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幼兒教師講好幼兒故事的策略論文

淺析幼兒教師講好幼兒故事的策略論文

  兒童故事以其生動的情節、優美的語言、活潑可愛的形象,成為幼兒接觸最多且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一個好的故事,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為幼兒的行為、品德提供榜樣。同時,兒童故事充滿想象和幻想的色彩,幼兒儘可在童話世界裡自由翱翔,這對觸動幼兒思維靈感、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故事教學中,只要我們依循兒童天真、好奇、無拘無束、富於想象的年齡特點、思維特點,跳出傳統模式的框架,變單一的灌輸式教學為多形式的開放性教學;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變思維定向性訓練為多向性、變通性、求異性訓練,讓幼兒憑藉故事提供的線索,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的翅膀,開啟思維的通道,從而使天性得到培養和開發。

  教師給幼兒講故事,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實踐,也可以說是以故事為形式的教學活動,故事不僅內容包含豐富的知識,而且有較為標準的.語言形式,使幼兒極易接受。同時故事作為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在極易接受的同時也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個向幼兒進行教育、傳授知識、發展語言的重要文學形式。

  給幼兒講故事一定要先選好故事,不同年齡的幼兒需要不同的故事內容和形式。一般來說,3~4歲的幼兒愛聽動物的故事,5歲以上的幼兒愛聽童話故事、民間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給3~4歲幼兒的故事要簡單易懂,否則幼兒就聽不進;給5~6歲的幼兒講故事應選情節較曲折的故事,否則孩子不會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但無論講什麼故事,都要注意故事的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要講好故事,首先要選好故事,還要考慮到最近一段教育要求和需要,考慮本班幼兒接受能力和幼兒中存在的問題來選擇需要的故事,如果有的故事思想內容很好,但有的詞句過深或故事過長時就需要進行適當的改編,把難的詞句改為幼兒能接受的語言,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情節。

  為幼兒選擇教學用的故事應有計劃,應根據思想教育的要求,每月每週有一個計劃安排,以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幼兒進行教育,而不應毫無計劃地找到什麼故事就講什麼故事。

  講故事的人,是作品的說明者,他必須瞭解聽講者又必須瞭解作品;幼兒的年齡成分和健康情況;班的組織性、準備性;有無聽講的習慣,是經常聽或是偶然聽;兒童是在作業或散步之後集合聽等等,都是有重要意義的,講述者越瞭解他的聽講者,就越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瞭解聽講故事兒童的觀念範圍是很重要的,他們過去的經驗(比如他們是否見過河、海、湖,是否見過刺蝟、松鼠等等)能幫助他們瞭解新的故事,老師應從兒童熟悉的東西出發,並且講新的要求與舊的知識相融貫。

  認真分析教材,選擇好故事後要進行分析,以準確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確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點段落和重點句、重點詞,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點基礎上,還應針對故事內容,提出幫助幼兒需要理解的問題。

  給幼兒講故事前,老師還要認真閱讀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內容,要具體分析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特別要抓住故事的高潮。還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徵和作者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透過情節和角色的分析準確故事的主題思想。只有透徹地、正確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產生共鳴,才能在講故事時以真摯而強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兒,激起幼兒感情上的共鳴。另外,分析角色時還要區別角色之間的細微差別。仔細揣摩各個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徵,表現不同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語言特徵等。對故事中的象聲詞(如風吹的聲音、火車響的聲音等)要儘量講得接近形容的聲音。這樣在給兒童講故事時,才能做到繪聲繪色,維妙維肖;刪去不合適的內容,增加不足的部分,改去深奧的語句,使幼兒能聽懂。

  在講故事之前,老師要讓幼兒安靜地坐好,能否收到好的效果,就取決於講故事的技巧。教師站著或坐的位置,要使所有的幼兒都能看到老師的臉。講故事的目的是要把主題思想傳達給幼兒,達到教育目的,因此,要求有極大的感染力才行。所以感情是講好故事的重要關鍵,感情越充沛鮮明,感染力就越大。

  給幼兒講故事,除了要語言準確生動,語言的速度、停頓和聲音的高低掌握好,儘量避免語病和地方口音外,還要掌握好故事層次,把故事講得富有節奏感。老師在給幼兒講故事時,必須把握故事的層次,並用語調的輕重緩急、高低抑揚等變化把這種層次表現出來,才能使幼兒更深切的感受故事內容和藝術美。在講故事過程中,要善於用提問激發幼兒的思考,講到關鍵處,用問題造成短時的懸念,即俗話說的“賣關子”,這樣做,能使幼兒高度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和想象。有時也可讓幼兒說說議論議論。有時只是停頓一下,達到以上的目的便可接著講下去。在重點和難點時停頓一下,讓幼兒注意和進行思考後再繼續講。講到新詞語時提出問題,幫助幼兒理解、掌握詞語,而且講故事時不能照書念或背故事。講故事的人要“順嘴”,聽故事的人才“順耳”。要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得清晰、自然、有表情,儘量使用短句子,但語句一定要完整,一定要用普通話講述,還要注意隨時用眼神與幼兒交流,面部和體態表情要自然大方,切忌做作、生硬、擠眉弄眼、手舞足蹈。否則就會破壞講故事應有的氣氛和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講故事時要隨時觀察幼兒的表情和情緒變化。發現幼兒不感興趣時,不要強迫幼兒聽,可暫時不講或講一個幼兒愛聽的故事,或向幼兒提出有趣的問題,以激發幼兒繼續聽故事的興趣。

  總之,在幼兒園開展故事教學活動,要以幼兒為主體,以興趣為中心,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遵循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使幼兒透過體驗、參與,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