈進行,相互交叉、相互補充。

  1、自發。即由學生自發利用空餘時間進行營銷實踐活動。學生走出校門、走入社會市場是營銷專業一貫鼓勵的做法,營銷專業的課程安排儘量做到緊湊,讓學生有足夠課餘時間。學生可以利用週末、假期以及課餘時間到校外兼職或者在校園外做小老闆,使學生感受市場經濟的氛圍,加強包括紀律觀念、時間觀念、職業道德觀念在內的職業素質的教育和培養。

  我院營銷專業大半以上學生課餘時間都有工作,他們還充分利用長沙每年一度的農博會、房交會等會展的契機,與組委會以及參展的商家聯絡,在開展之前即進入會展中心,向參展的商家推銷自己,贏得“應聘的經驗”,在應聘成功之後,就在會展期間參與企業的布展、參展、推銷、洽談的整個過程,真正做到“工學結合”、“頂崗實訓”;農博會到今年已經是第十屆,幾乎每一屆都有我們學生的身影。

  2、安排。即由校企合作來解決“工學結合”問題,學院安排學生在教學時間到校企合作協議企業以頂崗實習的方式進行。由專業與企業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按照市場需求共同研究制定課程體系、教學計劃等,在課程體系中對“工學結合”的過程進行規定,在教學中嚴格執行,保障學生職業能力與素質的形成。具體的模式有以下三種:

  (1)與單一企業合作實施訂單式培養。訂單式培養模式是指高職院校與用人企業針對社會和市場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簽訂用人訂單,透過“工學交替”的方式分別在學校和用人單位進行教學,學生畢業後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將傳統的“校內教學、實習、教學”的方式,改革為“訂單-校內教學-企業實訓(或校內模擬實訓)-校內或企業教學-就業”的方式,實現了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高度、密切合作,從根本上解決了高職教育專業教學的職業針對性、技術應用性以及學生就業問題,有效地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因此,“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在校企雙方相互信任、緊密合作的基礎上,就業導向明確,企業參與程度深,能極大地調動學校、學生和企業的積極性,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實現學校、用人單位與學生的共贏,是一種工學結合的高階模式。但此類模式很難持久,因為作為一個企業需要營銷人員的數量是很有限的,而且企業希望營銷人員隊伍要有一定的穩定性,人員的流動性不如流水線工作人員那麼大。因此,企業不可能連續幾年都跟專業合作訂單式培養他們所需要的人才,合作的長效性無法保障。

  (2)與多個分散企業鬆散合作解決課程實訓問題。目前,企業對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大都是礙於熟人情面,處於完成任務和勉為其難的被動地位,即使有些企業和學校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也往往是把學生當成廉價的勞動力來使用,企業的參與往往不是基於對自身經營發展的需要出發,而是基於一時需要而產生,而且除非參觀式實訓,否則一個企業在同一個時間段內也很難承擔幾個班學生的頂崗實習問題,況且企業的人事變動、經營狀況都會對合作永續性產生影響,因此可以選擇與多個分散企業合作來解決單門課程的實訓問題,比如《推銷技巧》課程可以將幾個班的學生同時安排在不同的企業實訓。

  (3)與企業資源平臺合作共同培養人才。企業資源平臺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指以學校為主體、聚集眾多企業資源所構成的資源共享平臺即教育集團,如我院牽頭建立的由湖南茶業公司、湖南亞華乳業等100多家企業參與的商務教育集團;另一層是指經教育主管部門批准而註冊成立的職業教育品牌機構或者企業創辦的.行業人才培訓機構,旨在整合企業和社會的培訓資源以及政府關係,透過面向企業崗位所需人才要求進行職業教育專業改造,提高職教畢業生就業檔次的教育集團。據此,與企業資源平臺合作就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

  一是充分發揮學院主體構建的教育集團資源共享作用,藉助集團企業成員解決“工學結合”問題。當然,教育集團的成立,毋庸置疑是為今後專業工學結合的實踐提供了企業資源以及合作交流的平臺,但據我們調查,教育集團如今還僅僅處於起步階段,並沒有起到校企聯合辦學、校企資源共享的作用,教育集團還是一個空架子,要真正發揮預期的作用尚需時日,而且因為校企合作制度缺失、企業觀念比較落等以上原因的存在,使得企業加入教育集團純粹就是做樣子,並不是真正想參與“工學結合”的培養過程,使得其合作方式事實上跟分散企業合作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因此在此建議我省高職營銷專業工學結合可以選擇第二種模式。

  二是與社會職業教育品牌機構或與企業創辦的職業培訓機構合作,校企雙方在教師、實訓設施裝置、政府關係、就業等各種方面達到充分的資源共享,共同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營銷人才。我院訂單式培養合作企業湖南旺德府集團下屬有旺德府管理學院,專門承擔裝飾建材行業員工的培訓與進修的任務,為整個行業輸送人才,跟他們合作可以利用他們在行業營銷知識方面的優勢共同培養建材行業的營銷人才;我院2009年合作辦學協議單位華大菁英則是屬於社會職業教育機構,跟他們合作則不限於行業,更多是因為可以獲得實踐方面教育的支援以及就業安置問題的解決。

  二、依據生態學、營銷學觀念,任何學校都應根據自己營銷專業開設的資源條件來選擇合適的工學結合模式

  生態學營銷觀念認為,企業應和一切有機體一樣,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態環境,與環境相適應,保持協調與平衡。高職營銷專業的“工學結合”模式的選擇也一樣,應根據學院所處的地域、企業資源環境、學校自身條件、生源質量等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盲目照搬其他學校的模式。比如,地處長沙交通便利地區的學校與郊區交通不便區域的學校、地處商業氛圍不濃的市級學校與商業發達地區的學校的方式選擇就應該有所區別。交通便利、商業發達的地區學校可以將學校教學時間拉長,邊學邊做,課程教學時間的安排上時間儘量寬鬆,讓學生有更多的課餘時間深入企業、市場實踐;而交通不便、商業不發達的學校則相反,應該將學校期間的理論教學時間儘量縮短,甚至用一年半或兩年的時間學完全部的課程,剩餘時間全部進入企業頂崗實習。

  三、政府相關部門的積極參與,獲得政府的政策扶持是系統持續有效迴圈的保護屏

  根據國外的經驗,制定法律法規是政府支援工學結合開展的最根本、最徹底的方法。如英國政府規定,校企聯合培養學生可以減免教育稅。同樣,加拿大政府也透過退稅政策來鼓勵用人單位參加工學結合。

  進入21世紀以來,大學生的“畢業即失業”的問題一直是政府十分關注的問題。如果能夠獲取政府政策的支援,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規範“工學結合”體制,很多現實問題就多迎刃而解了,企業、學校“工學結合”的積極性就會大幅度提高。當然,從一個學校的角度來說,要促使政府採取此類手段顯然力不從心,但是可以從學校行業主管部門(供銷社、教育廳、財政廳等)入手,多與行業主管部門溝通,獲取主管部門的支援,動用主管部門的行政權威作用,為學校構築“工學結合”企業資源平臺提供幫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