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鐵站防水施工技術管理分析論文

城市地鐵站防水施工技術管理分析論文

  摘要:對於地鐵車站的建設來說,防水設施是其建設的重中之重,在地鐵車站的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地鐵車站防水技術的施工原則,介紹了在防水施工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和施工要點,最後針對如何提高地鐵車站的防水效能提出了建議,對於地鐵車站的防水設施的建設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地鐵車站;防水施工;技術管理

  0引言

  地鐵車站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且地鐵車站的使用壽命較長,與居民的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因此其功能應當得到各方面的重視,尤其是對於防水設施的建設,更應當做好充分的設計,保證防水效能良好,保證地鐵的質量和使用年限。對於防水施工中的每一道程式都應當引起足夠的注意,嚴格按照圖紙施工,保證地鐵車站順利投入使用。

  1地鐵防水技術的施工原則

  在建設地鐵工程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地鐵車站周圍的水文條件、地質條件等,還要考慮工程本身的施工要求,一般來說,在地鐵車站的施工過程中,防水設施的建設應當按照以下幾點原則進行施工。首先,地鐵車站的建設不僅要全封閉,還要便於排水,要按照施工的要求和周圍的施工環境,確定防水措施,保證不漏水、不滲水,總體上講要以預防為主,防水和排水相結合,選擇優質施工材料,保證防水功能的完備。其次,地鐵車站的圍護結構需要用到鋼筋混凝土,此時圍護結構應當具備較強的防水效能,從根本上防止水分的滲入,實現長期性的防水。要對施工專案進行具體分析,決定是否採用防水混凝土、抗壓強度、抗滲標號等,採用之後應當保證兩者的匹配度。再次,要合理確定變形縫的使用方式,根據專案的施工要求決定怎樣進行設計,並確定施工縫的設定方式。混凝土收縮的過程中會加大地鐵結構的壓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施工縫的密度應當保持適中,對於變形縫、施工縫等較為特殊的結構尤其應當注意防水。最後,在採購材料的過程中應當注意,材料應當具備耐腐蝕、耐酸鹼、防水等特性,各個防水部分的施工要具有連線性,防止因為裂縫而導致滲水。為了使得工程施工符合技術標準,對於地下水位要進行降、排、堵等,透過各種方式的綜合運用,有效實現地鐵車站的防水效能。

  2地鐵車站防水施工應重視的地方

  地鐵車站的防水設施的建設存在較多的問題,常見的問題有主體結構開裂、裂縫和細部滲漏等。滲漏是地鐵車站施工中經常遇到的麻煩,造成滲漏的原因較為複雜。地鐵在進行防水建設的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工程結構絕對杜絕滲漏,內襯牆上應當保持乾燥;第二,防治第一,治理第二,透過設定多條防水線路,加強防水建設;第三,改善圍護結構的防水效能,在混凝土中新增柔性防水材料;第四,選用防水效能好的混凝土原料,發現裂縫及時進行填補,加強其防滲效能;第五,針對滲漏的薄弱環節應當加強建設,重點做好防水工作。地鐵車站在防水施工中應當重視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2.1支撐端頭出現滲漏

  支撐端頭的施工對防水要求較高,施工人員需要嚴格按照技術規範進行操作才能將其澆築結實,避免止水鋼板和混凝土的混合不夠嚴密。在施工之前,應當先準備注漿引水管,用支撐頭進行支撐,對於新混凝土和舊混凝土交界的地方,應當使用密封膠將遇水膨脹止水條進行貼上,使用預期對軸力頻率進行監督,防止軸力過大。為了避免低溫空氣流入混凝土裂縫並對其造成傷害,應當用頂板對開裂的位置進行填充,也可以用低模量聚疏密封膏注入到裂縫當中,實現結構性防水。

  2.2施工縫以及誘導縫的滲漏

  施工縫和誘導縫的滲漏是地鐵防水施工中的常見問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止水帶和止水鋼板等的材質效能較差,或者防止的位置不準確、固定不夠結實,止水帶和混凝土的連線鬆散,出現裂縫等也會導致滲漏。出現這種問題,可以用微晶水泥漿料對其進行塗抹,將裂開的縫隙進行閉合處理,加強止水帶和混凝土結合的嚴密性,對混凝土進行加固處理,清除其中的孔隙等[1]

  2.3夾縫處滲水

  出現夾縫處滲水的狀況,首先要確定夾縫的位置,將夾縫周圍的混凝土進行清理,將夾縫周圍的泥漿清除乾淨,在夾縫處安裝兩個橡皮管,一個用來壓漿一個用來出漿,用壓漿管雙快水泥漿液注入空隙內直至漿液湧出冒漿管。

  2.4因收縮或冷裂而出現的開裂

  大部分的施工隊伍較為關注混凝土的強度和防水標準,但是對於混凝土遇水、遇熱導致的開裂卻很少注意。針對於頂板收縮和低溫裂開等問題,可以用水化熱效能較低的混凝土,避免開裂。

  3地鐵車站防水上程施工要點

  3.1提升混凝土結構防水效能

  要想改善混凝土的防水效能,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應當選擇剛性較好的混凝土,防止混凝土的後期開裂,在進行混凝土結構性施工的過程中應當選擇優質的外加劑,防止外部水分滲入,防止收縮對混凝土的防水效能產生不利影響,混凝土的抗滲效能應當在S8級別及以上,在進行混凝土攪拌的過程中應當關注攪拌物和外加劑的.質量和劑量,防水設施的總體施工量要根據設計圖紙進行,防水層的建設厚度應當符合技術要求。在對結構混凝土進行澆築時,可以適度增添一些有機纖維,提高混凝土的柔韌程度,延長混凝土的使用壽命。

