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保障思考論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保障思考論文

  一、有效教學的概述

  所謂的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透過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具體進步和發展。可見,學生是否進步是評價教學效益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有效教學的開展中,教師透過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學規律,成功引起、維持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相對有效地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可見,結合教學規律促進學生的發展進步是有效教學實施的具體過程,預期教學目標是教育需求,相對有效的達到是指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穫。因此,有效教學的最高目標是保證教學有效率,即學生能夠透過教師的教育活動有具體的進步和發展,而教師則是利用盡可能少的精力和物力爭取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高效率的教學。

  二、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現途徑

  有效教學既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又是一個複雜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對話、合作分享。教師的作用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高中語文的學習,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中語文的有效教師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身心特點,採取有效的措施:

  1.加強對高中語文教學的開發與研究

  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加強對教學的開發與研究是實現有效的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發展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開發與利用,適當地對教材進行增刪以及調整重組,進而實現對高中語文知識的拓展,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創造廣闊的空間。

  2.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相互溝通和互動

  目前在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教學體制,因此必須要對現在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首先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解,因為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對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有針對性的發散思維,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後積極學習。而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要積極的鼓勵,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有自信,看到自己的長處,從基礎開始學。另外在課堂上不要一味的講解,要留出時間和問題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自己思考後得到答案,而不是聽到老師說出答案。在教學時,積極地與學生互動,找一些互動的遊戲融入到學習中去,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對於一些枯燥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將課本內容聯絡到生活當中,找到些許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樣才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基礎出發,教師應積極思考與反思教學

  思考事物都要從事物的本質出發來研究,學生在課堂上是受教師的指引。因此,教師的思維方式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回歸課本,因為課本上都是基礎知識,是必須要掌握的內容。沒有弄清課本知識就不能發散思維,延伸到課外。在教學中要學好課本內容,但考試的內容不會侷限於書本,更多的是課外的東西。因此,學習的時候是學會一種思維方式或者學習方法,而不是單純學習“死知識”。要透過表象看本質,從基礎出發,發散思維,舉一反三。在做練習題時,不能只找到答案,而應從語文的本質出發,真正瞭解文章的內涵予的情感,而不是簡單地答對後面的習題。高中語文的特殊性決定了學習該課程不能運用單一的學習方法,應綜合各種學習的策略。另外在學習中要賦予感情,真正深入瞭解作者寫文章的原因,表達的中心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在教學中很好的反思,將理性和感性相互結合,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改革和創新。

  4.進行科學的教學評價

  課堂學習的完成不是教學活動的終結,還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的評價,這就需要教師採用合理的教學評價策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一定要做到公正客觀,以鼓勵和激勵為主,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進行評價,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習的熱情。同時教師要將評價結果作為教學的反饋資訊,並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為後期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三、結束語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過程,更是一種理念,需要教師把握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對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在後期的教學活動中讓我們真正走進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過程,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最近訪問