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業預算管理與業績評價結合論文
地勘業預算管理與業績評價結合論文
摘要:市場經濟高速增長中,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如何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加強企業內部科學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當前我國現代企業的管理中,逐漸摒棄了以往的粗放型經營管理模式方式,先進理念和制度逐漸引入其中,對於新時期企業改革起到了促進作用。作為企業內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預算管理和業績評價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益,對於提升企業競爭優勢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本文就企業預算管理和業績評價結合運用進行分析,客觀闡述當前預算管理和業績評價結合運用中的缺陷和不足,明確其功能定位的同時,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以求推動企業發展。
關鍵詞:預算管理;業績評價;結合運用;財務管理
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經營管理模式不夠完善,如何可以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和經營效益,構建完善的預算管理和業績評價體系,有助於反饋企業經營情況,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點所在。企業預算管理主要是對企業日常經營方式進行綜合評價,確定合理的財務準則,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尋求合理的措施予以規避,以求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透過業績評價,可以瞭解企業先行預算情況,有針對性推動企業財務管理改革。預算管理和業績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有助於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為企業長遠生存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分析當前預算管理與業績系統評價體系缺陷
(一)預算管理框架存在不足
縱觀當前企業的預算管理和業績評價體系來看,其中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首要一點是預算管理框架存在的不合理。部分人員由於傳統理念的束縛,將預算理解為財務部門為了加強資金控制制定的措施,部門之間協調難度較大,缺乏充分的溝通交流,不利於企業整體戰略的實施和實現[1]。當前絕大多數的企業在預算管理中,過分關注財務成果,未能對非財務指標予以高度關注,即便建立了預算體系,但並未充分發揮原有作用,僅僅起到反應結果的作用,無法直觀展現價值增加變化和產生原因。在這樣的模式下,極大的制約了財務調控和管理,面對複雜的環境無法靈活調整戰略部署,影響到戰略實施成果。
(二)業績評價體系存在不足
以往切在業績評價中,僅僅是透過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或是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實現。部分單位為了可以提升業績評價可靠性,經濟採用EVA經濟附加值和平衡記分卡等方法,但是難以全面的反映出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過分注重財務戰略,忽視了財務戰略實施過程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2]。地勘單位在責任劃分中採用雙重標準,過於重視利益的獲取,對於績效關注度不高,財務資料的連續性和真實性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在預算基礎上進行業績評價,通常根據預算目標完成情況來確定員工的薪資獎金,這種方法致使企業預算目標模糊、不真實,不利於企業經營效益提升。即便是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仍然未能積極主動迎合市場變化抓住機遇,導致企業的業績能力始終處於較低水平,資金利用效率下降。與此同時,還會加劇企業的短視非理性行為,以往預算管理主要是每年設立一個短期計劃,將其作為業績評價侷限性較大,可能出現經營短視問題。在這樣的考核評價體系下,管理人員更多的是傾向於降低科研開發、廣告宣傳和維修費用,儘管可以短期內提升企業經營業績,但是會損害到企業的長期利益,不利於企業長遠生存和發展。
二、業績評價與預算管理的功能定位
(一)互補與遞進
企業在預算管理和業績評價中,無論是採用哪一種業績評價模式,均是以提升企業經營效益,達成企業發展目標為主。業績評價相較於其他的管理活動而言,獨立性不強,需要同企業其他管理環節和方法緊密聯絡,更好的適應業績評價環境。所以,應該立足於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企業發展目標,與部門目標和員工個體目標有機整合在一起[3]。此外,預算的具體執行情況的評價和反饋,有助於為管理模式改進和完善提供可靠依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調動工作積極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預算管理和業績評價是一種互補與遞進的關係。
