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科技資源的重要地位論文

農業經濟科技資源的重要地位論文

  1引言

  安徽是農業大省,全省國土總面積13.9萬平方公里中有耕地422萬公頃,佔國土總面積的30.36%.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1]表明,全省總人口5950.1萬人中有3391.0萬居住在鄉村,佔總人口的56.99%.但安徽還不是農業強省,2000至2009年,安徽省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06%,低於14.36%的全國平均增長.安徽省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在全國的位次2000年為第七位,2009年降至全國第十位.安徽省農業增長低於全國水平,這與各種農業投入的結構及其比重息息相關.安徽省農業投入要素及其比重與農業發達省份相比,尤其是在農業科技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本文就科技資源對安徽農業發展的貢獻進行分析,並給出政策建議.

  2資料來源

  本文以2000-2010年《安徽統計年鑑》為面板資料(表1)[2].選定安徽GDP、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農林牧漁業從業人數、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科技三項費用支出等指標.以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衡量農業的總產出,基於以下兩點考慮:一是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能準確的反映農業的生產狀況,在統計資料中它包括了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的生產總值;二是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時間序列資料容易查詢,有利於研究.農林牧漁業從業人數為相應年份的農業勞動力投入;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為相應年份的農業資本投入;科技三項費用支出來代替科技資源投入.為剔除價格波動因素,以2000的價格作為不變價對錶1進行處理.以2000年安徽省R&D資源清查主要資料公報[4]和2010年安徽省第二次全國R&D資源清查主要資料公報[4]為面板資料(表2)進行安徽農業科技資源投入分析.

  3資料分析

  3.1文獻回顧

  吳海民的《基於新C-D生產函式的廣東省經濟增長實證研究》在原有C-D生產函式基礎上,加進了制度因子θ,把資本、勞動力、科技、制度作為決定產出的投入要素.並以廣東的經濟發展資料為面板資料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要想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化的轉變,就必須進行制度的革新[5].龍海亮的《基於DEA迴歸的C-D生產函式分析》,把DEA迴歸和C-D生產函式結合起來,分析了2001-2006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資本和勞動產出效率.分析結果表明建立在DEA基礎上的迴歸模型對經濟現象的釋義比一般的生產函式要優秀得多[6].韓靜舒在《安徽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貢獻率測算分析》一文中運用C-D生產函式模型,分析表明科技進步對安徽農業增長的拉動作用是非常顯著的,文章分析的各要素貢獻率如表3[7].

  3.2資料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0-2010年,農林牧漁總值佔安徽GDP的比重逐年降低,且降幅趨於平緩.隨著安徽工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二、三產業已成為安徽經濟的主要增長點.這是促使安徽農林牧漁總值與安徽GDP比值下降的關鍵,而2000-2010年安徽的農林牧漁從業人數逐年減少.但農林牧漁業從業人數在全社會的從業人數中所佔的比例仍然很高,2000年為58%,2010年仍然佔39.1%.這說明在安徽農業經濟增長中,勞動力投入仍然佔有較大的比例.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資本投入強度的加大導致勞動力對農業增長的貢獻有所弱化.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資本投入是一項重要的因素.從表1可以看出安徽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力度不斷加大,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總數逐年增加.農村固定資產投資與農業產出比從2000年的11.5%上升到2009年的59.07%.農業固定資產的投入如:農業機械、農田水利設施等提高了農業耕作的機械化、自動化,替代了農業勞動力的使用,導致農業從業人數逐年下降.表一顯示相對於資本、勞動力的投入,安徽的農業科技的投入較低.2000—2004年間科技三項費用支出增長緩慢,2005-2010年科技三項費用支出開始出現較快的增長.上表顯示2001-2005年間對安徽的農業增長貢獻中,物質消耗增長亦即資本的貢獻率為74.67%;勞動力的貢獻率為-4%;科技進步貢獻率為2.94%.而改革開放到2005年間,對安徽的農業增長貢獻中,物質消耗增長亦即資本的貢獻率為51.32%;勞動力的貢獻率為4.78%;科技進步貢獻率為48.20%.在科技貢獻率中科技資源的投入佔據絕大部分,因此科技資源投入是安徽農業由大向強轉變的關鍵.2000年安徽農林牧漁R&D經費支出為0.34億元,佔同期全省R&D經費總支出比重的1.7%,高於同期0.9%的`全國水平,此年安徽農業總值全國排名第七位;2009年安徽農林牧漁R&D經費支出僅為0.18億元,佔同期全省R&D經費總支出比重的0.13%.低於同期7%的全國水平,此年安徽農林牧漁總值全國排名第十位.安徽農林牧漁R%D經費支出與安徽農林牧漁總值全國排名呈現出了高度的相關性.安徽農林牧漁R&D經費的低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安徽農業的低產出.

  4結論與政策建議

  4.1結論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可知:安徽農業經濟的發展關鍵在於農業科技資源的投入.當前安徽農業科技資源投入力度不夠,成為制約安徽農業由大變強的根本因素.為實現安徽農業跨越式發展,提高安徽農業科技資源投入的強度是必要的.

  4.2政策建議

  4.2.1加強安徽農業科技人力資源的投入.強化農業科技工作人員的再教育、在職培訓,制定農業技術人員輪訓、跨崗、跨地區交流計劃;對有志於從事農業科技研究的工作者,提供政策上、財政上的支援;加大農村的基礎教育投資,完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立農民夜校、農技培訓輔導班,對有意願參加培訓的農民給予財政補貼、減免培訓費用.

  4.2.2加強安徽農業科技財力資源投入.提高安徽在農林牧漁R&D經費支出方面的投入強度,趕超國家投入的平均水平.積極地把企業資本、私人資本引入農業科技研究領域.讓企業參研到有關農業科技的專案,實現農業科技研究與企業需求、社會需求的有機銜接.對於農業科技領域投入研發資本的企業,政府應該運用稅收政策給予特別支援,減免其企業所得稅.

  4.2.3加強安徽農業科技物力資源投入.繼續推行“農業機具下鄉”政策,把農機具補貼的範圍寬進一步放,補貼水平進一步提升,簡化補貼的程式,縮短農具補貼資金的時滯.對於大型、昂貴的農機具裝置,政府可以與與銀行合作,為農民提供分期付款支援;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業物資市場的監管並提高監管部門的檢驗水平.對農業化肥、種子、地膜、農藥實行嚴格的檢驗,防止出現假冒偽劣產品,保證物資投入的質量水平.

  4.2.4加強安徽農業科技資訊資源投入.政府建立公益的農業科技傳媒如農業科技網站、農業科技電影片道、農業科技廣播、農業科技報紙雜誌等,拓寬農業科技的傳播渠道;政府牽頭舉辦農業科技、農業裝置、農業產品、農業產業等展覽、交流會,擴大本地區的農業影響的同時招商引資;進行農業科技圖書下鄉,向農民發放免費的農業技術知識實用手冊,建立鄉村農業科技書屋;不定期聘請農業科技研究人員到農村開展農業技術知識的專門講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