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株洲市現代農業科技的支撐體系論文
淺談株洲市現代農業科技的支撐體系論文
[摘要]本文梳理了湖南株洲市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所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株洲市現代農業科技支援體系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農業科技創新法規制度不健全,農業科技推廣技術與方式單一,現代農業勞動者科技素質不高,並針對問題一一提出瞭解決方案。
[關鍵詞]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支撐體系
1株洲市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取得的成效
1.1農業科技進步取得顯著成效
株洲市在農業活動開展階段內,始終強調新品種引進及推廣政策實施所具備的實際效用,並強調其是實現現代化農業發展目標的有效方式。僅“十二五”的5年時間內,株洲市政府組織國家、省級農業科技計劃專案共計30項,其中4項達到國家級標準。透過努力,國家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已經超過90%,新技術引入率也基本超過95%,農業科技貢獻率相對達到較高發展水平。
1.2農業技術推廣成效顯著
為了確保科研成果轉化率全面提升,全市範圍內擁有的國家級標準養殖示範場5家,省級標準養殖示範農場12家。其中,生豬養殖場達到國家級標準的為4家,達到省級標準的為10家,其養殖科技化發展標準處於全省領先發展地位。2016年年底,全市範圍內達到大型養殖規模的養豬場數量已經突破2200家,規模化養殖率超過73%。整個發展階段內,越來越多的養殖企業已經初具發展規模。據統計,茶陵縣龍華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每年生豬出欄總量均達到10彎頭以上,並被農業部命名為“生豬標準化示範場”,其在全省養殖企業範圍內擁有的技術領先水平相對較為明顯。此外,汙水處理效果能夠滿足示範性養豬場發展要求。不僅如此,其還從國內外引進先進的養殖裝置及養殖技術,基本實現全流程數字化操控目標,使整體工作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1.3農業資訊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
目前株洲市已經建立了市、縣農業資訊網,並且為廣大農民提供農業生產資訊。一方面,設立了“12316”三農服務熱線,24小時接受農民諮詢,為農民提供政策、科技、農產品市場供應、假劣農資投訴舉報等全方位的即時資訊服務。另一方面,農業、林業、畜牧、氣象等部門透過手機簡訊平臺向廣大農民傳播農業生產安排、病蟲害疫病防治、氣象預報、購種補貼等方面資訊。因此,以上農業資訊服務體系的建立,使農業生產抵制風險的能力大為增強。
2株洲市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存在的問題
2.1農業科技創新活動的法規、制度不健全
農業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必須擁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完善法律體系是實現創新農業發展目標的基礎條件。從目前發展狀況來看,株洲市農業科技創新制度建設過程中,需要對以下幾方面的因素投以較高關注度:首先,法律制度不完善,一部分條例亟待修改。例如廣大人民群眾缺乏健全法律意識,往往在自身權益受到危害的`情況下,不會利用法律武器進行自我保護。此外,創新投資政策也需要進行相應調整。其次,政策自身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特徵。從實際發展狀況來看,創新活動開展與人事制定之間存在較大矛盾。在最佳化組合方式的作用下,很可能導致一部分勞動力事業,技術骨幹數量持續降低,後勤工作崗位炙手可熱。
2.2農業科技推廣技術與方式單一
筆者透過調查發現,國內外目前已經推出多樣性的農業科技推廣活動,其能夠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生產活動開展階段所存在的相關問題。而且利用高技術網路開展線上教學活動,對創新型農民進行有效培養。相比較而言,株洲市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暫未採用多元化方式,筆者將較為核心的方式進行如下總結:首先,邀請專業型人才到指定地點為農民進行集中授課;其次,組織進行科技下鄉活動;再次,由科技工作者在場解決農民提出的相關問題。從實際發展狀況來看,相關活動開展可以為實現現代農業生產目標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但由於操作方式較為簡單,推廣過程缺乏有效監督,因此很難達到預期發展效果。
2.3現代農業勞動者科技素質不高
作為農業科研活動的終端使用者,農民自身所具備的綜合素質水平往往直接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率。不可否認,株洲市農民受教育程度有限,其無法將全部科研成果有效應用到農業生產活動的開展階段。據2016年株洲市農村統計年鑑顯示,株洲市農村勞動力中,中專、大專及其以上學歷的農民所佔比重較少,甚至一部分農民完全處於文盲和半文盲狀態。因此,提高株洲市農村群眾受教育水平,是相關單位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
3完善株洲市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的對策
3.1制定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政策
現階段,政策制定有助於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科技發展速度。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為農業科技發展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第一,不斷引進最佳化農業發展政策,在惠民福利政策的作用下,確保相關機制建設滿足農業補貼發展要求,同時使更多的資金可以向合作社等方向流入。健全相關監管機制,幫助農民減輕生活壓力。第二,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知識權保障,定期對智慧財產權發展方向進行全面宣傳,結合實際發展狀態,對農業智慧財產權政策進行相應調整,同時為達到良好科技成果保護狀態打下堅實基礎。
3.2豐富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方法與技術
一是提高農業體系建設速度,保持良好技術推廣狀態,透過採取有效措施,使分離管理效用充分發揮出來。整個發展階段內,完善農技推廣的社會化服務機制,不斷進行新技術引入,公開進行專案招標,鼓勵各類農技推廣組織、人員及有關企業公平參與申報。二是完善“首席專家+創新團隊+協作單位”“專家組+試驗示範基地+農業技術人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戶”等技術推廣應用新機制,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大力培育農業科技示範戶,實現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目標。三是“十三五”期間,力爭對接農民專業合作社20個、農業產業化企業10個,計劃地組織農民培訓10萬人次以上。四是鼓勵各類農科教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積極發揮農業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從而積極培育農民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業科技型企業。五是做好優質稻綠色栽培技術、重金屬汙染治理防控技術、病蟲生態防治技術、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技術、養殖汙染防治技術等技術示範推廣。
3.3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進入農業科技成果應用階段,農民扮演相關主體角色,因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使農民所具備的綜合素質發展水平可以得到全面提升。首先,定期開展農業職業技術培訓活動,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推動農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充分發揮創新型農民在農業推廣活動開展階段內具備的實際效用,以生產經營型人才、技能服務型人才和農村發展帶頭人為重點,著力培育科技示範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種養大戶、農機能手等主體,使之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示範戶和“領頭雁”,爭取在“十三五”規劃發展階段內,透過培養使創新型農民數量達到5萬人次以上,認定市級新型職業農民10000人。其次組織進行農民返鄉創業活動,透過制定優惠政策,支援外出務工農民能夠將先進技術引入鄉內,積極加入創業活動發展階段,逐步成為現代農業領先“帶頭人”,對工商企業、大學畢業生、鄉土人才創業專案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劉潔.欠發達地區科技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以邵陽市綏寧縣為例[D].湖南農業大學,2013(06).
[2]孔祥智,樓棟等.建立新型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必要性、模式選擇和對策建議[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4(05).
[3]李敏.以農業科技為支撐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J].經濟問題探索,2015(04).
[4]吳森,楊震林.現代農業的科技服務體系創新[J].科技管理研究,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