  3.2滲漏高危地區的防水處理

  首先要對施工縫進行防水處理。要對專案的施工要求和具體滲漏情況進行分析,可以採用鋼板、止水帶等對施工縫進行填充,250×6毫米是出現頻率較高的裂縫形式。有的裂縫單純使用鋼板或者止水帶很難進行填充,此時可以使用30×20毫米的遇水膨脹止水條進行填充。對於底板和側牆交界地帶應當尤其注意施工縫的出現,在施工過程中埋住漿管。在使用遇水膨脹止水條進行填充的過程中,在牆體上挖出一個凹坑,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築的過程中將止水條置入凹坑裡面,防止其隨意移動失去防水功能,對於滲漏機率較大、滲漏面積較大的區域可以使用兩個止水條。其次要解決變形縫滲漏的工藝。針對變形縫的滲漏,一般的做法是使用背貼式止水帶,背貼式止水帶的齒條較多,可以與混凝土無縫連線在一起,所以在密封防水中的應用較多。在兩邊埋好注漿管道,注漿一般為水泥。結構內部用中置式止水帶進行填充,防水的寬度應當在0.3米以上。變形縫內填入聚硫橡膠或者聚氨脂密封膏填,填充縫隙為15×20毫米,在側牆和頂板變形縫的內部位置開鑿一條30×30毫米的凹槽,槽內設定一道不鏽鋼接水盒。

  3.3解決後澆帶滲漏的措施

  後澆帶區域出現滲漏後常使用鍍鋅鋣板止水帶來進行防水處理,施工方法如下:將其安置在兩面接縫中間地方;注漿管在背水面距離施工縫20毫米處,並將中行鋼板止水帶安裝好,各注漿嘴間相隔8到13米,清理接縫並將其密毛並刷上介面劑[2]。

  3.4穿牆管件防滲

  穿牆管的防滲措施很多,通常是將鋼板止水環和主管焊接起來,並綜合使用止水法蘭以及遇水膨脹止水條來提升其防滲能力,根據防滲材料來選擇合適措施,將防水板被穿透區域進行封閉處理。

  3.5做好結構抗滲

  一般選用抗滲級別為S8防水型混凝上澆築車站外包結構,側牆主筋保護層厚度迎土面為70mm,背土面為50mm。施工縫使用結晶型防水材料進行塗抹,滲漏嚴重的施⊥縫處預埋注漿管進行注漿處理。

  4提高地鐵車站防滲效能的措施

  4.1做好圍護結構施工質量控制

  對於地鐵車站來說,圍護結構起著防護的重要作用,其結構施工質量對於防水效能的發揮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應當進行嚴格的控制。有些圍護結構在施工中對於垂直度的把握不夠,使得圍護結構超過了規定的結構線,需要進行額外的鑿除處理。有些圍護機構的掛網噴護的平整度不夠,圍護結構建設在易滲漏的區域導致水體大量蔓延,無法及時排水,這些都會造成地鐵防水建設的失敗。因此應當做好圍護結構的施工質量,選用知名廠家生產的材料,嚴格按照圖紙組織施工,從整體的角度考慮圍護結構的防水對於車站建設的作用,確認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質量,保證後期施工的順利進行。

  4.2選擇專業技能過關的防水施工隊

  施工隊伍的素質對於地鐵車站防水的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些施工單位在招標時將施工隊伍的報價作為唯一的選擇標準,只追求成本的低廉,忽視了施工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施工質量,導致專案建設質量不過關,無法交付使用。施工單位要選擇具有實際車站防水施工經驗、有著強烈的合同意識、誠信度高的施工隊伍,監理團隊在進行監理的過程中也應當仔細考察施工隊伍的資質,防止出現掛靠現象,嚴禁將施工專案進行二次出包。對於出具的施工方案和圖紙進行仔細審閱,發現問題應當召請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協商探討,檢查施工人員的上崗證,確保施工資質[3]。

  4.3防水施工技術中還要注意排水措施的應用

  地鐵車站的防水建設是重點,但是在進行防水的同時還要注意排水措施的應用,一旦發生滲漏等,水體淤積在地下車站內無法及時排出,不僅會影響車站的正常使用,嚴重的還會威脅乘客的生命健康安全。在地鐵車站的建設中應當確保所有的建築都配備有排水設施,在城市發生大暴雨或者洪水時,防水設施無法防止全部的水體流入,排水設施可以將淤積的水體排出,將自然災害對地鐵的傷害和損失降低到最小。對於地鐵防水工程來說,單純的防水設施並不能算是完善的防水系統,只有與排水系統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防水工作。

  5結語

  防水設施的建設對於車站的使用有著重要影響,政府和施工單位都應當引起注意,確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選用優質施工材料,確保施工隊伍的資質,針對施工中出現頻次較高的問題,如裂縫等,提前做好預防的措施,重點對防水工程的質量進行監管,保證地鐵車站的安全運營。

  參考文獻:

  [1]王曉明.地鐵施工風險源分析及關鍵控制技術[J].綠色環保建材,2018(03):148-149.

  [2]鄒輝明.淺議地鐵防水施工單位如何做好地鐵防水施工工作———以成都地鐵三號線成都醫學院站為例[J].四川水泥,2018(05):248-249.

  [3]佟天.地鐵工程中防水施工技術芻議[J].科技資訊,2017,15(06):84-8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