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江西山區特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進行研究的論文

對江西山區特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進行研究的論文

  農業科技園區作為農業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載體,是推動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也是我國農業發展近年來具有革命意義的創新之舉。作為我國農業大省的江西,2012 年已建成 100個農業科技園區,初步完成了農業科技園區基地的戰略佈局。園區基本實現了三個全覆蓋,即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濱湖縣生態農業示範基地“一縣一基地”全覆蓋、全省主要農業縣區“一縣一園區”全覆蓋和各地特色優勢農業產業“一業一園區”全覆蓋。隨著江西農業科技園區數量的不斷增多和區域的不斷擴大,出現了一些制約園區進一步發展的問題,如園區發展定位、園區管理機制、經濟效益和示範帶動效果等。文章對江西部分農業科技園區進行了調研,對其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並提出了對策。

  1 江西山區特色農業科技園區的調查概況

  1.1 園區設計和建設符合園區的山區特色區位優勢江西“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農業省份之一,農業在其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江西農業科技園區在規劃設計中,基本上充分考慮了園區地域特點,符合園區區位優勢。園區的特色是園區的生命,國外的農業科技園區區域特色明顯、專業性強,美國 90%的農場根據農作物產業帶只佈局一種農作物。江西依託山區特色發展環境,創新地方園區發展思路。江西境內群山連綿、峰巒疊嶂,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江西山區特色農業資源豐富,發展具有山區特色的農業科技園區以推動農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已經初見成效。山區特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為江西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基礎,園區發展注重經濟效益和生態建設目標同步協調。

  1.2 園區結合山區特色發展農業休閒旅遊 農業休閒旅遊已經成為山區特色農業科技園區的亮點和主要經濟增長點。江西依託園區內現有的好山、好水和好景資源,大力發展農業觀光產業,促進農業與第三產業聯合,推進該地區鄉村旅遊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園區內建設休閒觀光旅遊景點,把園區打造成休閒觀光園。休閒農業利於最佳化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保護農村資源和生態環境。現代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利於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1.3 以山區特色產業為基礎整合園區資源 江西山區特色園區規劃結合現有的農業產業基礎,對有潛力、有發展前期和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產業進行重點扶持,特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具有山區特色的農業科技園區傾力打造其特色產業,整合現有基礎資源,在園區規劃中充分考慮與所在區域發展規劃相協調。例如,新餘市農業科技園。園區毗鄰毓秀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孔目江國家溼地公園,園區整體生態環境優美。基於地域特色,園區已形成葡萄種植等特色林果產業,葡萄酒加工與設施農業產業發展較好。德興市農業科技園。德興市是全國油茶重點產區之一,其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縣(市)前列。依託規模較大的油茶加工龍頭企業,建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品種優、質量高和效益好的油茶基地。信豐縣農業科技園。1982 年,中國南方綜合考察隊確認信豐具有臍橙栽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信豐臍橙被譽為“橙中之王”。信豐縣農業科技園以臍橙等特色農業為依託,構建了以生態、觀光、休閒和養生為功能特色的農業科技園。上猶縣農業科技園。上猶縣出產茶葉始於唐朝,盛於明朝,上猶綠茶曾被列為貢品。園區把茶葉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統一打造“上猶綠茶”品牌的.戰略構想。

  2 江西山區特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園區規模發展受限 江西山區特色園區的山林和土地流轉問題成為園區發展規模受限的主要原因。山林和土地流轉涉及廣大農民以及村集體等利益,利益主體間很難達成一致意見,致使農業產業發展的山地等載體緊缺。另外,山區特色園區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需大量資金,前期投入資金量大,制約著園區規模發展。

  2.2 園區產業科技含量總體不高 目前,園區農業科研綜合實力較弱,園區內的科技整合轉化能力較弱。江西的山區特色園區比較偏遠,難以長期留住科技人才。對適合市場需求的高產優質品種的引進和研究跟不上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業經濟發展的步伐,吸收消化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果不多。由於農業生產的特殊性,具有科技含量的產品引進、培育和推廣種植需要一個過程。園區對開發新產品、加大科研的資金投入不足,也導致產業科技含量不高。

  2.3 園區產業規模集聚效應不明顯 江西山區特色園區具有影響力的品牌產品不多,市場競爭優勢不明顯。特別缺乏一批加工附加值高且能開拓國內外市場的園區龍頭企業。園區需鼓勵企業引進和培育優勢農產品、建立相關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不斷開拓市場。同時,產業規模聚集效應需做到園區內資源整合,建立園區、企業與農戶“共贏”機制,實現產業良性迴圈。

  2.4 園區勞動力短缺且科技文化素質有待提升 農業科技園區主要建在農村或近郊,勞動用工主要以農民為主。隨著大量的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園區的用工十分緊張。園區針對勞動者的專業培訓較少,基層農技服務體系沒有與科技園區有機結合。

  3 江西山區特色農業科技園區創新發展的對策

  3.1 以現代產權經營模式推進山區特色園區提升協同創新能力 農業科技園區逐步成為我國農業領域的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形式。隨著以我國農業科技園區為載體的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機制的不斷建立,農村經濟的新增長與農業科技園區密不可分。合理開發整合江西山地資源,推進農地流轉是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途徑,應積極穩妥推進園區內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農業適度規模化。探索現代產權模式入園,不斷推進科技園區的協同創新。政府應積極做好宣傳和引導,協調村民與園區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使園區內的村民和企業和諧發展,開創雙贏局面。探索園區內企業出資、科技人員出智、農民和村集體出地的合作模式,整合園區各類專案,以專案建設為載體,招商引資,不斷推進科技園區建設。

  3.2 以現代農業科技推進山區特色園區提升核心競爭力 科技對農業園區的發展至關重要,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科技創新。以現代科技提高農業科技園區農產品的質量和經濟效益是必然的趨勢。應完善園區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構建特色產品技術鏈,支撐延長園區產品產業鏈。園區要不斷突破傳統產業觀念的束縛,狠抓農業高新技術整合,大力推動特色農業科技發展,推進園區企業的技術創新及產業升級,以科技叢集效應提升農業科技園區的核心競爭力。經驗證明,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將科技融入到農業園區的產業發展中去,傳統的產業加入科技因素才有競爭力。

  3.3 以品牌戰略提高山區特色園區市場影響力 農業科技園區品牌建設要體現山區特色產業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發展具有山區特色的、佈局合理的優勢產業和產品,形成園區內支柱產業。一是加快建立、完善園區內特色農業標準化體系,把發展綠色和有機食品作為標準化的方向,引導龍頭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品牌投入。建立江西山區特色綠色農產品專賣市場,農產品直接源於綠色園區基地,構建質量溯源系統。二是政府部門加強組織協調,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提高生產、技術和管理的組織化程度,不斷建立、鞏固和提升產品品牌,打造出山區特色園區的品牌優勢。三是挖掘農業科技園區符合原產地域保護特徵的農產品,實施原產地域的農業智慧財產權保護,積極申報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打造山區特色產品品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