(二)作用與異同
在傳統企業經營管理中,傳統理念強調預算管理與業績評價是一體的,甚至錯誤的認為業績評價是預算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樣的理念下,將業績評價主要是為了衡量預算執行情況,是考核主體,內容編制需要同預算編制內容相契合[4]。地勘單位負責人在績效考核中,產生的積極效果較為可觀,有助於調動工作積極性,實現國有資產的合理配置,提升國有資產執行效率,對於職工收入增加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但是,從管理職能角度分析,地勘單位過分關注績效考評結果,忽視整體效益的提升,這一問題在地勘單位普遍存在。儘管預算管理與業績評價是獨立存在,但是預算管理更加傾向於組織業績考核,而業績評價不僅僅是組織考核,同時也考核個人業績,兩者之間覆蓋範圍存在明顯的差異,但是在某種情況下兩者是可以結合在一起運用的。預算考核結果是業績評價主要參考標準,透過量化方式來確定員工應該達到的標準,與執行結果環境和時間存在密切關係,從中可以突出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沒其作為參考標準更具操作性和實際性。同時業績評價為預算管理有序開展提供支援,兩者之間的關係需要得到認同後方可落實到實處,促進企業經營活動導向作用的發揮,切實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益[5]。
三、預算管理與業績評價的結合運用
(一)基於預算控制的企業業績評價
為了可以進一步發揮預算管理與業績評價的作用,應該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明確二者之間的關係同時,在預算控制基礎上開展業績評價活動。全面預算管理是遵循管理功能和過程劃分而來,以預算目標為工作開展的依據,貫穿於企業管理全過程,實現對企業活動的全面監督和管理。透過預算目標和執行情況的對比分析,以便於及時發現其中的不足,提出有效措施來糾正偏差,確保預算目標可以更好的實現[6]。同時,發揮預算管理與業績評價的激勵作用,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使激勵制度和考核機制完善,實現預算管理與業績評價本質目標。
(二)預算執行過程中動態業績評價
預算目標的實行,可以將其看作是預算目標的實現過程。透過動態業績評價,可以獲取第一手企業經營資料,編制會跟蹤分析報告,為後續的企業管理和控制提供可靠依據。在企業生產活動現場開展動態業績評價,分析預算目標和實際工作之間存在差異,對比分析後進行控制。其中存在的差異處理的及時,有助於預算目標的儘快實現。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透過動態評價可以反饋實際工作執行情況,對於其中的問題即時評價和處理,為後續的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三)預算綜合業績評價
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應該制定不同的業績評價報告,分析預算目標完成情況。評價標準的確定,主要是將預算目標作為主要評價依據,相較於傳統的預算業績評價而言,預算目標主要是在平衡記分卡基礎上實現。在綜合業績評價體系中融入戰略動因驅動內容,結合企業的發展需要和未來發展木包,促使預算綜合業績評價和戰略木包緊密結合在一起,將成本和利潤作為主要的財務指標,以此來衡量企業的經營效益和預算管理中的不足,為後續管理和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四)全面預算的績效管理
縱觀當前前沿的預算管理模式來看,是在經濟增加值基礎上衍生而來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平衡記分卡模式、超越預算模式和作業成本法為核心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等。相較於傳統預算管理模式而言,可以有效改善其中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在編制中綜合考量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預算管理模式,以便於最佳化互補,確保預算制度原有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為了可以提升競爭優勢,應該立足於實際情況,尋求合理的措施加強預算管理和控制,改善以往工作中的不足。透過預算管理和業績評價的結合運用,可以深層次剖析企業預算執行情況,有針對性推動企業財務管理改革,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裴鑫涯.企業集團加強預算管理與業績評價研究[J].財會學習,2018,11(09):39-40.
[2]李芸.探討如何加強企業預算管理與業績評價的結合運用[J].會計師,2017,27(12):21-22.
[3]孫富強.企業加強預算管理與業績評價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29(24):134-135.
[4]王華.加強企業預算管理與業績評價體系的研究[J].商,2012,10(17):26.
[5]鄭紹萍.淺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與業績評價體系的結合運用[J].時代金融,2017,23(07):137-139.
[6]莫運平.略論企業業績評價體系與預算管理的結合運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6,21(0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